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倾其一生读易经,但是读来读去还是满头雾水,形成这方面的原因啊,一个是没有搞清楚易经是什么,另外一个就是没有搞清楚易经用来干什么的。

说道易经,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总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说到熟悉是因为汉文化把易经定位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所以,从小在汉文化氛围中熏陶的人的我们来说,就会形成耳闻目染效果,所以非常熟悉了。

说到陌生,好多人倾其一生研读易经,到头来还是满头雾水,不知所终,俗语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到了读易经就不管用了。

要想解释这方面形成的原因,首先要弄懂易经到底是什么?易经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先从易经发展史说起。

读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易经的发展史,即世历三古,人更三圣。

三古既是上古时期,据人们推测,上古时期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这三个时期。

易经最基本的八卦(易经到底是什么)(1)

有巢氏,即人们在树上做巢生活时期。

易经最基本的八卦(易经到底是什么)(2)

燧人氏,即能够钻木取火时期。

易经最基本的八卦(易经到底是什么)(3)

伏羲氏,即农耕文明时期,这三个时期时间跨度大概有几千年或者几万年。

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录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通常用“结绳记事”,就是在用兽皮编成的绳子上系疙瘩,以疙瘩多少、大小、形状代表不同的事件,这就形成了符号语言的雏形。

易经最基本的八卦(易经到底是什么)(4)

后来逐渐由结绳记事发展成符号,可能是在地上、或者在树上刻上某种痕迹,这种痕迹是氏族内部心知肚明暗语,成为了氏族内部通用的符号,一看到这个符号,大家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在短时间内很少的事情用几个符号大家也就记住了,几年内或者几十年发生的事情可能数不胜数,用符号就出现了局限性。

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古人主要采用比类取向的方法,就是把具有同一属性的物质归为一类,把世间所有的物质归为八类,然后每一类都用一个八卦符号来代替,这叫类万物之情,这样就形成了八卦符号的雏形。

易经最基本的八卦(易经到底是什么)(5)

关于八卦形成的过程,孔子在在系辞中是这样说的:“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上面这段文字前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八卦符号形成过程的简略概述,八卦符号的形成是由前人对身边万事万物的观察形成的,后面“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主要以离卦代表渔猎生活为例,说明每一个八卦符号都是一类事物象形集合,下面我们重点解释一下为什么离卦代表了渔猎生活。

易经最基本的八卦(易经到底是什么)(6)

我们看《离》卦卦象。按照事件,我们先找出发生的时间。

上卦离为太阳,下卦离为太阳,上下两个太阳本来是一个大太阳,结果被二到五爻大坎隔开,坎为水,形成太阳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正是日出日落的景象。

我曾经请教过一些猎户,下网打猎粘鸟一般都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分开始,这个时候由于太阳光线较弱,猎物见不到网而容易撞网。

我们找打猎的工具“网”。

上下两个离,离中虚,上下两个虚目合在一起就是网罟,在互卦中,下互巽为绳,上互兑为倒巽,也为绳,两绳交合,牵引在离网中。

“以佃”,佃,古代通这个“畋”,就是打猎而获取禽兽。用网捕兽,主要是用杆子把网支起在地面上,我们先找地面在哪里,下互巽之初爻为阴为坤,坤为地,按天地人三才划分,初爻、二爻为地爻,初爻就是地下,二爻当然就是地面了,我们再找杆子,下互巽为木,上互兑倒巽为倒木,是不是两个木杆交织而网在其中?我们再看禽兽在哪里?兑为羊,下互巽为臀,巽为动,是不是羊进了网里蹬腿挣扎?再找禽,飞鸟,兑为鹭,一种生活在大泽中的鸟,下互巽为羽毛,离为红色,巽为风为飞,是不是红色羽毛的鹭在网中扑扇翅膀挣扎?

从卦象分析我们也学会了支网捕猎的方法,要选择合适的地点猎物才能入网,兑为羊,巽为草,羊在草丛中吃草而入网。兑为沼泽,沼泽边上长满草丛,兑为嘴,巽为倒兑,就是鸟儿嘴朝下去沼泽中寻食而入网中。

易经最基本的八卦(易经到底是什么)(7)

“以渔”,就是用网打渔,我们看,上互兑为泽,二爻至五爻为大坎,坎为水,就是泽中有水,巽为鱼,鱼在水下,巽为入,网入水中,鱼在网中,多么形象。

所以,在远古洪荒年代,人们没有文字作为交流载体,只有用这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比如,一个人要找张三,而张三又不在家,但由于急需要找到张三,这时,他在张三家门口看到有离卦符号,马上就知道张三是去了泽塘边上打渔或去打猎了,这样就会很顺利的找到张三了。

所以,易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用来表述人们日常生活的。

现代人读易经所进入的误区就是忽略了易经的符号功能,而是在文王、周公、孔子所做的文字上下功夫,所以,越读越糊涂,其实,文王、周公、孔子所做的文字,是对易经符号系统的演示,而他们的演示,都带有某种思想的感情色彩,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某种事物,或者是自然现象,根据我们的心境,我们的阅历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感受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三位圣人对易经的演示,是易经发展史上的经典范例,它就像我们课本上的例题一样。

所以说,我们要想读懂易经,首先要知道八卦的起源及其演变规律,从下节开始,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欢迎大家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