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出版过程(评路遥平凡的世界)(1)

【创作前言】

近日有幸一边观看央视一套《平凡的世界》,一边静心品读路遥先生的原创三部曲,倍感深切,感同身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路遥先生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不惜殚精竭虑的献身精神着实令人敬仰感叹。

他在创作这部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时,历经六年的艰辛奋斗。在孤独与忍耐中,攻坚克难,一气呵成。他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了亘古不变的人情与人性,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人生与时代的交响。

1988年终于完成了这部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199I年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他虽然年仅42岁,但 路遥先生的身躯早已回归到最亲爱的大地中去,而他却从未远离我们,因为他早已把灵魂注入到书中的字里行间。他是高佳林,是马建强,是孙少平,是小说中的每一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更是人物内心微妙的悸动和涌起的波澜。而这些融入他所有生命精华的著作也必将留芳于世,感动着现在以及未来的人们。

近日央视一套热播当代杰出作家路遥获矛盾奖的人生三部曲《平凡的世界》。路遥先生虽离世28年,但他用生命书写的在社会变革中人间悲欢离合的真情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与命运抗争的追梦苦难史震憾着读者的心灵。

路遥先生独守寂寞荒凉,凭着坚韧自信的惊人毅力,用6年的时间呕心呖血书写了这部百万巨著,讴歌了平凡生命中的不凡。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那最初的信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历了7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坚信: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在经受了坚韧与坚守的奋战之后,勇敢自强的龙的传人一定会战胜疫情,拥抱明媚的春天。

【故事梗概】

第一部写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学习和劳动都好,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互相爱怜,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乡生产。但他并没有消沉, 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写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 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写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 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 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润叶也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但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的又将是怎样的生活呢?

【经典语录】

1、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2、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3、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4、时光静悄悄地流逝。世界上有些人因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而有些人因为闲而活得压抑。

5、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6、爱,就能使一个人到如此的地步。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为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暴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合。

7、只有自己诚心待人,别人才有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

8、多少美好的东西消失和毁灭了,世界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是的,生活在继续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9、这就是人生的辛酸。在我们短促而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费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

10、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人生感悟】

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句话,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们也是不平凡的,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梦想,我们平凡的人生也将变得稍闪闪发光。

小说中的孙少安,孙少平是那个时代平凡的人的代表,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孙少安的梦想就是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他18岁当队长,为队员们谋福利,私自分猪饲料地,即使因此被批判他也不后悔这样做,因为他想改变。

后来终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里光景逐渐好了起来,他又办砖厂,当他拿着自己挣的钱使家里吃上白馍馍的时候,他哭了,他的梦想终于一点点接近了。

孙少平的梦想就是出去闯一闯,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即使他出去之后只能当一个“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小说中是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为了借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次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他即使经历再艰辛,他也是快乐的,因为那是他自己选择的路。

【创作初衷】

路遥是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热爱文学,热爱贫苦的劳动人民。他用最虔诚而朴实的语言文字,用忘我的生命讴歌这片神奇的沃土,深情地怀念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父老乡亲,用真挚的爱恋纪念那段永生难忘,刻骨铭心的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①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文字,交给了人民,他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学创作。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获取人生体验和道德提升的不尽源泉,是从烦恼无奈的现实中抽身而出到其中自由徜徉的诗意王国。

为了编创从1975至1985年间十年的历史变革史,他抛家舍业,弃友拒金,不畏孤独,奔向荒原。翻阅了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资料,手指磨破了就用手掌翻。走遍了乡村田野,工矿机关,学校市场,采访省长书记,乡村百姓。下井采煤,同吃同住。为了不暴露身份,从不用笔记,全凭大脑记忆。生活艰苦至极,只靠干粮和开水维持,只顾忘我而拼命写作,每天工作18小时,定量书写,毫不懈怠。

