#风自东方来#

写在前面:

国外有历史学家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这一论点,笔者不能苟同。笔者个人认为,所谓的历史就是当代的人记录前代的事,而当代人自身是不可能完整的真实的记录自身所经历的历史的。也就是说,对于正在进行的当代活动来说,根本不具备“史”的性质。换言之,从根本意义上说,在人类历史研究中不存在与“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研究相对应的“当代史”,既然如此,也就无从去谈什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言以蔽之,历史永远后人说,后人永远说历史。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一失足成千古恨)(1)

在中国源远流长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中华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至今仍不为我们所津津乐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历史中辈出的英雄人物,并不能让后来的人们忽视那些同样在历史长河中弄潮的“负面人物”,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不同,历史中的“负面人物”大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众所周知,在理想中,善与恶应该是泾渭分明的,真与假应该是不能混同的。

然而,在历史中却存在着一众人物,他们曾对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作出居功至伟的贡献,可也许是造化弄人,在历史长河的尽头,在大浪淘沙之后他们却身败名裂,至今遗臭!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一失足成千古恨)(2)

一、秦始皇嬴政:名垂千古,遗臭万年?

曾国藩曾经在日记中这样告诫自己:“不为圣人,即为禽兽”。用本文的题目来替换这句名言,或许可以这样说,“生而为人,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遗臭万年”。而笔者以为,用这句话来概括中国历史上第1位皇帝秦朝始皇帝嬴政再恰当不过。

有人曾经在通读了二十四史之后感叹,“读书先读史,读史先读人。人性是复杂的,所以对于历史不能简单评价!”但是人们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似乎是很简单的,赞扬他的人大声疾呼称他为“千古一帝”,反对他的人痛骂他为“大独裁者”!他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有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唐代诗人有诗云:“坑书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近代却有诗人反说其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一失足成千古恨)(3)

二、李斯:究竟是伟大的政治家,还是投机的政客?

同秦始皇一样,作为大秦帝国的缔造者之一,秦朝开国丞相,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开府丞相,这样一位在中国政治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文明史上都有着突出贡献的,政治家、财政能手、书法家、秦朝唯一能够称得上作家的文人,到最后不仅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而且在后世眼中已逐渐被视为一个十分不堪的投机政客,为了能够苟延自己一人的利益,不惜与宦官狼狈为奸,亲手葬送了仅仅这是存在了不到二十年的大秦帝国!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峯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有人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就算是当老鼠,李斯也要做粮仓里的老鼠而不做厕所里的老鼠。继而总结出,在李斯的“骨子中”天生就有一种“逐利的”“鼠性”,认为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为了追逐利益而投机的政客,而不是拥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伟大政治家。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一失足成千古恨)(4)

“废除分封,厉行郡县”、“建构政治,稳定秩序”.“改造汉字,正始文明”等等如果仅仅从这一切的贡献来看,那么李斯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位能臣,足以称得上是伟大的政治家,可是正如《诗经》中所说的那样:“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但是是否就因为如此就将李斯定性为一个投机的政客,还有待商议。司马迁在《李斯列传》的最后这样评价道:

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三、项羽:

中国自古就有“成王败寇”这个说法,可是纵观中国历史西楚霸王项羽绝对是一个例外。他作为一个失败者不仅被司马迁列入了只有帝皇才有资格进入的“本纪”,而且后来的人们无论是专业的历史学者还是民间传说都对项羽大势的渲染和赞扬,项羽也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千古无二”的英雄形象。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一失足成千古恨)(5)

然而,就算不读关于项羽的其他史料记载,只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以及《高祖本纪》和史记中其他关于项羽的历史记载来看,项羽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无二”的英雄。对于此,唐代文学家杜牧不顾历史事实慨叹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而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却在熟读历史的基础上尖锐地反问道: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写在最后:

假如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能够减轻百姓们的赋税和徭役,逐渐的改变商鞅以来的严刑峻法,能够发扬秦献公秦孝公时代的那种艰苦朴素的精神不去修建什么阿房宫、骊山陵,或许他真的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神一样的存在;假如李斯在秦始皇突然驾崩后,不与赵高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立扶苏为太子,或许在他的称号面前早已冠以“伟大”二字,可是正如项羽避免不了身死东城,自刎乌江的宿命一样,这些“假如”都不成立!

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故事(一失足成千古恨)(6)

一失足成千古恨,百世流芳终消解不了万年遗臭……

@旧事旧人历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