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80载,他十年如一日地唱着自己热爱的京剧,一悲一喜一抖袖,便演活了无数个角色。经统计,他这一生共参演过600多个剧目,演出多达11000场次。

有人曾评价道,看他的戏,“总是感到心弦震动不已。它似乎有一种力量,迫使你进入艺术情境,去关心、同情这些人物的命运,迫使你不能不受感动。”

可若是跳出戏外,去看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我们同样也会颇受感动,甚至还会对他竖起大拇指,为他的传奇人生喝彩。

可以说,上了戏台,他能唱出“戏的真价值”;下了戏台,他更是活出了中国人的精彩。

此人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

1895年1月14日,周信芳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艺人家庭。其父周慰堂早年痴迷京戏,自取艺名为金琴仙,唱旦角;其母俞桂仙也是戏剧圈人,同样热爱京剧。

在父母的影响下,周信芳打小就喜欢京剧。自六岁起,他便跟着父亲旅居浙江,在武师陈长兴门下练功学戏。

次年,周慰堂看周信芳已学会了几出戏,便让他以“小童串”的名义登台表演。看到自己儿子的表演后,周慰堂不得不自傲一下,这孩子绝对是唱戏的料,天赋异禀。

于是,周慰堂给周信芳取“七灵童”为艺名,开始让他正式参与演出。

周信芳的第一出戏是《黄金台》,他以一个小娃娃角色俘获了观众们的喜爱。可以说,自这出戏起,周信芳就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当地人都知道有个七岁小童很会演戏。

只是,“七灵”只名盛了一时,“麒麟”之名才是经久不衰。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2)

图 | 《明末遗恨》 周信芳后台留影

1907年,12岁的周信芳在上海演出。由于那边的演出有贴海报的惯例,每个角儿都要提前向前台管事报艺名。而这管事在听周信芳的艺名“七灵童”时,误听成了“麒麟童”。

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周信芳的艺名变成了“麒麟童”。

本来戏班主是有让前台管事重新做一张“七灵童”演出海报的,可当晚来看戏的人不乐意了,他们只认“麒麟童”,不识“七灵童”,怎么劝都不听,就要看“麒麟童”,没有就退票。

无奈之下,戏班主只好将错就错,而周信芳也没有多在意。不过,后来周慰堂得知此事后,特地带着他去那位写海报的先生家中叩头致谢。

周信芳年少,不知父亲此举之意,也不懂“麒麟童”此名会对他造成多大影响。可周慰堂不一样,他是闯过大风大浪的人,知道一个名字对艺人的影响。

这倒不是他讲究,毕竟,这“七灵童”虽是好名,但不如“麒麟童”带来的名气。不过,实力比名字更重要,名字再好,没有实力的话,观众也不会买单。

于是,1908年,周信芳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艺,前往北京加入了喜连成科班,拜“伶界大王”谭鑫培为师,还与京剧名伶梅兰芳成了同学。

两人一起合作演出,场下观众一天比一天多,全是慕名而来。渐渐的,当地都开始传:“生儿当如周信芳,娶媳当如梅兰芳。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3)

图 | 周信芳与梅兰芳

随着名气越来越高,周信芳登台演出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京腔戏步拿捏得越来越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09年,周信芳的嗓子坏了,声音不再像以往那样清灵,而是沉闷沙哑。

这对周信芳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他悲叹:“天不予以唱戏本钱!

可难过归难过,这戏他还是要继续唱的,“本钱”没有了,那他就再“赚”!

于是,接下来每一天早晨5点,戏班子的人都会听见一个沉闷乌鸦声,像是在耳边立体环绕一般,响亮透彻,只是太过沙哑,人们不太爱听。

但周信芳不放弃,就算被说嗓子不行了他也当做没听见,继续苦练声音。这一练就是两年,虽然嗓音有所恢复,但怎么也回不到当初的音色了。

久而久之,周信芳开始钻研起其他方式来发音,他不再单纯地靠声带振动来出声,而是以喉头发力来发音,虽然音色仍是沙哑,但比起之前,总归是好一点。

凤凰能涅槃,麒麟亦可重生。接受嗓音无法变回当初这一事实后,周信芳转而继续苦练技艺,打算以精湛的表演来弥补嗓音上的不足。

可事实上,若是说得夸张些,那便正是因为周信芳这一嗓子,才有了未来的麒派。

当他头戴紫金冠,身着一袭青衣,踏着老步登上戏台时,人们会惊艳于他的扮相与表演,但只有他开口,发出苍凉浑厚的唱腔时,台下观众才会真正沉浸于他的表演之中。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4)

图 | 周信芳在《萧何月下追韩信》剧照

世人听惯了柔美圆润的唱腔,再来听周信芳这沙哑低沉、颇有气势的嗓音,却一点也没有觉得哪里不好,反而是深受震撼,更加沉迷于他那独特表演。

而随着周信芳先后奔赴北京、天津演出,他所获的赞许越来越多,人们便将其独有唱腔与富有节奏感的表演称为“麒派”。

只是,后来有人开始以为,是“嗓子不好的人才去学麒派”。

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大错特错。

正如麒派传人陈少云所说:“麒派艺术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唱念做打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学麒派并非易事。

“麒麟”本人都花了两年以上的时间去钻研苦恋这门艺术,又怎会是个简单活呢?

