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

上周末港圈最热闹的刷屏新闻,自然就是「杜琪峰大战萧若元」。

在3月12号播出的港台(香港电台)节目《铿锵说》中,杜Sir再一次回应「香港电影已死」论,并不点名地批评萧若元:

「那位先生会做生意,但他不懂电影;他靠电影混饭吃,但不是搞电影的人。」

(嗰位先生识搵食,但佢唔係识电影;佢痴住电影搵食,但唔係搞电影嘅人嘛」)。

并毫不客气地直斥他的说法是「废话」,希望从事电影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听信。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2)

其实过去20年中,「香港电影已死」的论调已一再重复,杜琪峰多年来也一直与之唱反调。

他说,说这种话的人一方面是不了解电影,一方面是「自己没得混了,就以为别人也没得混」。

这是近期以来,港圈大佬关于香港电影工业的未来的争论,最大牌的一次回应。

在关闭78天之后,香港的电影院在2月中旬才得以重新开放。

在这个微妙的节点上,关于香港电影何去何从的争论,变得史无前例的激烈。

加上上星期,有36年历史UA院线宣布破产关闭,这家电影院伴随着几代香港人成长,实在有着太多难忘的回忆。

港人对于香港电影过去和现状的感受,从未如此强烈,情绪在社交网络上被无限放大。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3)

上周,有36年历史的老牌院线UA突然宣布全线结业,让人唏嘘

事情的导火线还得回放至三周前。

香港新生代演员游学修和贵为老前辈的萧若元,在关于「香港电影工业有没有未来」的讨论,从Clubhouse燃起,一直蔓延到YouTube,一老一少你来我往互相交火,好不热闹。

萧若元直言不讳,「香港电影工业无前途」。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4)

萧若元在YouTube频道上说,香港电影不可能回到黄金时代

游学修在YouTube拍片反击:

「所谓盛世,我们不可能重复1980年代。因为世界已经改变,时局和时机都不同,但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有未来future?」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5)

游学修生于1990年,2015年凭《哪一天我们会飞》而为人熟悉,像他这一代香港人,太有代表性了。

在他们上小学、刚懂事时,就遇上1997香港回归历史大事件。

然后是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香港电影从80-1990年代中期的高峰一下一落千丈,从全盛时期的年产六百部,到90年代末一年只有两位数字的电影出产。

香港电影从此陷于低谷,近乎一蹶不振。行业老前辈纷纷北上搵食,本地电影工业没有发展,留给年轻人的机会很少,电影人才青黄不接。

「港产片」对于他们来说,像是刚刚过去、擦身而过的一场美梦,昔日盛景仅在「白头宫女」的回忆里。

好在,那段时空离他们不远,光景仍旧照在他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只是一切又再重头来过。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6)

去年广受好评的港片《幻爱》,眼前一切,是梦幻还是真实?

辩论的另一方,则强势太多了。

萧若元,人称「萧生」(香港论坛的朋友们一般叫他「烧山」,粤语同音)或「老萧」,生于1949年,若是按内地的标准来说,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香港作家陈冠中(1952年生人)曾形容他们「这一代的香港人」:(二)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简直是吃尽天地灵气,什么好事都让他们赶上了。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7)

1998年张婉婷执导的《玻璃之城》,讲的就是港大往事,是战后婴儿潮一代的真实历史

萧若元就是典型的香港战后「婴儿潮」红利代表:60年代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即赶上了刚刚拉开序幕的电视黄金时代,加入刚成立的TVB(1967年开台),任职新闻主播;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8)

70年代,萧若元是香港电视史上最早一代新闻主播

在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黄金年代(70-80),无线电视大战丽的电视(后来的亚洲电视),综艺和戏剧节目成为决战的焦点,萧若元迅速从新闻节目转战到戏剧,加入丽的电视,与麦当雄一起,共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如《鳄鱼泪》、《浮生六劫》、《天蚕变》及《大地恩情》等。

让TVB头疼之余,也成为他此后人生中一直念念不忘、挂在嘴边、引以为傲的战绩。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9)

到了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电影进入全盛时期,老萧又躬逢盛世,加入电影圈成为弄潮儿,参与策划《英雄好汉》、《法内情》、《省港旗兵》等卖座大片。

电影圈时代的萧若元,凭借港大高材生的博学强记,加上商业触觉灵敏,可谓是顺风顺水,什么红就做什么,做什么就红什么。

90年代初,三级片盛行,老萧就有《玉蒲团之偷情宝鉴》;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0)

萧若元监制

传记片走红,老萧就策划了《跛豪》、《蓝江传》;

90年代,是周星驰全盛时期,老萧也没错过这个最后的好时代,《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1)

97年后,随着香港电影市道衰落,萧若元迅速华丽转身,抓住热点,去卖云石,大发一笔;

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兴起,萧若元立即投身IT行业,与黄毓民等共同成立「天网」,创立「Cyber日报」门户网站。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2)

但好景不长,2000年后科技股泡沫破裂,萧若元就把自己的股份全数转让,脱身而去。

随后的2000年代里,萧若元又抓住了「网台」热(即如今很火热的「网络播客」),相继成立了「香港人网」、「谜米」等网站。

这些播客网无一例外,最后因为与合作伙伴撕逼,身边人一一离他而去。

到最后,曾经人才济济、雄心勃勃的「谜米」网,随着人员流失,变成了萧若元一家独大的一言堂,如今只剩下YouTube频道的存在,也全然变成萧若元的个人频道了。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3)

