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红楼梦》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连里面的每一个小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小人物刘姥姥的视角,不仅鉴证了大家族繁华一世的荣耀,更见证了荣国府和封建王朝的兴衰,本文主要针对只在荣国府出现了三次的刘姥姥人物形象进行赏析。刘姥姥是红楼梦里的村老妪,因为年景不好,家里揭不开锅了,只好带着外孙去贾府乞食,没想到因此与贾府结缘,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每一次都各不相同,令人难忘。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

而脂砚斋评刘姥姥进大观园是这样说的:“「甲戌侧批: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也就是在提点读者,刘姥姥真正的作用伏在八十回后贾家抄家三进荣国府时。她第一次进荣国府是敲门,第二次进荣国府是登堂入室,第三次进荣国府在群龙无首之时,刘姥姥展现了大魄力,成了脂砚斋说的"正脉"!

壹、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辣子慈悲种因果。

1、刘姥姥人物形象概述~粗中带细,扮猪吃老虎。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原因很简单,女婿家里穷的难过冬--不是过不了冬,只是买棉衣办年货困难--刘姥姥想起来女婿王狗儿爷爷与王夫人父亲联宗认作侄儿。王家认识他们的只有王夫人还在京城。不得已只好厚着脸皮来登贾家门。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2)

刘姥姥表面是一个乡野村妇,却并不是一个真正内心粗鄙之人,她不仅深谙人情世故,私下里还是懂得一些礼仪邦交,处事深浅的。如在初次求助的过程中,刘姥姥并没有因为两家的旧交而贸然行事,因为深知两家的家境悬殊很难相互来往,因此她首先找来了王夫人的陪房周大娘,请求在她的带领下去见太太,而且在请求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说是要寻求帮助的,而是说特意来看周大娘的,从而拉拢了周大娘的心,进而循序渐进地请求周大娘引见,而周大娘的显摆心理使得刘姥姥真的通过凤姐相助得到了帮助。而且经过这一次的求助,刘姥姥明白了攀附富亲的好处,因此在四十回的时候为了能够保持和贾府的来往,将摘下来的新鲜瓜果蔬菜送至贾府,从而得到了贾母的接见,也给后续的再进大观园奠定了基础。这些都体现了刘姥姥深谙世故的性格。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3)

我们且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是如何说的:(第六回)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周瑞家的道:"说那里话。俗语说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过用我说一句话罢了,害着我什么。"说着,便叫小丫头到倒厅上悄悄的打听打听…

2、周瑞家的表面良善,实则用主子的恩德卖别人的好。

我们这里且不说刘姥姥会说话,却看周瑞家的为何如此行事?是因为看似心善吗?其实并不是,周瑞家的身为贾家的家奴,也就是个从小在贾府里生,贾府里长大的一个女人,虽为下人,却帮外人打秋风,联合起来坑害主子是其一。而其二在我看来还有个关于体面的原因,那就是她要在刘姥姥面前显出自己的半个主子的身份来,这样一来既能卖刘姥姥个情分,以后好卖好。二来也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4)

87版红楼梦中的刘姥姥

但是曹公这一笔,则是在这里是埋下了一个伏笔: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贾家这些人尽多,因此有此人、有此事衰落将变成了必然现象。我们再听听焦大又是如何仗着自己的身份倚老卖老的:“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焦大虽然话糙理不糙,但是他这段话又引出了荣宁二府必败的因果。

因此荣宁二府的一众下人都在这个大树底下,浑水摸鱼,混日子贴补自己,可见贾府的亏空已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摆平的事了。因此凤姐为府里多个刘姥姥这一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倒也不算什么,还落得个大户人家体恤清苦百姓,钓的个好名声。因此贾府的一众主子们,在贾母的默许下,认下这个穷亲戚,周济一下,也算是做个功德善事。说来却也因此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这大概是曹雪芹全书中唯一的为劳工大众写的最重的篇章,最圆满也最值得欣慰之人。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5)

3、二奶奶一时善念,刘姥姥日后承恩。

再回来说刘姥姥没进荣国府,先遭到门子刁难,好在有个年老心善的指引见到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又肯热心帮忙,一拒一迎尽显人情冷暖。还没入门,贾家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门子仗势欺人,狗眼看人低。这代表主子骄奢淫逸,在管理方面更是疏于对下人的品行进行甄选。不过最终刘姥姥从贾府“借”到了二十两银子,这还是王夫人预备给王熙凤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但这对刘姥姥来说,已经足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用了。

大约是凤姐本就喜欢言语利落之人,所以并没有嫌弃刘姥姥,以至于刘姥姥得到了凤姐给的二十两银子,喜出望外之余不由得言语粗鄙说出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凤姐也没有责怪和讨厌她。凤姐笑而不睬,还额外给了刘姥姥一吊钱。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6)

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观园内倚老卖老博众笑,实则胸有沟壑渡痴人。

1、力大如牛的“老风流”到底有何等本事?

