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经说过,商朝优秀的君王不过六七个,应该包括商汤、太甲、太戊、祖乙、盘庚、武丁六位了,应该说孟子在谈论这些内容的时候,也没有办法给出准确的数字,因此用了一句概称,但有一点很明确的是,他说这六七位贤君时,有一个明确的范围,便是从商汤到武丁。这也印证了史学界的一种观点,武丁之后,商朝逐渐衰落,而武丁则是将商朝推向巅峰的集大成者。

后母戊鼎是为什么而建造的(为什么国之重器司母戊鼎)(1)

关于武丁的功绩,大多是从出土文物中考据出来的,据说武丁将商朝江山的版图扩张至最大,而帮助武丁的,最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贤相傅说,另一个就是中华第一巾帼英雄妇好,然而,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除了这两位之外,武丁还有一位妻子,戊,也是应该值得研究的,毕竟国之重器司母戊鼎,就是为这位“戊”铸造的。可以说,司母戊鼎不仅是国之重器,更是世界重器。

后母戊鼎是为什么而建造的(为什么国之重器司母戊鼎)(2)

当然,司母戊鼎的名字历来也有一些争议,比如按照郭沫若先生的理解,司母是祭祀母亲的,戊就是名字,那么司母戊鼎就是祭祀母亲戊的大鼎,因为司母戊这三个字就是在鼎身上写的。但争议随后来了,司母戊鼎在不少人口中,也被叫成了后母戊鼎,因为有学者认为,在商朝的时候,甲骨文中这个后是可以反过来写的,老乐此前也介绍过一点,这个“后”,与繁体字的“後”在古时不能混淆,只有王后,而无“王後”,后字反过来就变成了司,所以才叫后母戊鼎。

但无论是司还是后,都是祭祀武丁的妻子重要礼器,而按照考证,这个鼎是武丁的儿子祖甲或祖庚,也有可能是他们俩一起铸造的,他们的母亲就是戊,甚至还有学者认为,这个戊可能就是妇好,而这些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考证,老乐才疏学浅,只能摆出这些不同的观点,具体结果就不露怯胡言了。

后母戊鼎是为什么而建造的(为什么国之重器司母戊鼎)(3)

总之,虽然司母戊鼎如此重要,但是铸造司母戊鼎的祖庚或祖甲,也是商朝由盛转衰的开始,商朝正是从他们接手后开始衰落了,因为他们的后代中,有一个著名的疯子君王,武乙,据说他闲着没事就跟上天叫板,让人拿皮袋子装满动物的血,挂在半空,而后武乙将袋子射漏,搞得血浆纷飞,武乙对这种结果非常满意,他自己称之为“射天”,但如此荒唐,最终的结果是武乙被雷劈死了。

应该说武乙的这些故事,很难考证其真实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武乙是一个不满身边的巫医,借上天之口摆布他,才做出的如此“出格”行径,但即便是这样,也说明了,武乙时代,商朝君王的权威已经有所下降。所以无论真相如何,武乙正式让商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而武乙的子孙后代中,出现了一个更加有名的帝王,此人名叫辛,他更加被民间熟悉的名号,就是商纣。

后母戊鼎是为什么而建造的(为什么国之重器司母戊鼎)(4)

商纣王被周武王打败,最后自杀的故事,在后世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但这个故事得以普及的最大功劳并非史书,而是那么鼎鼎大名的魔神小说《封神演义》。真实的历史,当然不会那么夸张,关于这段历史,老乐今后再简单记述,本文主要的内容,主要是要给商王朝画上一个简单的句号,因为商王朝最伟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甲骨文得到了考古学界的证实,并且也因此被世界史学界认可,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至少拥有3700年的历史。那么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又经历了哪些故事呢?关于这一点,容老乐在今后的篇章中,再仔细地介绍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