随着政治环境变化,老萧八仙过海移居台湾,摇身一变,变成了时下最热门的KOL,每天都在「谜米」发布他对时事的最新见解。果不其然,最近也开始收费了。

难怪杜琪峰在这次访谈中若有所指: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4)

他举例子说,1979年,徐克、许鞍华们才拍出他们的第一部作品。

40年过去了,经历了几回春秋,日月星移,徐克、许鞍华依然奋战在电影制作第一线,还是最顶尖的导演。

而萧若元,从来都是弄潮儿。他是个商人,哪儿趋利就往哪儿扎堆。

谁是真爱,谁是「混饭吃」的,一目了然。

其实这不是杜琪峰和萧若元第一次交手。

2013年,在导演林泽秋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中,杜琪峰严厉批评了某类打着号称「本土电影」旗帜的香港电影。

若只会贩卖色情与粗俗,他认为这不是香港电影的未来,并直接点名批评了当时热闹一时的《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5)

出自《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导演:林泽秋,2013)

2011年,《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上映,号称是香港史上首部3D三级片,监制正是萧若元,而幕后老板正是他儿子萧定一。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6)

《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豆瓣只有5.1分

牙齿印(梁子)大概就是那时候结下的,也为这一次杜琪峰与萧若元之争埋下了伏笔。

萧若元在最近的回应中也酸溜溜地承认,自己是杜琪峰的「手下败将」。

1992年杜琪峰执导、周星驰主演的《审死官》以4900万港元票房位居全年票房第一,大败萧若元参与监制的《鹿鼎记II神龙教》(当然赢家都是周星驰)。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7)

十年过去了,这两年,萧定一的电影生意也并未做大,反而是因为当年购入HMV唱片店而弄得焦头烂额,直至2018年,被清盘破产,萧定一欠下了一大堆债。

色情与粗鄙,果然也未能拯救香港电影。2021年了,连色情与粗口,都在港产片里消失不见了。

香港电影,在某些人嘴里,大概已经死了十回了。

80年代在电视台摸爬打滚,从「红裤子」做到大导演的杜琪峰,不是没亲身经历过这些风口浪尖。

1996年,银河映像成立,那几年也正是香港电影的回光返照之年,黑白两道虎视眈眈,各种热钱涌入。

但没想到,1997年回归之后,港产片市道衰落,直坠山崖,从一年500多部出品,只剩下两位数。往日热衷影视投资的老板,纷纷避之不及。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8)

纪录片《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2013)

那几年,银河映像差点要倒闭了。

杜琪峰也许是最有资格说「逆境」的人,因为什么逆境他没有碰过。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19)

当年,银河映像一出世便出师不利,最困难的时刻,杜琪峰不得不向老友邱复生求救,对方答应出资250万港币。

杜琪峰硬是利用这250万,短时间内拍出了《枪火》。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在最节省的情况下拍出最多的内容。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20)

1999年的《枪火》拍摄只用了19天,250万港币投资,是在最有限的条件制约下拼出来的

这大概是他从港产片黄金时代走出来的第一个教训,那便是,在有限资金内做无限的事情。

但杜琪峰,硬是把一手坏牌,打成了「好牌」。

在杜琪峰的历次访谈节目中,他谈得最多的,便是「灵活」二字。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21)

这是香港人血液中早已写下的基因,没有所谓逆境,逆境生存方显本色。

谈香港电影的未来,无可避免,在如今日渐严苛的环境下,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电影遇上的首要问题,便是「审查」

在肉眼可见的审查渐渐收紧的环境下,香港电影还能有昔日活力吗?

杜琪峰说,最要紧的是你心中不要有审查限制,但形式上,难道你不能顾左右而言他吗?这个「他」,才是你真正想说的。

这就是港式「灵活」。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22)

「橡皮蝨乸」是广东俗语,即「橡皮虱子」——按不死

毫无疑问的是,伴随我们成长的、印象中的「港产片」,在1997年前后,时移世易,早已渐渐衰落。

昨日之日不可留,那未来前路,该如何走?

也许做比说更重要。

在2013年的纪录片《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中,杜琪峰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虽然有很多人说香港电影完了,光辉不再,甚至有些人说香港电影已死,但我到今天我都不觉得是这样。

我的看法是,怎么可能死?只剩一部电影,也代表着香港电影存在。」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23)

《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电影海报。这部片已上了Netflix

杜琪峰是这样说,十年来,也一直是这样做。

除了还在不断拍片,还培育了「鲜浪潮」的年轻导演力量。

20年来,电影市道一直未算好过,审查环境也一再恶化。

1996年,《春光乍泄》说,「不如我哋由头来过。」

只有承认了昨日世界已然终结,才能正视未来的一切不可知。

只是,正如杜琪峰说,你放弃了就等于投降。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24)

香港电影死不死这个话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行业,还有人继续干下去,还有人充满智慧地拍下去。

正如广东话里那句充满智慧的三字真言:「斗命长。」


香港杜琪峰电影推荐(关于香港电影的未来)(25)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