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他的是他的心,而不是他的矛。” ——《阿尔法:狼伴归途》

《阿尔法:狼伴归途》作为一部陆地冰川版的“少年派”,其每一帧镜头下的史前自然景色都美不胜收,斗转星移、鹰击长空、群山旷野、抬头可见的极光和不远处的地平线让观众坐在屏幕前完成了一次身临其境的边境旅行。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

最初上映,就取得了相当不俗的口碑和评分,烂番茄86%新鲜度,观众爆米花指数79%,口碑也被观众真诚地称赞为“最有能量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距今两万年前的冰川时代,部落首领的儿子在第一次远途狩猎过程中失足坠落,父亲和族人都认为他不可生还,不得不忍痛离开,而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生的渴望不仅促使他醒来,还在茫茫荒野中与一只野狼阿尔法共同跨过山脉河川,最终重返家园。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2)

在与狼相处的过程中,原本懦弱纯良的科达通过“狼性”的影响和对阿尔法的驯化过程,逐渐摆脱了最初对杀生的恐惧和自己狭隘的认知,在自然残酷的摧残下,迫于生计,他不得不第一次跳下断崖,第一次成功钻木取火,第一次成功捕猎……无数个第一次本不是第一次尝试,对于科达而言,却都是人生的第一次突破。

电影将历程变得浪漫主义,把少年的蜕变成长和人类的未来走向完地融合在一起。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3)

在与狼共生的过程中,科达不断重建了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潜质和使命有了全新认识,不仅回到了父母和族人的身边,更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为人父母,如履薄冰。爱的太少,会让孩子变得极端、敏感、内向,影响他的心理健康;爱得太多,又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自主性,难以承受社会的诱惑和重压。

在其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有效沟通及成长环境和空间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要素,缺一不可。

除了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通过身体力行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和魄力,父母还要让孩子在大环境中独立蜕变,去感受压力和挑战,最终破茧成蝶。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4)

01.写实化叙事铺垫双重脉络,将人狼驯化与少年蜕变完美结合,展现重建自我认知的过程

写实化的叙事方法多围绕动物写实展开,以动物的某种特有习性为依据,通过想象或夸张等艺术手法形象地反应野生动物在人类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手法更重视对动物真实习性的生动描绘,让观众更真实地接近自然,领悟生态平衡。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5)

影片开头暗示的时代背景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现状,人类要想在自然中生存,必须要掌握最精炼的生存技巧和智慧,而以部落群居的人们,必须要有一个充满智慧、力量,对权力运筹帷幄的部落首领,而从小在母亲和父亲的呵护之下长大的科达,却拥有敏感而内向的性格。

大雪将至,为了给部落储备足够的食物,也为了锻炼儿子的生存本能,激发他作为部落首领继承人的使命,首领带领部落最强壮的男人和儿子一同踏上了狩猎之路。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6)

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科达经历了钻木取火失败和难以杀生的挫败感,更承受了同伴突然被老虎袭击致死的惊吓,他变得更加战战兢兢和恐惧,对自己充满了不自信。而父亲看着被挫伤的儿子,并没有打击或指责,而是加以鼓励,给他灌输要坚强、勇敢的信念,并教他如何在荒野中寻找回家的路。

在狩猎时,科达却不慎跌落悬崖,父亲一遍一遍的呼唤都没能唤醒他,众人都以为科达死了,悲痛之下,父亲只得带着族人走上了回家的路。

而此时的科达,却突然惊醒,从鬼门关生还的他,似乎拥有更加强烈的求生欲望。他趁着雨势跳下了悬崖,矫正了骨折的腿,喝着脏兮兮的泥水,吃着蠕动的虫子生存。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7)

在躲避狼群的过程中,科达用仁慈之心救下了一只野狼,并取名阿尔法,一场人狼相伴的归途就此展开。

在按着父亲的指引寻找归途的过程中,科达在阿尔法的陪伴下,一点点摸索生存之道,钻木取火,捕食猎物,驯化野兽,在大环境中学会了生存,克服了软弱,激发了本质和潜能,用最快的速度实现了成长。

在科达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出原生家庭、有效沟通以及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而这三点,也是影响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和未来的重要因素。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8)

02.恰到好处的蒙太奇短镜头快速切换,揭示父母的爱和呼唤是科达的精神支柱,暗示原生家庭塑造孩子的本质和潜能

影片中,父母的爱和呼唤作为指引科达回家的精神支柱,被导演巧妙运用了蒙太奇短镜头切换的方法来展示。

每当科达陷入困境时,他总能听到父亲唤他的声音,能够看到父母因失去他而相对无言、泪流满面的场景,那是来自父母最悲伤的、充满期待的呼唤。

正是因为父母的爱和原生家庭给科达的力量,才让他一次又一次从梦中苏醒,重新整装向前。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9)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的关系等,都影响子女日后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现。

