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便上网搜索,你会发现各个体检机构发布的各种与防癌筛查相关的内容,检查费用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而且销量都非常高。

这是因为,癌症近些年进入了高发期,它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治疗花费大的特点,让很多人都非常畏惧,所以防癌筛查的市场自然越来越火爆!

所谓的防癌筛查,指的就是针对癌症的专业检查手段,特别是内脏器官防癌筛查更为多见。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大高发癌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早期肠癌最明显的一个征兆(这些人最好在肠癌筛查上花一笔)(1)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排名中,结直肠癌位于第3位,每年新发病例42.92万,死亡病例28.14万。

要命的是,结直肠癌在早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而在I期、II期的轻微症状极易被当成普通的肠道不适而忽视,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早期肠癌最明显的一个征兆(这些人最好在肠癌筛查上花一笔)(2)

▲肠癌不同阶段5年生存率变化

所以,降低肠癌的死亡率,只有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肠癌?肠癌筛查应该去哪做?何时做?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肠癌筛查的那些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说到肠癌预防,我们首先要了解肠道,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大肠中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早期肠癌最明显的一个征兆(这些人最好在肠癌筛查上花一笔)(3)

肠道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加油站”:有99%的营养需要肠道吸收;

肠道同时是身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

肠道更是最大的“排污厂”:我们身体中8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

90%的结直肠癌是由肠道里的小息肉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长达5-25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通过肠镜检查就能很容易发现息肉或者早癌,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预防肠癌的关键在于有效筛查

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肠癌的金标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并没有及时行肠镜检查。

据一份权威调查数据:

在2299名已经确诊的三、四期肠癌患者中,只有3%的人做过肠镜;

另外的97%的人,唯一的一次肠镜,是被确诊的一次;

无一例外是出现了典型症状“迫不得已”才做的肠镜。

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漠视这个救命检查呢?

原因很多:不了解不知道做什么来筛查、害怕肠镜痛苦、检查过程尴尬、嫌喝泻药麻烦、要排队预约等等。

另外也有一些特殊的患者不适合肠镜检查,比如:心脏病、严重高血压、肠道出血或肠粘膜受损、肠管狭窄等。

所以目前我国无症状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低于3%,恐惧检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

其实肠镜检查的感受因人而异,有些人没啥感觉,有的人却无法耐受,这固然与受检者的身体状态和操作者的水平相关。

早期肠癌最明显的一个征兆(这些人最好在肠癌筛查上花一笔)(4)

害怕肠镜太痛苦,这不是还有无痛肠镜吗?

无痛肠镜即静脉注射适量的麻醉镇静药物,使患者在数秒内进入睡眠状态,全身放松后再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没有任何痛苦。

所用药物起效时间短,代谢速度快,检查结束后,患者很快清醒,无明显不适。

正如很多过来人切身的感受:在睡梦中就轻松完成了肠镜检查,再也不用担心普通肠镜带来的恐惧和痛苦。

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由于小肠空间小,长度长达5-6米,目前缺乏有效检查手段。

胶囊内镜是目前临床上检查小肠病变的主要手段。受检者吞服胶囊后通过肠胃自行蠕动,实时拍摄胃肠影像,解决小肠检查难题。

早期肠癌最明显的一个征兆(这些人最好在肠癌筛查上花一笔)(5)

什么人群需要进行肠癌筛查?

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应在50岁左右进行肠癌筛查。然而,对于肠癌高危人群(如有肠癌家族史),应尽早筛查。

有症状人群

大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大便变细,持续数天以上;

注意肠道功能异常和大便出血:要注意肠道的任何出血或排便习惯的改变,请不要想当然认为是痔疮。

抽筋或腹痛;

虚弱和疲劳;

不明原因的消瘦

无症状仍需检测的人群

肠癌家族史人群;

生活习惯不良,经常饮酒、吸烟人群;

40岁以上没做过肠镜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便潜血筛查。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肠癌?

防胜于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不依赖营养补充剂,健康饮食,多食蔬果,适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预防结直肠癌的常用方法。

结直肠癌筛查是发现早期癌症的最佳途径。

因此建议一般健康人群,特别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本人常有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者患有久治不愈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的患者尽早做一次预防性筛查,以达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