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不可否认黄梅戏是全国剧坛"五朵金花"之一,蜚声中外,业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地方戏。黄梅戏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曾被国家文化部例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人们一提到黄梅戏,都说成是安徽黄梅戏,安徽人,你要是在省外,也许有人就会问你,会唱黄梅戏吗?在单位节日组织文艺演出时,如果知道你是安徽人,就会让你来一段黄梅戏。黄梅戏与黄山已然成为安徽的代名词。确实,黄山风景绝佳,徐霞客言:登黄山,天下无山。黄梅戏《天仙配》和《女驸马》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后,更是被全国观众所喜闻乐见,经常在晚会和各类文艺演出中闪亮登场,明星们也不失时机地秀上一把黄梅戏。

现在网上不断有黄梅戏发源地之争,探究其形成之历史渊源,有说黄梅戏是起源湖北黄梅县,有说黄梅戏是黄梅采茶调,是黄梅时节采茶时流行的民歌小调,可能起源于鄂皖赣交界之处。

也有的说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道情和独角戏,两小和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伴唱等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在湖北黄梅县完成的,后一个阶段是在安徽安庆地区实现的。可以看出,最早黄梅戏是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现代黄梅戏是产生在安徽安庆。有黄梅戏老艺人著名丁永泉和徽剧著名老艺人汪云甫的共同努力,大量吸收安庆方言,民歌小调来发展黄梅戏的唱腔,并吸收一些徽剧表演艺术来丰富黄梅戏表演形式,从而使黄梅戏具有浓厚的安庆地方特色。加之严凤英、王少舫、马兰、吴琼、韩再芬等一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家的卓越贡献,使产生并流行于鄂赣皖的地方小戏,一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剧种,在世界华人圈也有广泛的影响。

黄梅戏发展情况(黄梅戏是如何破茧成蝶的)(1)

黄梅戏发展情况(黄梅戏是如何破茧成蝶的)(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