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5月26日-31日晚,带着江苏几代昆曲人的谆谆教诲,备受关注的江苏省戏校15级小昆班学员们用五场25出折子戏,向昆迷献上了一波超级精彩的毕业汇报演出。今年7月,这44名学员将正式入职江苏省昆剧院,成为省昆第五代演员。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1)

“昆五代”出师,文武双全技惊四座

这几天,南京江南剧场异常热闹。

早上9点刚过,舞台就亮起了灯,丝弦鼓笛声随之响起,稚气未脱的小昆班学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午走台,下午化妆,晚上演出。班主任赵荣家、服装季蔼勤、盔帽候顺桃等多位老师的身影穿梭在台前幕后,为孩子们把场,给他们化妆勒头扎靠。

晚间开戏后,剧场人气更旺。家长、戏迷、省昆的老中青演员悉数到场。柳梦梅、潘必正、杜丽娘、白素贞,各式角色粉墨登场,赢得台下阵阵掌声与喝彩。

六天五场25出折子戏,“昆五代”几乎将他们所学精华完全展现。毕业汇演剧目中,不仅有《玉簪记》《牡丹亭》《西厢记》等南昆风格经典传统文戏,也有《洗浮山》《小商河》《扈家庄》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技巧性高、观赏性强的大型武戏,还有《八仙飘海》《红桃山》这类鲜见于舞台的武戏剧目。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孽海记·思凡》是一折唱念做舞兼顾的花旦戏,全剧一人到底,身段繁重,姿态多变,27日晚吕明慧饰演的小尼姑色空成了全场焦点。稳重的念白、娇羞的神态、妖娆的身段,将这位情窦初开、不堪忍受寂寞空门的小尼姑演绎得活灵活现,惹人怜爱。观众纷纷称赞:“小姑娘演得真好,身段漂亮,嗓子也好!”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2)

《玉簪记·琴挑》

“月明云淡露华浓……”女小生尹湘含饰演《玉簪记·琴挑》中的潘必正,甫一亮相就让观众眼前一亮:唱腔念白真像石小梅啊!贺欣悦的杜丽娘《寻梦》一往情深,颇有孔爱萍老师的神韵;《断桥》中李静阳的白蛇缠缠绵绵,像极了徐云秀老师;《十五贯》中的况钟有黄小午老师的影子;《虎囊弹·山门》中的大花脸鲁智深和小花脸酒保竟然是双胞胎兄弟;那个叫许久的小生扮相真帅……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3)

《虎囊弹·山门》

文戏悦目,武戏更是惊艳。一出《白蛇传·水斗》展示了戏曲舞台众多的玩意儿:水旗、翻船、盒子、五梅花、过包转包、砸险、单对、出手等等,孩子们演来精彩纷呈,观众看着眼花缭乱。《小商河》《洗浮山》中的武生花脸们个个意气风发、身姿爽利。其中,武生吕廷安、武旦赵逸曦最是亮眼,作为全班的武力担当,两人分别主演三到四出武戏。《扈家庄》《八仙飘海》中,两人对枪、对刀、拳脚步战等一系列武打身段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白蛇传·盗草》中,赵逸曦饰演的白蛇从两米高台上翻身跃下稳稳落地,让人拍手叫绝。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4)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5)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6)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7)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8)

看到昆五代的汇报演出,省演艺集团副总、昆丑名家李鸿良甚是欣喜:“这批孩子文武兼备,特别是那几个优秀的小武生、小武旦填补了省昆目前的短板,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昆曲武戏的希望。”省演艺集团总经理、著名昆剧武生柯军也称赞,“昆五代”身上的功夫一年胜过一年,他们脚底有根、眼里有光,越来越有范儿了。五场演出的全面展示,让我们看到了江苏昆曲乃至全国昆曲的未来,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能文能武,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令人十分欣慰。

六年科班,几代戏曲人辛勤灌溉

“昆五代”是2015年江苏省昆剧院委托江苏省戏剧学校招收并定向培养的一批学员,经优中择优、精挑细选,自入学之初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他们承载着老师与前辈的厚望,承载着江苏昆曲艺术的未来。院团与省戏校为他们广延名师,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老一辈昆剧艺术家传授了几十年在舞台上积攒下的宝贵经验;中生代昆剧名家拿出自己从老师那里传承来的压箱剧目;第一次当老师的第四代青年演员亦师亦友,带着稚嫩的后辈一起前行。毫不夸张地说,‘昆五代’的培养倾注了昆剧院三代人的心血。”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施夏明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六年科班,每天清晨,省戏校戏曲科的几位老师便轮番上场,辅助孩子们踢腿、下腰、拿顶,练习形把毯、身段、唱念等基本功。无论严寒酷暑,练功室里都能看到班主任邢亚威和赵荣家的身影,他们一遍遍示范着动作要领,也在旁做着保护。去年疫情期间,邢亚威还带领小昆班孩子上云课堂,每天用视频查看大家的练功情况。

