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四个字出于唐太宗《帝范》卷四之中。原话为:“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当然这句话有很多的版本,其中最早的出现在《易经》中。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其下,无所得矣。” 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的艺术及文化学习范畴,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高的标准去参考,这样即使结果不是最好的,也能得到满意的结局。如果把期望值拉的很低,选择中等及下等标准,那么,最后的结果只会更低甚至难如人意。

自古至今,我们的书法先贤们也把这句话用到了书法学习领域中。取法乎上,具体不用我多说,很多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我下面大概说说取法取的是什么法。

书法十大必须知道的理论(有多少人理解书法中的)(1)

用笔技法

取法最首要的就是用笔技法,现在我们公认的上乘书法技法为魏晋笔法,那么我们在接触学习魏晋时期书法的时候,就要多多接触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了,按照其书法笔法源流来进行学习和参考。比如:我们可以从唐代书法风格学起,然后慢慢的向上追溯,深刻理解魏晋笔法的精髓后,再去精读和体验魏晋时期的书作,这样才会更容易理解魏晋时期诸位书法大家的书写及创作意图。也就是最精髓部分的自然书写能力。说简单点就是理解魏晋书法家们是如何做到高明的控笔能力的。

理解了祖先们们的控笔技巧后,假以时日,必定也是赶超时代的书法大家并不为过。不过很可惜,当代社会几乎没有人可以领悟魏晋笔法的自然控笔能力,他们只是把书法当做刻意的作字去理解,导致了大家盲目崇拜台阁体风格式的书风。这基本背弃了魏晋书风。毫无发展意义。

书法十大必须知道的理论(有多少人理解书法中的)(2)

创作心态

创作心态其实是我们最该学习的取法之一。魏晋书法家的创作心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是有关系的。两晋时期动乱不断,即使是在朝官员也深受其害。所以,当时很多文人都选择了隐居,寄情于浪荡山水田园,以此为人生最后的归宿。所以才诞生了一大批文学和书法大家。

只在自然中,无意世外事。这对于人与自然的融合大有裨益。大自然中的花草山水为何如此让人心旷神怡?还不是因为大自然鬼斧神工,无刻意的造作,任凭风雨和时间的自然雕琢,才会如此让自然出神,让人入神吗?

书法十大必须知道的理论(有多少人理解书法中的)(3)

古人们深刻的理解了这个自然法则,更好的应用到了书学范畴,才有了后世代代必求的魏晋书风。

个人修养也是法度之一

个人修养自古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也是文人必备修养之一。个人修养天资第一,学习第二。最后的认知是结果。你如何认知书法,书法就会给你怎样的结果,这就是个人书风,个人书风也可以引领时代书风,王羲之,王献之的例子我就不说了。

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个人修养也是书法成就的法度之一,绝对不能缺少,否则就是有貌无神。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2000多年,唯一的高峰期就是魏晋时期,而唐只是高峰的延续,宋只是高峰的遗韵而已,元朝明朝复兴失败,清朝开始彻底无书法。所以时至今日,取法乎上只是空谈而已,最高也不过是取了魏晋的笔法,创作心态与个人修养早已荡然无存。

文人无风骨,书者无气韵。用这句话形容当今应该不算过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