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1)

摄于深圳桑达科技大厦附近

三月,南庭城都,烟雨朦胧,那一袭袭红衣傲视群芳,尽舞广红衣袖,盛哉,美哉!此时的广州城正燃起一场红色的盛宴,大街小巷的木棉花尽相绽放,热烈的红色将这城座渲染的不留一丝低沉,有的只是红红火火,真是好不热闹。

这红艳的木棉花属于广州市的市花,每年三月,满城火红的木棉花是广州市的一大奇景,诗中有云“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写的就是这般景象吧。

木棉花从来只是花开艳丽,高攀于枝(还名攀枝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到:“交广木棉,树大如抱。其枝似桐,其叶大,如胡桃叶。入秋开花,红如山茶花,黄蕊,花片极厚,为房甚繁,逼侧相比。结实大如拳,实中有绵,绵中有子。”

它的五片花瓣厚实,花朵硕大,耀眼的红如英雄的鲜血浸渍一般。花落时,决然离开枝头,纵身一跃,油然有一种壮烈之感,当之无愧的英雄。巾帼不让须眉,木棉花之性犹如女中豪杰,柔美中又带刚烈,又名英雄花。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美好、善良的人们赋予了木棉花美丽的花语——珍惜身边人和幸福。

木棉花用美好的祝愿带给我们幸福快乐,同样用它吸取天地精华所形成的精微滋养来着我们的身体——作为观赏性植物的同时,它也是一味中华本草,可入食、可入药,可清热、可解毒、可利湿、可健脾、可止痢,集一身之所长,可用于疾病的防治。

本草起源于自然,源于天地,天地源于阴阳,阴阳始于混沌;万物归始本一物,同源也同栖,那么这其中就会有相克相依相补之性。中医之道就是用天地阴阳,万物阴阳合于人身的阴阳,从而修身养病。

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2)

木棉花性微凉,以其凉性中和人体中过多的热,也就是用阴性的东西损补人体的阳盛或阴虚,从而回到平衡协调的状态,这是也中医用药以偏纠偏的特点。

木棉花柔性中带有刚烈,在药性这方面刚柔并济。它的性味相对平和,寒却不伤身,消补兼施。

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3)

清热·解毒·利湿

现今的人,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多的是火、热、毒堆积在我们的身体里,让我们身体少了清爽之感。这个时候也许一杯简单的木棉花冰糖茶消消火,去去毒,可以带来一份惬意的清爽。

老者会抓住时机,将新鲜的木棉花朵拾回家,摘除花蒂,漂洗干净(鲜木棉花的性能会好一点,长久保存,将其晒干),加入刚煮好的冰糖(有祛痰利咽之功)水中,盖上杯盖,让木棉花的药性充分融入。茶水与冰糖完美的配合,又清热解毒,又祛痰利咽。

身居厨房的妇人们为了丈夫和孩子能够吃得好,将药与美食结合,烹调出美味健康的食物。她们简单地在粥中加入这木棉花,不仅可以清热排毒,还能利湿健脾养胃。

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4)

养颜·健脾·止痢

其实消补只是一种相对性的关系,木棉花的补其实都是在其消的基础上实现的。清热解毒以养颜。现在大多数存在的皮肤问题,都是因为体内湿热,以及各种的毒素堆积,上呈到表所导致。

新鲜的木棉花,因为本身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厚实饱满的花瓣里蕴藏着充足的水分,我们就可以用这鲜木棉花直接来做面膜。处理干净的木棉花,捣碎,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蜂蜜,涂抹在脸上,这样简单又有效的面膜就做好了。脸上痘痘,或是皮肤比较干或是出油多,的妹子都适合使用哦。

地处南方小伙伴都知道,最多的就是湿。所以湿引发的疾病是数见不鲜,湿气困脾,脾不健运,会觉得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之类的。木棉花的性味较平缓,清热效果和缓,其利湿的功效比较突出,所以喜欢煲汤的广州人会在汤中加入木棉花(干、 鲜都可以使用),或是上文提到的用来煲粥食用来除湿健脾。

夏季暑多夹湿,湿热下注则濡泻(痢疾,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其原因还是因为湿气伤脾,脾胃不健,所以对于脾胃比较虚弱的小孩子,更易患痢疾,很多妈妈们就此担忧不已。

中医在治疗痢疾方面有很好的一套原则,健脾又止痢,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而痢疾以湿为本,有寒热之分(夏季多为湿热痢疾,冬季寒湿痢疾),治痢疾最主要就是除湿。很多医书上都有用木棉花止痢的记载,《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治肠炎,菌痢。"可见,木棉花利湿之功也不一般。

木棉花清热,长于利湿,性平和而不伤身,寒热痢疾皆可使用。木棉常佐以止痢药,来增强止痢的效果,当然这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了。

日常一杯木棉花茶,达到无毒一身轻,养生原来如此简单!

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5)

赏木棉诗

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6)

《木棉图》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7)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保暖祛湿的食物(木棉消则清热解毒)(8)

这个春天能不能找到你的木棉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end--------------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由 “中医同城” 原创出品,作者降香。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zytongc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