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盗汗,你脑中都会想到哪些证型?本文结合喻昌辉老中医五十年的临证经验,将盗汗分别从阴虚、阳虚、湿阻、痰阻进行阐述,希望大家在治疗盗汗中,能够开拓诊治思路。老中医集五十余年临床经验,认为盗汗有阴虚、阳虚、湿阻、痰阻等证型之别。所以介绍其对上述四型的辨证及治法于下。

不明原因的盗汗是什么原因(引起盗汗的原因)(1)

一、阴虚盗汗

盗汗之成因,阴虚颇多,由于营气空虚,睡则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热而为盗汗,醒则气周于表,故醒后汗止。

阴虚盗汗的治疗,一般以当归六黄汤为代表,喻老认为,当归六黄汤确有效应,然三黄用量不宜太重。因过苦化燥伤及脾阴,脾胃戕伤,反致阴虚不复,盗汗难除。因此,喻老运用本方,每将三黄轻其量,另加芡实、淮山药、莲米,甚则合生脉散。屡经验证,疗效满意。

二、阳虚盗汗

一般讲“阳虚自汗”,喻老认为阳虚盗汗临床亦多。阳衰则卫虚,虚卫行于阴分,当瞑之时,卫表不固,则营阴失守,腠理开而盗汗出。醒后行阴之卫气复于表,而盗汗止。临证于盗汗属阳虚阴虚的辨别,在于有火无火,阳虚盗汗,汗出清稀,皮肤清冷,伴倦怠乏力,恶寒身m,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

喻老治疗阳虚盗汗,多从治本着手,选用补中益气汤。

手足冷甚加炮附子,平素易感风邪者,参合玉屏风散。汗多之时,酌加固涩之品如浮小麦、五味子、煅龙牡之类。

三、痰浊盗汗

盗汗不止阴虚、阳虚一端,虚中挟实或由虚致实,亦可引起,治应兼以祛邪。痰涎留滞,障碍卫气内敛,入睡后卫气益虚,卫外失固,津液走泄,故而寐则汗出。临床多发生于素有咳喘、眩晕之人,汗出胸背为多,头面,四肢较少,汗质稠粘,舌苔滑腻,脉象弦滑。

喻老治疗本证,多用六君子汤加味,伴喘咳者加淮山药、海浮石、炒苏子,眩晕加天麻、刺蒺藜、胆南星;心胸闷痛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本证型一般不用敛汗之品,痰浊一去,盗汗自止。

四、瘀血盗汗

血属阴,寐亦属阴,两阴相结,血热搏击,循阳明胃经上冲于头,则入睡汗出。瘀血盗汗多限于头颈部,或见头顶发热,心烦失眠,舌质有瘀点,脉象弦细或细涩。也有一些患者除汗出之外,无证可辨,而其它治法遍用无效,经用本法施治,常可获效。

喻老治疗本症,多予活血祛瘀,舌红赤者用犀角地黄汤加桔梗、牛膝、龙骨、牡蛎,无热象者用通窍活血汤加龙牡。

五行相生相克,一脏失衡,则其余五脏皆失守,身体诸多表症皆发于五脏,五脏不安就会导致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痰湿不化,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