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悠历下亭

景登虎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的这句诗在济南可谓家喻户晓。这句诗,千百年来成了济南的骄傲,也成了济南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海右古亭即历下亭,位于大明湖东南隅岛上。整个小岛,绿柳环绕,花木扶疏,秀亭曲廊。小岛四周水波荡漾,湖天一色,风景美不胜收。

独伫栈桥思过往(古韵悠悠历下亭)(1)

历下亭历史悠久,几经变迁重修,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亦称古历亭、客亭。北魏至唐初,历下亭在现今五龙潭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据《唐书》记载,唐天宝元年,齐州(济南)曾改为临淄郡,故此亭当时亦称“临淄亭”。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有“伊昔临淄亭”的诗句。唐初始称“历下亭”,又名“历下秋风”,为济南八景之一。

唐天宝四年(745年),杜甫来齐鲁看望他正在临邑主簿任上的弟弟杜颖,经兖州、泰山一路北上来到齐州。也是这一次,杜甫在泰山留下了他的不朽诗作《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到达齐州后,受到齐州司马李之芳的热情接待,被奉为座上宾。李之芳是北海(今青州、潍坊一带)太守李邕的族孙,杜甫到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并传到北海。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迫不及待赶来与杜甫会面。

独伫栈桥思过往(古韵悠悠历下亭)(2)

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因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在唐朝天宝、开元年间文坛上,李邕可谓大名鼎鼎,名气比李杜大得多。他重义爱士,经常提携奖掖后进,与杜甫、李白惺惺相惜。李邕与杜甫是忘年交,杜甫少年居洛阳时二人就已相识,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称“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李邕很欣赏年少杜甫过人的才情,而李邕的长者之风,也让杜甫由衷感佩。

这一年,注定不平凡。齐州司马李之芳建造的历下新亭竣工,恰逢中国诗坛两位巨匠杜甫和李白同在齐州,可谓冠盖云集,极一时之盛。人生七十古来稀,时李邕年届七旬。可以想见,他从青州到济南长途跋涉来见两个后生,心情的急切程度可见一斑。会见欢宴就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参加这次盛会的有蹇处士、李邕、杜甫、李之芳等在座。李白这时也在齐州,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极宫(济南华山华阳宫,无考,据传李白谪仙之名也源于此)受道录,不知是道规使然,还是别的原因,他没有参加这次盛会。不然,又将是另一番场景,或另一段文学佳话。

他乡遇故知,故友重逢,自然格外激动。李邕与杜甫把酒言欢,纵饮畅谈,说古论今。席间,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李邕盛赞杜甫祖父,作了《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一诗。杜甫自是十分感激,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海右,时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济南在大海(渤海)之西,故曰海右。因济南有过闵子骞、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名人,又因在座的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赞济南名士多。亭东大门楹联集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手书,门上悬红底金字“海右古亭”匾一方。自《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后,历代文人雅士为历下亭留下了许多名句。明末诗人刘敕《历下亭》:“不见此亭当日古,却逢名士一时多。”诗人张鹤鸣写“海内名亭都不见,令人却忆少陵诗”。而蒲松龄《重建古历亭》:“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忆古追昔,寄思聘怀,感慨莫名。

独伫栈桥思过往(古韵悠悠历下亭)(3)

历下亭几经兴废变迁,唐朝末年逐渐圮废。北宋曾巩知齐州时,另寻基址,重建历下亭于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贡院后,大致现山东省政府处)。金元时期毁废,但基址尚存。蒙古灭金后第二年(1235年)元好问的《济南行记》记载:“至济南,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后元代有重建,元末明初复荒废。明嘉靖年间李攀龙又修葺历下亭(基址存疑),但存续时间较短。至清初,山东盐运使李兴祖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湖中岛上,购买乡绅艾氏地产重新修建。新建的历下亭由大明湖南岸移至湖中(现址),成为湖中亭,颜额“古历亭”。此后,历下亭的规模、型制又有变异。清道光至咸丰年间陈弼夫和陈景亮以清初原型设计,重修历下亭,其型制“碧瓦红柱,八角重檐,攒尖宝顶,斗拱承托,饰以吻兽;亭身空透,檐中“历下亭”金字匾额为乾隆手书,内设石雕莲花桌凳”。现存建筑保留了其固有的历史风貌,并进行了保护性的修缮、修复,使其在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方面历久弥新。

来源:山东政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