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正如这句民间谚语所言,当人们感觉到白日的时间逐渐变长时,夏天的第四个节气——夏至,就已经来了。

古籍《恪遵宪度》中对夏至的解释是:“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6月21日,在夏至这天,北半球地区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的如期而至,宣告将迎来酷暑,炙热的盛夏已经不远了。

在古代,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人们对夏至的重视,不低于一些传统的节日。有趣的是,古代夏至还有一项放假的“福利”。宋代庞元英所撰写的《文昌杂录》有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宋代官员从夏至这天开始放假3天,回家休息。

虽说古代有夏至放假的传统,但在田野间,却正是夏忙之时,农家们忙得热火朝天。“夏至时节,时逢仲夏,气温较高且日照充足,适合农作物生长,但田间各种杂草及病虫害也迅速滋生。”民俗专家刘孝昌说,所以,在昔日的天府之国成都,农户们要在此时做好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水稻丰产。

二十四节气夏至怎么玩(夏至农忙不停歇)(1)

北宋《槐荫消夏图》

二十四节气夏至怎么玩(夏至农忙不停歇)(2)

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二十四节气夏至怎么玩(夏至农忙不停歇)(3)

“春争日,夏争时。”到了仲夏的夏至,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因为此时,农田里的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正如农谚所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所以,这时农家们需要忙前忙后。“夏至前后,正是田里薅二道秧的时机。”

刘孝昌解释说,在旧时成都城郊的农村,种植水稻,薅秧一般要薅两遍。芒种时节薅头秧,这对水稻的生长特别重要,要费尽全力,还要认真仔细,这样才能把土薅松,把杂草薅干净。“最重要的是薅头道。头道秧要薅得特别认真仔细,需将秧苗周围刚长起来的杂草薅干净,泥土薅松,让秧苗的根系充分生长。相比之下,到了夏至的薅二道秧,就轻松了些许。”

夏至时节,秧苗已经长高了不少,距离更密,稻田中一片葱绿。薅秧子的时候,也不用弯得太低。当然,夏至时的天气更为炎热,虽然头顶烈日,但对农户来说还不算太累。“人们一边吼着山歌,一边熟练地薅秧子,氛围倒是更加愉悦活跃,有说有笑。”刘孝昌补充说,当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薅秧比较少见了,农家也能从辛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二十四节气夏至怎么玩(夏至农忙不停歇)(4)

《消夏图》元代 刘贯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十四节气夏至怎么玩(夏至农忙不停歇)(5)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气温逐渐升高,天气日渐炎热,与此同时,经过“小荷才露尖尖角”后,池塘中的荷花也迎来了开得正艳丽的时节。夏至,赏荷花成为民俗活动之一。刘孝昌回忆,旧时成都人都会在夏至前后,邀请亲朋好友一同观赏荷花。

“在城东的浅丘之地,譬如狮子山、沙河铺、高店子、中和场等地的堰塘中栽种莲藕,可见大片荷花。但大多地处远郊,旧时交通十分不便,所以鲜有人去观赏荷花。只有在城里的寺庙的放生池中种植有荷花,在夏至前后可供观赏。像昭觉寺、大慈寺、文殊院、武侯祠等。此外,在望江楼旁的流杯池也植有荷花,每年夏日荷花开得很好。”

据刘孝昌回忆,旧时在成都城南的城墙内,尚有三大古荷花池,成都人称为莲池,分别为上、中、下莲池,故名上池街、中莲池街、下莲池街。他的童年时期,就在中莲池边度过。每年夏至前后,城墙边的莲池开满荷花,满目都是荷叶的青绿与荷花的艳红。

“去年还是枯枝残叶的莲池,忽然在夏日化作一片怒放的荷花。一池碧水中,满塘都是高低错落的翠绿荷叶,与枝枝莲蓬相映生辉。若逢朦胧的雨雾天,站在池塘边的屋檐下观荷花,细雨打在荷叶上,发出悦耳的响声。微风轻拂面庞,夹杂着荷花、荷叶的清香……”刘孝昌说。

恣意绽放的荷花,就像是热烈奔放的夏日中,沁入心脾的一抹清凉。虽然夏日苦闷,夏至一过,更炎热的盛夏就要到来,真正暑热的“三伏天”也不远了。不妨趁“三伏”还未到来的仲夏,赏荷、吃面、消夏,享受还略有一丝凉意的夏天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