②以文学构建美好的现实人生,他关注社会底层百姓的命运,从主人公身上展现面对苦难而勇于抗争的不屈斗志。给人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让真善美的思想熏陶读者,给予心灵的震憾,从道德伦理行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从中领悟其中的人生哲学。

③他始终坚信文学是人民的,也是大众的。因此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他为艰辛生活着的广大劳动者写作,书写百姓平凡的生命历程。

他认为作家的劳动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是要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因此,他毅然独守那份寂寞与荒凉,艰巨与劳苦。对文学创作始终保持着那份始终如一的热忱与责任,执著与坚韧,自信与勇气,忘我与痴迷,专注与担当。

平凡的世界出版过程(评路遥平凡的世界)(2)

【创作风格】

①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乡土乡情,乡思乡恋深深地留恋呼唤与赞美。孙玉厚一家正是千千万万农民传统生活的缩影。

②作品以双水村田,孙,金三家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生动故事情节,打枣节,闹秧歌,少安结婚都带有陕西浓郁乡土文化气息与地城风情。

③作品成动地塑造了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代表的向苦难命运抗争的典型人物形象。从中告诉读者,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孙少安将人生的理想寄托于家乡土地的振兴,是改革开放前后农民创业者的先锋,他身上有着来自生命深处的抗争与反叛的激情。他要开创别样的人生,要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孙少平则将人生的理想指向于城市的天空。他的人生经历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情节线索。从浪漫的学生时代到黄原揽工,到铜川井下生活,人生坎坷三步曲,也苦难与奋斗交织的人生奋斗历程,同时也是与灵魂搏斗的抛物线。在一次次打击面前,才使平凡的人生具有不平凡的丰富积淀。

他要走出双村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从田晓霞的遇难到自己的遇险,一次次苦难的经历,体现了他从文化心理到人格精神的全面更新与超越。由此可见,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那最初的信仰。只要认准了正确的方向,就应该一路走下去。

④作品真实的表现了真善美的境界,作者认为作家最大的才智,应该是能够从日常琐碎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撼的巨大内容。在平凡中显示崇高的美,平凡并不平庸,是人物真实的写照,是人们生活的楷模。

一切都像生活本身那样,慢慢地淡淡地展开,一切都像生活本身那样无处不在地渗透给读者,从而使叙事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审美潜力和浸润力,亲合力与感染力,给人以圣洁亲切之感动,激起审美者心灵的阵阵波澜起伏,无穷回味。

⑤作品歌颂了人性的美好。作者在中学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与文学史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与人文惰怀。因此,在整部作品中洋溢着温暖的人情味,他深爱着这片养育他的黄土地,用真情的笔墨真实地再现了陕北人民在改革大潮中的涌动中,所产生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表现他们所拥有的如同黄土地一般博大而宽厚的胸怀,以及在苦难中苦苦挣扎,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即使在严酷的生存的环境里,依然绽放着人性与人情的美丽花朵。

⑥人物的悲剧给人以丰富又鲜明的情感体验。有伤感但不低沉,虽苍凉却不凄凉,哀婉而不缠绵,在平凡中显示悲壮,沉郁,崇高的悲剧美。崇高的悲剧力量来自于人们对于苦难的理解,对理想的执着。来自于对爱情悲剧中所富有的庄严历史内涵,将悲剧力量转化为一种光荣的性格,搏击人生的动力,使文学作品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的中”常青树”。

【创作启迪】

①作家要深入生活,透彻理解,深刻表现生活,从而实现平中见奇的艺术创作辉煌。

②创作的成功取决于传承与创新,在坚守中突破,创造更高的艺术境界。

③创作要付出艰辛与劳苦,优秀的作品不仅是智彗的产物,更是坚韧毅力与忘我艰巨的劳动成果。

【创作精神】

一个作家能被记住的往往只有作品,而对于路遥的怀念更多的却是他的人生、经历、精神,尤其是那舍生忘死的创作方式,“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他给自己的铭示,也是他的目标和精神支柱。

作家高建群曾经说过:“陕北,这块焦土,北斗七星照耀下这块苍凉的北方原野,是产生诗词的地方,是产生民歌和吟唱的地方,也是产生英雄的地方。”路遥是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平凡的人们。

尽管隔了28年,他和他的作品奉献出的精神食粮,仍然在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于逆境中自强不息,在苦难中搏击人生!