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九回,是刘姥姥的第二次出场,一进荣国府是为打秋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乞食”;而二进则是有了些银两积蓄,带着自家新摘的蔬菜瓜果来感谢二奶奶及太太老太太的,因此比起一进,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显得体面多了,而又因为有了上次进府的经验,第二次的造访刘姥姥在行为和言语上则显得比前次也不那么拘谨小家子气‘大方’了许多。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7)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姥姥二次进大观园,博得了什么样喜人的彩头,让大家都不自觉的喜欢上了,这位不惜降下自己辈分博大家一笑的姥姥。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第二天是游园,游园后的重头戏便是那一顿饕餮盛宴了,凤姐、鸳鸯有心戏弄刘姥姥,博贾母欢笑,而各位看官别小瞧了这位力气大如牛的刘姥姥,她并非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乡野村妇,刘姥姥还是有一定的见识之人,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将看到的更为真切。回过头来还说宴席刚一落座,就被两位仙人般的女儿戏弄的姥姥,又怎会看不出这二人的意思,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使出浑身解术的“演员”刘姥姥上身了,完美的配合她们演了一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重场戏,还自带表情包的加一个鼓着腮不语的动作,让“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8)

小戏骨饰演的刘姥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着刘姥姥。”

我们来看刘姥姥这一出,表面上装疯卖傻,实则丝毫没有表现出自卑和拘谨,在和贾府的女眷进行谈话时展现出的是诙谐和幽默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四十回的开头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贾母清晨打扮的过程中凤姐为了捉弄她而在她头上插了一朵菊花,然而刘姥姥却并不因此而生气,反而笑称是“修了福”和“老风流”。我们且看原文: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9)

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我们这里细品,看到的哪里是一个粗鄙之人,最后那句:“我虽老了,年轻时也爱风流......今儿老风流才好。”这分明是一个情商高手啊,这话茬接的让伶牙俐齿的凤丫头都挑不出毛病来。用一句现代话说:“这在宫里,肯定能活到剧终啊。”对!刘姥姥就凭着自己的高情商高人品最终活到了红楼梦的尾声,比王熙凤、林黛玉活的还长久。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0)

2、装疯卖傻博同情,宝玉袭人共引渡。

其次二进荣国府,刘姥姥是有私心的,她虽然表面上带了新鲜的果蔬来迎合高门大院里吃不到新鲜瓜果的一众贵人的心理,与此同时在她的私心里,她认为贾家一定不会让她空手而归。这一次,她是笃定心情轻松而来的。得到更好,得不到也没损失!因此这贾母大摆筵席的过程中,入席时刘姥姥用诙谐幽默将自己比作牛和老母猪,并且用农村人特有的顺口溜表现出来,加上生动形象的鼓腮憋笑,不仅将自身的尴尬有效地化解了,而且还将大家都逗笑了;而在行饮酒令的过程中,刘姥姥更是将农家特色融入其中,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些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生动有趣,更是将刘姥姥自身的农村人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并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刘姥姥的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大观园中的众人都非常喜爱她,甚至到后来变成了纷纷帮助她度过了难关。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1)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2)

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 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 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 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3)

刘姥姥一面说, 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4)

原文:所喜不曾呕吐,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刘姥姥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命他坐了,向他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刘姥姥答应知道.又与他两碗茶吃,方觉酒醒了,因问道:“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袭人微微笑道:“这个么,是宝二爷的卧室。”那刘姥姥吓的不敢作声.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 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

叁、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巧使计救下巧姐。

刘姥姥在通过周大娘的引见见到王熙凤并且得到银子的帮助时,为了感激周大娘,甚至从中抽取一块银子作为报酬;当因贾府帮自己度过难关时,会将自己种的瓜果蔬菜送至贾府;而当贾母逝世后,看见王熙凤病怏怏的时候,她也心生怜悯,并说出安慰人的话。这种种现象和行为都表现出了刘姥姥所具有的知恩图报和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也正是因为这些品质使得王熙凤非常信任她,甚至将见鬼的事情告诉了她,并将女儿托付给她。王熙凤的性格不仅干练而且精明、要强,竟然肯将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一个农村妇人,更是展现出了刘姥姥在王熙凤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种朴实善良是非常真实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品质使得她在贾府衰落时还会来大观园探望,甚至出谋划策解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5)