从科达父亲对爱人和儿子的态度来看,科达成长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原生家庭的环境当中,父亲虽然外形粗犷,却对爱人和儿子极有耐心,而科达的母亲也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子,她认为科达可以用仁慈来统治整个部落,而不是用力量。因此科达最初的性格其实偏内敛,看似完全不符合做首领的特质。

但其实首领父亲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使他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但他骨子里有超于常人的生命力和本能,以及与生俱来的领导潜质,这三种独特的品质是他回家的路上最有力的盔甲。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0)

在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毫无气息之时,只有他自己没有放弃,攀附着悬崖的边缘一跃而下进入奔腾的洪流之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渴了就饮泥潭中的污水,饿了就靠各种各样的虫子充饥,这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的体现和求生的本能,而带给他这种本能的,正是父亲和整个部落的影响。

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敢爱》,剧中主要讲述的都市女性雷蕾和乡村出身的男孩罗永浩在上海拼搏的爱情故事。原本平凡幸福的一对恋人,却因为罗永浩无法接受雷蕾职业上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心理落差,当蕾蕾成为分公司副总时,罗永浩还是小公司的策划总监,两个人最终因为现实差异而分道扬镳。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1)

而给两个人造成庞大差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生家庭。

雷蕾的双亲分别是一个企业家父亲和一个走仕途的母亲,从小对于社会规则和人情世故耳濡目染。正是因为借助原生家庭之力,雷蕾能够跨进大公司的门槛,能遇见恩师,能在公司聚餐一眼看出谁喝了假酒,一眼分辨出自己要跟随的领导, 甚至在刚一到成都分公司就以战略性的手段和魄力为公司挽回了损失,一鸣惊人。

而罗永浩是农村单亲家庭,父亲对他唯一的影响就是踏实、稳定。

罗永浩自身是充满自卑的,一贫如洗的家底和老实巴交的父亲不是他在上海打拼的阻力,真正让他无法成功的,是原生家庭塑造出的来源于骨子里的刻板和挫败。

他有冒险精神,有能力,但他的思维非常受限,不但没有便捷的途径和渠道,他却还拼命固守着自己的原则,不懂变通,一次次地被人推入创业的火坑,无法脱身。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2)

剧中有许多两个不同家庭产生的价值观碰撞的经典桥段。

雷蕾第一次从成都回总公司,为了报答公司领导组作为导师的知遇之恩,为老师带了一份万元价值的特产纪念品,在蕾蕾眼中,恩师的情谊重如泰山,值得花费这么多钱,而在罗永浩眼里,这就变成了一种浪费和奉承,毫无原则和意义。

罗永浩第一次创业做保健品,被人威胁要钱,否则就要把品牌搞垮,罗永浩认为这是不可妥协纵容的事情,于是置之不理,最终让合伙人进了监狱。

而在雷蕾眼中,罗永浩最应该做的是先搞清楚对方是谁,然后再权衡利弊,做出决定,而不是意气用事,只顾着坚守自己的原则,对其他利益弃之不顾。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3)

日本学者福西勇夫曾认为:“亲子关系在心理学上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儿童,很容易产生人格障碍。每个人在成长阶段都需要父母的守护,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并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打好基础。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次被父母伤害,恐惧和不安就会深埋心底,即使在脱离原生家庭后有所淡化,但感到害怕、想要逃脱的心理状态始终难以改变,与他人相处也会障碍重重,无法真正去相信他人。”

在孩子性格品行形成的成长阶段,原生家庭影响的又不仅仅是孩子的性格,更影响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价值观和未来。

最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关键的:家庭不仅创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应该怎么样被诠释。

03.善用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打击会熄灭孩子的潜能,而鼓励和认可才能点燃希望之火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做了个有名的关于表扬与批评效果的实验。

研究者将106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被试分成四组,各组学生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每组学生的任务是做难度相等的算术加法,每天练习15分钟,连续五天进行算术加法。

第一组为控制组,研究人员对其成绩不给予任何信息和评价,既不批评也不表扬,而且,让他们独处一处做练习,与其他三组隔离。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4)

其余三组同处一室做练习,但待遇不同。

第二组是受表扬组,每次练习后,研究人员对学生逐个点名表扬,进行鼓励;第三组是受批评组,研究人员从不表扬他们,而且对他们练习中发生的错误进行大声指责和批评;第四组是受忽视的旁观组,每次练习完毕后,研究人员既不表扬也不批评,但使他们都观察到其他两组受表扬或挨批评。

实验结果发现,从练习的平均成绩来看,后三个组的成绩都优于第一组,成绩最好的是受表扬组,其次是受批评组,第三是旁观组。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5)

