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家的烟火气在厨房和饭桌上,而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来自农贸市场。近日,高淳区一批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升级,全新打造的舒适环境、菜品快检设施,让高淳人“菜篮子”拎出安全感、幸福感。

南京菜篮子工程清单(农贸市场换新颜)(1)

向夜出发 菜篮子新鲜直达

这几日天气晴好,即便夜色正浓,也能看清一弯细月斜挂夜空,周围几颗星星点点围绕,这样的凌晨美景点缀了吴方木的“上班路”。

漕塘农贸市场蔬菜区摊主吴方木凌晨1点钟准时到达天河农贸市场批发区,此时的市场批发区灯火通明,批发商们将当天从南京众彩、常州等地拉来的新鲜蔬菜摆放整齐,供前来拿菜的菜贩们选菜。天河农贸市场批发区承担着高淳区各市场90%以上的货源供应。

“藕尖拿点,现在正当季吃,萝卜、青椒、生姜、青菜这些都是家常菜,每天都要拿的。”吴方木在批发商的摊位前快速选菜,商贩们理菜、分菜、打包、装车,一连串的动作毫不含糊,“虽然是慢城,但新鲜的蔬菜可慢不得。”正在装车的吴方木对记者说。“以前来拿菜都是露天的,遇上雨雪天气,特别麻烦,现在改造升级在室内了,蔬菜的新鲜度也能保证了。”

这样的清晨,吴方木经历了11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除了每年大年初一、初二,“吴方木”们驾驶着自己的“小马达”,逐渐唤醒淳城。

南京菜篮子工程清单(农贸市场换新颜)(2)

改造升级 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回到漕塘农贸市场是吴方木忙碌的开始。摆菜、理菜、备菜,吴方木一刻也没停歇过……

漕塘农贸市场位于漕塘村黄花路88号,用地面积6800多平方米,主要服务周边花庙、义保、漕塘、前陇、花山、秀山等地的居民。漕塘老农贸市场成立于1993年,2021年完成易地新建。吴方木经历了从老市场搬到新市场的整体搬迁,也见证了新市场的硬件条件和服务升级。

“老吴,现在你儿子上高中,压力还大呀?”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整理,吴方木的摊位也逐渐围起人来,经常来买菜的女士边挑菜边和吴方木聊天。“今天的鸡毛菜可真水嫩呀,我孙子爱吃,多称点。”吴方木帮女士称完菜又多装了一把小葱。

今年45岁的吴方木经营菜摊时,儿子还在上幼儿园,现在儿子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这十一年间,他见证了这个农贸市场的变迁,而这里也早已成为他们一家安身立命、追求幸福的大本营。

科技农贸 菜篮子拎出时尚感

“放肉的板子以前是水泥板,现在换成了木板。”

“以前排水沟就在脚下,现在每个摊位都配备了水龙头和水池,方便又卫生。”

“现在环境多好呀,设施又先进,大家愿意来逛,生意也就好多了。”

“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来了,那个时候大家来买肉都是一手捂着鼻子,一手翻来翻去,还要赶苍蝇。你看现在,市场里别说苍蝇了,连只小飞虫都没有。”

“你看我这个智能溯源电子秤,只要把菜放在上面就能识别种类、价格,称重的同时自动显示总价,快速又准确。”

“还有手机支付多便捷,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付钱了,不用到处换零钱找钱了。”

记者来到肉类经营户姜小华的肉摊前,看到猪肉已经卖的差不多了,问到市场这些年的变化时,他滔滔不绝,从基础的设施建设到带来的盈利变化,从自己的经历讲到消费者的变化,每一个变化在姜小华看来都给市场消费带来了积极的效应,市场环境越来越好,经营管理越来越规范,商户的归属感和消费者的体验感也越来越高。

天河农贸市场零售区改造升级后现有192个摊位数,引进高淳区域性特色菜肴、生鲜+餐饮小吃业态,设立了生态菜展销区,展示和销售当地菜农种植的生态菜(非大棚类和反季节类蔬菜),随着市场的不断改造完善,居民越来越喜欢逛市场,目前,日均消费者可达10000人。

南京菜篮子工程清单(农贸市场换新颜)(3)

菜品快检 菜篮子拎出安全感

天河农贸市场零售区分为东区(鲜肉、水产、冷冻等)和西区(蔬菜、净菜、菌菇等),东区旁边设有一个快检室。快检室约10平方米,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等设备,可对部分食品开展约50种项目的快速检测,并且对市民朋友提供免费送样快检。

快检室旁边放置了公平秤、监督热线和投诉箱,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引导商户文明经营。负责投诉记录的史小磊告诉记者,他负责这项工作近两年,遇到的投诉情况很少,即使被投诉了,经营户的态度也很好,消费者就事论事,耐心配合,共同营造了服务优、秩序好的市场环境。

农贸市场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彰显民生温度、反映群众福祉的重要窗口。十年间,高淳区农贸市场上演了一场“变形记”,“烟火气”里充满“人情味”、增添“智慧感”、注入“科技范儿”,让消费者提升幸福感。

交汇点记者 朱泉

通讯员 李星宇 唐开强 宋玲玲

编辑: 管鹏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