原文如下:有个婆子进来,回说:" 后门上的人说,那个刘姥姥又来了。" 王夫人道:" 咱们家遭着这样事,那有工夫接待人。不拘怎么回了他去罢。" 平儿道:" 太太该叫他进来,他是姐儿的干妈,也得告诉告诉他。" 王夫人不言语,那婆子便带了刘姥姥进来。各人见了问好。刘姥姥见众人的眼圈儿都是红的,也摸不着头脑,迟了一会子,便问道:" 怎么了?太太姑娘们必是想二姑奶奶了。" 巧姐儿听见提起他母亲,越发大哭起来。平儿道:" 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 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 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平儿赶忙问道:" 姥姥你有什么法儿快说罢。" 刘姥姥道:" 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 平儿道:" 这可是混说了。我们这样人家的人,走到那里去!" 刘姥姥道:" 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即刻叫我女婿弄了人,叫姑娘亲笔写个字儿,赶到姑老爷那里,少不得他就来了。可不好么?" 平儿道:" 大太太知道呢?" 刘姥姥道:" 我来他们知道么? "平儿道:" 大太太住在后头,他待人刻薄,有什么信没有送给他的。你若前门走来就知道了,如今是后门来的,不妨事。" 刘姥姥道:" 咱们说定了几时,我叫女婿打了车来接了去。" 平儿道:" 这还等得几时呢,你坐着罢。" 急忙进去,将刘姥姥的话避了旁人告诉了。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6)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刘姥姥根本不是简单愚笨的农妇,她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只是淳朴善良掩盖住了她的机智聪明,这正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只是个善逗人开心的狡诈农妇吗?显然不是。实际上,刘姥姥初访贾府末了的结尾对联,便已暗示刘姥姥与凤姐初会行将产生的长远影响:“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她在巧姐生命中所将扮演之角色,是隐含在她生命的预测之中的。在金陵十二金钗正册上,巧姐被描述为一位在偏僻村落路边客栈中织布的妇女。底下诗句评判她:“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此诗最后一行之首字,正是巧姐之“巧”字。作者一再暗示刘姥姥在巧姐命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许正是想以此强调目睹了贾府极盛与极衰的刘姥姥的见证人身份吧。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7)

最后,让我们再回想一下刘姥姥给贾母讲的那个女孩取木材的故事。从“红楼梦曲”终曲之预测以及烧毁甄士隐家之火灾看来,马房之失火对于最后落在贾府之灾难形态,似乎是一重要线索。作者使这场火阻挠刘姥姥讲的故事,可能在提醒读者:我们很难在历史与小说之间划出界限。刘姥姥杜撰的一个女孩去取木材的故事,很可能会转变成终会发生的事实。

全文总结: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8)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只是个贫苦、普通的农村老妪,她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回目也不多,却从第一回到第三回的三进三出,贯穿了全文,同时也鉴证了贾府一度从“吃紧”到再度兴旺,以及最后的衰败。均从她这位老妪,一个外人的视角说出了荣国府之事。作者为什么要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写起?其深意在于沟通上层与底层,京城与乡村的联系,一开始就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更为广阔的视野。其次,秋尽冬初,王家冬事未办,让“积年的老寡妇”刘姥姥到荣国府去“打秋风”“见一见世面”,突出了贫富对比与炎凉世态。再次,此回刘妪“一进”,隐伏“二进、三进及巧姐姐之归着”(“脂批”)。千里伏线,首尾相应。

红楼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人物性格(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之人物形象赏析)(19)

这应该归功于曹雪芹不凡的笔力。犹如《红楼梦》中其他的次要人物,如贾雨村、甄士隐、冷子兴、焦大等,作者旨在利用这些“边缘人物”暂时充当叙述者,使“作者之介入”减到最低限度,透过他们的观察视角来丰富文本的叙述。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布斯曾将这种“对事件过程产生相当影响的戏剧化叙述者”命名为“叙述代理”。

由上述可以看出,刘姥姥不仅诙谐幽默、善良机智、深谙世故,还有着农村人所具有的爱财奸巧等特点,如第七回中她会因为凤姐的刁难而心生紧张,又会因为受到了银子的施舍而由衷欣喜,这一描述使得这位农村老妇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在这种生动形象的描述中展现出她可爱的一面。而在一百一十三回中,她用夸张的说法向凤姐讨好时,又展现出了自身的奸巧做作和深谙世故等形象,种种形象相结合,形成了刘姥姥饱满而立体的人物形象。在整部《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一人物,看似渺小,且和所有人物、环境都不协调的刘姥姥却被作者赋予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正是她的三进三出贯穿了整部作品,具有升华以及提高文学内涵和价值的重要意义。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