受表扬的组每次都有进步,受批评学生的成绩不如受表扬的学生,成绩最差的学生是控制组的学生。受忽视的学生的成绩比控制组学生的成绩稍好些,因为他们本身虽然不被强化,但还是间接地得到了一些信息,但成绩不如受表扬组和受批评组学生的好。

这个实验最直接地说明,教育中表扬和鼓励的作用优于批评,而置之不理,是毁掉一个孩子最有效的手段。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6)

影片中,科达第一次接受众人殴打的洗礼,第一次尝试钻木取火失去耐性,第一次被父亲要求割断猎物的咽喉因害怕而无法下手,第一次亲眼看到同伴被野兽袭击致死,父亲回应的永远是拥抱和鼓励,他通过传递信念来帮助儿子重新树立前路的信心,让科达无论经历多少磨难,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都可以侥幸生存。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和助手在一所小学进行了一场实验。他们分别从一到六年级各选出3个班级,对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测试后,他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予学校校长和相关的老师。而事实上,这是一个“权威性谎言”,名单上的学生都是他们随意挑选出来的。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7)

八个月后,他们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了一场复试,结果表示,凡是是在名单中的学生,都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且充满自信,性格开朗,求知欲也大大增强,社交能力都普遍得到提升。

显而易见的是,那些原本普通的孩子,只因为被认可和赞誉而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打心底里相信自己的不平凡和潜能,而这些孩子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有没有人能够像对待成功者一样去鼓励他。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8)

04.通过慢镜头细节凸显性格特质,展示主人公从“圈养式教育”到“放养式教育”的蜕变和成长

“圈养式教育”是指父母出于为孩子着想的心理,约束孩子走上家长为其设定好的道路。遵循着规矩和秩序,符合社会的大体要求。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孩子在父母设定的圈子里成长。学习父母安排的各种兴趣班,进行培养教育。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19)

电影开头的很多镜头细节都充分展示了科达软弱的性格特质,由于对外部时间的陌生感,在面对父亲审查矛尖时踌躇不安,遇到陌生人不敢抬头直视对方,钻木取火时的气馁和不耐,这些都是因为长期在父母身边接受“圈养式教育”的表现,而这些细节也是导致他被野牛冲撞坠入悬崖的间接因素,为后半段的蜕变做了铺垫。

无论父亲如何将他推出去面对,但在父亲眼中,他依然是个孩子,需要时刻陪在身边,而正是有父亲和族人的陪伴,科达面对困难的态度都很消极,他对自我定义非常模糊,因为他时刻有退路,有保障,认为自己可以不用过于急切地去面对这些艰难的现实。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20)

而事实是,危险随时可能到来,而在科达背后失去靠山时,他反而重建了自我认知,虽然对于父亲和部落的期许而言,他需要成为一个勇敢、超群的领导者,而现实是科达内心并没有完全接受这种使命认定,首领的概念对他而言依然陌生而遥远,因为他没有真正体验过自然这个大环境的魅力和生存经验,他对生存二字一无所知。

影片中,科达三次钻木取火的过程其实正是少年成长的过程,第一次因为在父亲身边而浅尝辄止,第二次再次尝试无功而返,第三次迫于生存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说的耐心的含义,最终成功。

诸多的细节凸显了科达成长蜕变的真实性,人类的行径和自然的壮阔相交融,更呈现了辽阔壮烈的史诗感。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21)

一次次地尝试都是迫于无奈,但这恰好是成功最有效的途径,他没法回头,因为心有所向,无路可退,在星宿的指引下,他不再是一个迷途的孩子,而是一个有方向的摆渡人,帮助过去的自己,走向更好的未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孩子得到的更多的是父母的养护和关爱,更多的家长选择“圈养式”教育,希望能够让孩子安全顺利地走上自己铺垫的未来,从而让孩子逐渐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22)

离开父亲和部落后,他被迫进入“放养式教育”的成长环境,但原生家庭所培养的生理素质和父母的认可和肯定都给他奠定了良好的生存基础。

面对狼群,他化险为夷,面对暴风雪,他毫不退缩,残酷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他内在的潜力,将他打造成了更好的自己,与天斗,与地斗,与环境抗争,从一名少年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

真正的阿尔法狼(阿尔法:狼伴归途写实化)(23)

写在最后:

无论是广袤无垠的冰川大陆,还是气势恢宏的狂奔兽群和流光溢彩的极光景色,都是少年成长背后的必经之路。科达知道,他有朝一日一定会成为部落首领,但只有经历了这场奇遇,领会到自然环境和奥妙和人类的力量之后的他,才真正成为了一名身披战甲、全副武装的勇士。

那些无法让他屈服的,势必会让他更加强大。

这是科达和阿尔法的故事,也是我们社会教育和孩子成长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