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著《道德经》,全书八十一章,五千字,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很多人只知《道德经》是一部深奥玄妙的哲学著作,却不知老子在书中同样向世人传达了许多养生之道。

老子所说的养生,是大养生,不仅是通过食物、药品、运动等保持身体健康那些内容。因为养护生命,必须先保全有生命,保养身体、持养生命,这是养生前提。如果不懂得吃盈而亏、物极必反、福祸相依、功成身退的道理,必然招来祸患,不得保全生命。

道德经49章(道德经与养生)(1)

今天咱们共同学习《道德经》中的五大养生观。

1.顺应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要效法天,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这就是说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而生存 ,这就是老子养生的根本观点。老子提出养生要顺应自然的出发点源于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要想通过养生获得健康的身心,核心是顺应自然。

2.形神合一。

《道德经》第十章指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人要能够以一己之身去抱神以静,做到形不离神,神不离形。这种形神合一的观点对中医养生有深刻的影响。《黄帝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上说:“形与神惧,而尽终其天年”。所以不仅要形与神惧,形神合一,而且要精气神合一。

3.清净虚无。

《道德经》第十六章指出:“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一个虚字,一个静字。不仅要虚,而且要虚到极致,即祛除所有杂念,使头脑虚空、通灵。不仅要静,而且要守住静,要踏实地守住一个静字。其根本精神就是强调要达到清净之心和虚无之心。这是老子养心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49章(道德经与养生)(2)

4.少私寡欲。

《道德经》第十九章指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强调外表要朴实,内心要单纯,要去除杂念,减少私欲。并强调指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当欲望得到满足时人就高兴,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的内心就会备受煎熬,十分痛苦,因此原本明镜般的心情就蒙上了厚厚的尘埃,使人们的感觉变得麻木而又迟钝。

5.与世无争。

《道德经》第八章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指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说明与世无争是圣人的至高境界,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道德经49章(道德经与养生)(3)

总之,老子的养生之道,其核心就是强调三个字:

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体内形神(气)的和谐。

三是心灵的和谐。

人的一生只要能做好这三个和谐,就一定能做到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