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逊倦客

有一日上课之时,有生夸我,我顺口答音用一句网络用语来调侃,你们老师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偏选择了靠才华。此语一出,嘘声彼伏,有生说老师还很自恋。的确,长着一张镌刻苦难沧桑的老脸,居然还说靠颜值,这种肤浅的、自嘲式的自恋表达方式,显得很low,只能徒增笑耳。那么什么样的“自恋”表达方式才算高级,那还得看咱们古人,试举几例,不信您看看。

我们熟悉的《雪梅》这首诗写到: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人是怎样自恋的(古人的自恋表达方式很高级)(1)

关于梅和雪谁占尽了春色这个问题,可把诗人们难坏了,费了很多评议的文章,也难以给出定论。不过诗人卢钺却给出了梅和雪各有千秋的评判,这一评判充满了睿智的哲思,与其他骚人相比,高下立判,字里行间也颇有几分卢钺的自得之意。在与其他诗人对比中含而不露地赞美了自己,这种“自恋”的表达方式很高级。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写了一篇《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古人是怎样自恋的(古人的自恋表达方式很高级)(2)

这篇文章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转变,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描写了山川美景。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指的是南朝的谢灵运,他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被誉为山水诗的鼻祖。所以陶弘景的这一句是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言外之意只有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和他能够比肩,够“自恋”了吧,但是人家绑定式的表达的含而不露,自然而然,却又高标独具,这样的“自恋”表达很高级。

巧的是他比肩的谢灵运,在自恋方面那也是十分了得,谢灵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标举曹植的同时,也抬高了自己,又谦虚又骄傲,实在是高。

古人是怎样自恋的(古人的自恋表达方式很高级)(3)

说道这里,有人或许会说,卢钺、陶弘景不是太熟悉,是否能再举出几位大咖的例子,还真有。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他们的作品里同样有着高级“自恋”的表达,我们先来看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人是怎样自恋的(古人的自恋表达方式很高级)(4)

在这篇文章中范仲淹把迁客骚人和古仁人做了对比,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文章的最后范仲淹写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古仁人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言外之意自己和古仁人是一类人,和一般的迁客骚人相比,范仲淹的境界光辉独具。

再来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古人是怎样自恋的(古人的自恋表达方式很高级)(5)

在这篇文章当中欧阳修写了很多“乐”,有山水之乐、滁游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我们来看其中写太守之乐的这句话:“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那些芸芸众生的手下宾客是达不到他的境界的,似乎连尾灯都看不见。

范仲淹、欧阳修两位大咖的“自恋”表达高级程度也是冠绝千古。

通过以上举例,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自恋”建立在自己深厚的修养之上,在表达上或绑定,或对比,含而不露中渗透着自己的精神品格,这样的表达方式很高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