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止观”

璞石

精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系列之二十六)(1)

《童蒙止观》又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修习止观”是法,“坐禅法要”亦是法,是为单法立题。止观法门,为十方诸佛、历代诸祖修习坐禅之法要,可谓包括一切。此部止观又名“小止观”,名为小,实大部之梗概,入道之枢机。言称小止观者,是对汪洋浩瀚《摩诃止观》之大部而言。为初机简略所说之小部,非是对大而言小,实是小而无外之小,言小,小无小相,小即法界,故今明之为小止观也。

夫法不孤起,仗缘方生。须知此部止观之产生,不无因缘。智者大师有俗兄陈鍼,时为中军参将,年四十岁,一日路遇张果老曰:“看汝相,阳寿已尽。期月必死。”陈鍼闻之悚然,乃问计于智者。对曰:“汝听吾言修持,即可得免。”陈鍼愿受教。大师乃述此“小止观”命修止观工夫。于是陈鍼依教奉行,切实修持。逾年又逢张果老,果老见而骇然:“汝得不死,岂食长生不老之药乎?”陈乃告知修止观之法。果老乃叹曰:“佛法真有不可思议之处!”又经十五年后,陈临终结跏趺坐,安祥而逝。

修此止观,即是静虑一如,定慧均等。盖吾等众生从无始以来,一念不觉,被无明所障蔽;一念妄动,为生灭所流转,故转明为暗,转静为动。自心本是灵明彻照,至今成为生生灭灭之妄动。日但逐于五欲六尘,将纷扰扰相以为心性,然须知正当暗时,原来是明;正当动时,本自寂静。何以故?自心本是不动不摇,非明非暗故。若修止观,即能转暗、动而为明、静。修止,即能止其生死而为涅槃;修观即能观破烦恼而为菩提。我人不欲了生死则已,欲了生死,舍止观莫由。止观是药,种种贪瞋痴之烦恼是病。故修止观,能治生死烦恼诸病。

璞石亦以《小止观》做功课,曾自修《小止观》约四、五年光景。由于“以法为师”认真按“天台教观”“小止观”依教奉行。每天双跏趺打坐三次,工夫进展很快,境界有所提高,身体亦硬朗多了,头脑似乎比过去也较灵敏。这都说明修习天台教观最适于末法众生之根性。

精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系列之二十六)(2)

(未完待续)

璞石,实名陈秉钰,大型国有企业退休干部,今年85岁,现居马鞍山。

精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系列之二十六)(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