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参加了一次运动会,跑了1500米,没有名次。其余时间跑800米,大概是中等的成绩。大学里的某一年也仅这一年每天早晨与傍晚各跑十圈,合计8公里。毕业后发现周边没有操场或塑胶跑道,于是很多年都没有再继续跑步。2015年下半年发生了一次胫骨骨折,2016年做了第二次手术,取出钢板。2017年下半年恢复后的左腿在拉伸时会有压迫感但并不影响跑步。也就是2017年9月开始了持续的跑步锻炼直到现在。这时候对场地几乎不挑,甚至车流车尘较大的个别路段也不回避。

2017年到2019年主要用的是悦跑圈APP,数据记录并不准确,实际配速在6分左右或5分40秒。2020年前后也用了一阵子咕咚跑步软件,2020年5月开始用华为手机自带的运动健康APP记录数据,平均配速是6分50几秒。2020年之前体重一般在53-55kg之间浮动,最近两年体重增加到了57kg,于是跑步效率似乎差了一点,多了五六斤肉,跑起来应该是会累一点的。BMI指数从21升到了22.3。

总之五年多的时间里累计跑量3000公里,月均跑量50公里。算不上中等强度,但对于没有养成习惯的人而言似乎很难,身边总有人说我跑太多了,但我知道这是因为能坚持这项锻炼的人在全民总人数中占比很小。

有人说户外跑步会让小腿变粗、皮肤变差,但是我只关心人体肌肉量所赋予的力量感与整体的健康度。对于经济能力比较弱、没法买到足够令人安心的健康保险的那群人,坚持锻炼尤其当运动周期达到八年十年,更能有效降低疾病风险。如果只是坚持锻炼了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面对自身基因缺陷和外界复杂的致病因素,那这个运动对患病风险的控制能力肯定是有限的。

跑步的本质(跑步这事儿)(1)

跑步的本质(跑步这事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