及至今天,“昆五代”已传承了近四十出昆曲传统折子戏剧目,小生宋博凡、尹湘含各自均有七八出戏在身。钱振荣、施夏明、周鑫、张争耀,四位省昆当家小生都给他们教过戏。“周鑫老师从唱念课开始,教我们时间最长,他人和蔼没有架子,就像大哥哥一样。”说起各位老师,宋博凡如数家珍,“施夏明老师教戏特别细致,气场超强,我们一见到他就有种敬畏感。张争耀老师的表演和身段特别放得开。”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9)

《白蛇传·断桥》

26日上午毕业汇演首场走台。台下,主教老师省昆第三代著名旦角徐云秀早早就座,静候李静阳、宋博凡的《白蛇传·断桥》走台。“这里再往前一点”“两人靠近些”“手要指出去”,看到台上任何一处细节的不足,徐老师都要再次提醒。看到许仙那个极易出彩的吊毛后,徐老师笑道:“这个动作是我坚持保留的。本来昆剧《断桥》里的许仙就有吊毛这个身段,演员年纪大了无法完成会把这里改掉,但他们小孩子身上都有功夫,既然学就要学得原原本本,所以我坚持保留这个难度动作,这将会是台上的一个亮点。”

跟班整整六年,“昆五代”孩子就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般,赵荣家为孩子们出色完成五场毕业演出而由衷地开心和骄傲,“他们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和自信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真心为他们高兴。”忆起往昔,赵荣家透露他也时常被孩子们的暖心之举而感动,“有一次他们见我连续几个月陪着练功上课,人都消瘦了一圈,就跑去和另一位老师商量,能否代我带几节课,让我休息休息。后来那位老师跟我说了这事,当时我感动得差点掉泪。”

未来可期,昆曲人传承创新

戏在人传。百戏之祖的昆曲,全国仅有8个昆团,从业人员号称“800壮士”。江苏省昆剧院从1960年建团迄今,一共四代演员。以张继青为代表的第一代演员被称为“继”字辈,大多来自省苏昆剧团,如今他们已年过八旬。第二代是省戏校于1960年招生的首届昆曲科学生,石小梅、胡锦芳、张寄蝶、黄小午、林继凡、赵坚等这批名角儿,都是建国后江苏首批以现代戏校教学体制培养的专业人才。第三代1978年入校,1985年毕业,其中的佼佼者柯军、李鸿良、孔爱萍、徐云秀、龚隐雷、钱振荣等,现在都50多岁,依旧活跃在昆曲舞台。第四代就是1998年入校,2004年毕业,如今风华正茂、青春靓丽的舞台中坚力量——施夏明、单雯、张争耀、周鑫、徐思佳、孙晶、赵于涛、钱伟等。这四代人,梯队性地建构了江苏昆曲的荣耀,也见证了百戏之祖从衰落到复兴的历程。

柯军告诉记者,“出人,是昆曲这20年来最大的变化。现在全国昆曲从业人员逐渐壮大,特别是35岁左右的青年演员占比超过六成,学校还在不断培养下一代,解决了昆曲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昆曲赶上了好时代,昆曲人也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一方面要更加有力地继承传统,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还是昆剧传习所百年诞辰,昆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周年,昆曲在党的关怀下,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柯军这样形容昆曲翻天覆地的变化。“昆五代”恰巧在这个重要节点入职,既是一种机缘巧合,更别有一番深远意义。“从这次小昆班选择五场折子戏作为毕业演出,就充分证明我们对昆曲传统的重视,对经典折子戏的坚守和传承。”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10)

李静阳在昆剧《眷江城》中饰演记者丁玲。郜炜磊摄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11)

吕廷安(右)在《眷江城》中饰演司机阿昌。郜炜磊摄

4月底,小昆班的李静阳、吕廷安顺利加入现代昆剧《眷江城》剧组,接棒“昆四代”担当主演,预示着“昆五代”已经站在了昆曲前行的风口浪尖。院长施夏明坚定地表示,“昆五代”的成长秉承了省昆一直以来坚持的南昆风度和严谨的传承,比起第四代,他们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我们会继续举全院之力把他们带好,首当其冲就是传承,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剧目,量身定做传承大戏,同时还会以考核评比来促进他们提高。在教给他们更多剧目的同时,更要教会他们对于昆曲艺术的思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他们,未来可期!”

记者 高利平

图片 毛建平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12)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乘风破浪E55(乘风破浪的昆五代)(13)

编辑: 高利平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