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茓”字,《新华字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xué,茓子,做囤用的窄而长的席,通常是用秫秸篾或芦苇篾编成的,亦作“踅子”。我记忆里,小时候在鲁西南农村里,听到的“茓”读成了“suo”,类似于把“雪”说成“suo”。如“恁快点到仓库嘞拿来两盘茓(suo)子啦,俺约摸(估计)着这俩囤装不了这些棒子,得加茓子”。

鲁西南方言说什么(鲁西南方言杂谈-茓)(1)

茓子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秫秸篾、芦苇篾编的两种“茓子”,每个“茓子”的宽度在二十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长度长短不一。不用的时候,都卷成车轮状、放到仓库里。茓子作用大致有三种情况,一个是当临时粮囤用,尤其是在打麦场里,当天扬场后的麦子,好用茓子围成一个临时圆形粮囤,将麦子装入茓子里,上面再盖上麦秸秆之类的东西,挡露水的。等一两天囤的麦子多了,就在麦场上撤掉茓子,晾晒麦子。再一个情况是当临时粮仓用,在地面上放好几层秫秸,做好隔潮措施,用茓子围成一个圆圈,譬如放玉米棒子,等第一圈内,棒子放到大约三分之二满的时候,就沿着第一圈茓子内沿再围一圈,两圈茓子重叠部分大致在五厘米-十厘米左右;待第二层棒子放的差不多了,就再圈一层,以此类推,装好后封好顶,就可以了。第三种情况是在缸、囤、池子一类敞口的存放粮食等物品的器具上,加茓子当临时挡板用,能多装些粮食。其他的用途我就记不清楚了,不再叙述了。

鲁西南方言说什么(鲁西南方言杂谈-茓)(2)

2021年3月拍摄

我家没有用过一次茓子。在生产队里的时候,分得粮食用缸就盛就可以了;到土地承包改革之后,我家是先用柳编大粮囤子盛粮食,多的就卖给镇里的粮所了,再以后,为防老鼠,就用红砖水泥做了个粮池子放粮食。

我离开家乡近四十年了,从一些新闻报道上看,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副食品多,吃的粮食就少了,许多家庭的“粮仓”不是用不锈钢材质的就是用特制塑料材质的,防潮、防虫,还能气死老鼠。我想,现在的家乡可能早就不用、不见了茓子吧,茓子已成为了我们一种回忆了。

鲁西南方言说什么(鲁西南方言杂谈-茓)(3)

2021年3月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