读者爱他朴实经典的语言,爱他描述的人世间真挚情感,爱他用生命写作的执著态度,更爱他作品展现的不屈不挠精神。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起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作家生命的长度是由作品来决定的。

七律 感怀作家路遥先生(平水韵)

作者杨利荣

悠悠寸草芳菲尽,

滚滚黄河入海洋。

皓月清明照九州,

韶华染尽世间霜。

疾书奋笔终不悔,

悲欢离合斗志强。

浩气长存黄土地,

春晖滋润爱无疆。

【人生履历与创作历程】

①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读书使路遥拥有了仰望星空的人生梦想,是刻苦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从小就喜欢读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红岩》他爱不释手。在1000多名考生中他脱颖而出,考入了延川县中学。

② 命运坎坷,追梦执著。1969年返乡知青务农。1973年推荐上了延安大学。1966年考入西安石油化工学校,由于文革停止招生,回延川中学参加文革。1968年19岁的路遥成为延川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成为毛泽东宣传队队员,结识了知青林虹。1970年与林虹分手遇到了林达。1973年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在林达的资助下,毕业后任陕西文艺编辑。1978年结婚,1979年有一个女儿。1978年第1部小说《心惊动魄的一幕》在当代投稿成功。

③潜心创作,佳作获奖。1981年利用21个日夜,《人生》创作完成,用了18天的时间,昼夜不停地写,身如燃起了大火,五官溃烂,夜半在招待所转圈。第1次印刷13万,第2次印刷12.5万,一年共印7200次,26万册。1983年获优秀中篇小说奖,成为陕西专业作家。1985年36岁的路遥成为陕西分会副主席。

④埋头创作,废寝忘我。1983年春夏之交,他决定写一部百万字以上的浩瀚巨篇。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研究结构章法,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坚持故事可以虚构,生活不能虚构的创作原则。1985年秋,他每天只吃馒头,米汤,咸菜充饥,住在矿区医院开始了第一部的创作。12月上旬完成了第一部。1986年11月在花城出版。1987年夏,第二部在黄河杂志出版。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只能用腿支撑着膝盖,跪在地上收集整理稿件,呼吸困难,一躺下就打起雄伟的呼噜。经过治疗恢复之后,1987年10月开始了第三部的创作。

⑤迎风而立,一贫如洗。从此在榆林开始了忘我的创作。1988年1月27日完成了第三部。1988年3月27日中午12:30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放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三步完成了,他好像从梦中惊醒,浑身开始颤抖,他把笔从窗口扔出去,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憔悴的面容,泪流满面。

⑥生生不息,大爱留芳。他利用200个日夜完成百万巨著三部曲《平凡的世界》。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矛盾奖。1992年11月17日8:20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当代现实主义作家,永远地告别了他曾经热恋的这片黄土地。

平凡的世界出版过程(评路遥平凡的世界)(3)

【有感而发】

近日央视一套热播当代杰出作家路遥获矛盾奖的人生三部曲《平凡的世界》。路遥先生虽离世28年,但他用生命书写的在社会变革中人间悲欢离合的真情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与命运抗争的追梦苦难史震憾着读者的心灵。

路遥先生独守寂寞荒凉,凭着坚韧自信的惊人毅力,用6年的时间呕心呖血书写了这部百万巨著,讴歌了平凡生命中的不凡。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放弃那最初的信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历了7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坚信: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在经受了坚韧与坚守的奋战之后,勇敢自强的龙的传人一定会战胜疫情,拥抱明媚的春天。

【作家简介】

作家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 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

《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作品简介】

①小说作品

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②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③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

④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平凡的世界出版过程(评路遥平凡的世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