况且,周信芳嗓子虽然坏了,可他仍肯下功夫去磨练自己,将沙哑嗓音化作苍劲唱腔。这等实力,不是所有嗓子不好的人都能做到的,麒派艺术也非任何人想学就学的。

当然,艺术之崇高,从不限于门派。

在周信芳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角时,大家都称他为“麒派宗师”,可他本人却不乐意听这称呼,反驳道:“我不是什么麒派、马派,我是周信芳,不要用流派把我限制,我是京剧!

在他看来,“流派不应成为宗派,在基本功之上,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承传和发扬京剧艺术,百花齐放为的是推陈出新。

故而,他才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们不要学像我,你们要做自己,要活学。

只有活学活用,才能把创新落在实处。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5)

图 | 周信芳在摄影棚

都说戏子台上浓妆艳抹,能唱尽人间悲欢离合;台下则是红妆既卸,便说不出一句柔情蜜语。

然而,此话却是以偏概全了。

有些戏子动情,便是一生,比如周信芳对裘丽琳。

虽然早在1912年,17岁的周信芳便与武旦刘祥云之女刘凤娇结了婚,两人育有一子两女:长子周丕承,长女周采艺,次女周采苹。

但事实上,刘凤娇并非周信芳所中意之人,他这一生唯一挚爱的人,只有裘丽琳。

而裘丽琳这辈子唯一爱过的,也只有周信芳,且还是一见钟情。她一眼便认定了,这个人就是自己余生的枕边人。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6)

裘丽琳,出生大户人家,是上海裘天宝银楼老板裘仰山的小女儿,她家里既有茶庄,还有钱庄,所拥钱财无数。

不过,裘仰山在裘丽琳8岁时就去世了,她是由母亲玛丽•罗丝一手带大的。好在,自幼在母亲宠爱下长大的裘丽琳并没有被养成娇纵个性,相反,她为人温和,善良,经常参与慈善活动。

而作为上海社交圈中的首席名媛,裘丽琳的追求者也是数不胜数的。只是,玛丽•罗丝没有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居然会舍下一切,和一个戏子私奔。

1923年的一天,18岁的裘丽琳坐在上海丹桂第一台的戏台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28岁的周信芳表演戏曲。他的一举一动,一腔一调,都让裘丽琳深陷其魅力,难以自拔。

一曲《鸿门宴》结束,周信芳的声音仍在裘丽琳脑海中回绕。直到当晚回家,她一闭上眼,想到的还是周信芳的京剧扮相。

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天,裘丽琳都会早早起床,专门去捧周信芳的场,甚至还开始让人去打听周信芳,了解他从小到大的事情。

经过了解,裘丽琳得知了周信芳正和发妻分居。因此,她打算主动“出击”,去和周信芳来一次偶然邂逅。

裘丽琳特意策划了一个张园慈善义卖会,邀请了全上海京剧名角。在那里,她正式结识了周信芳。不久,在裘丽琳接二连三的情书攻略下,周信芳也对她生了情愫,两人开始了地下恋情。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7)

图 | 裘丽琳倩影

周信芳在当时是家喻户晓的京剧名角,裘丽琳则是有名的富家小姐,若是传出两人恋爱的新闻,那想必会引起轩然大波。

故而,两人只能偷偷摸摸在一起,连约会,也只能去乡下田间,有的时候甚至还会选择去无人烟的坟场约会。

只是,两人再怎么低调,也逃不过媒体的追踪。很快,两人约会的事情被当地各家小报爆出,玛丽•罗丝在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直接将裘丽琳关在房间里,不准她外出私会周信芳。

虽说周信芳有事业,有名声,可归根结底,还是个戏子。而戏子,在那时代仍是不被人所看好的“贱业”。

为人母,为的都是女儿好,因此,玛丽•罗丝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宝贝女儿去吃苦的。

除了将裘丽琳关在家里之外,她还买通了当地黑社会“青红帮”头目,让他们去威胁周信芳,说:“不许你再和裘丽琳来往,否则借你的两条腿用用!

此外,为了裘丽琳的名声,玛丽•罗丝让儿子裘剑飞邀请了上海全市的报社记者参加宴会。宴会上,裘剑飞发言道:“进来舍妹有些谣传,都是无中生有,不足为信,希望各位看在小弟的面子上,多家照应。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8)

图 | 20年代初的周信芳

后来,玛丽•罗丝还开始四处托人给裘丽琳找好婆家,打算快点将裘丽琳嫁出去,直接断了她与周信芳的一切可能。而裘剑飞也特意派人再去警告周信芳,若是他不同意与裘丽琳断绝来往,那就别再想在上海这个地方立足。

据说,裘剑飞还雇了人去盯着周信芳,以防他与裘丽琳联系。

但纵使裘剑飞和玛丽•罗丝如何严防,也断不了两人之间的爱。在将近半年不能见面的时间里,他们二人仍是保持着联系。

一个偷偷在家里写情书,托亲戚朱灵芝外出时将其投入邮筒;一个则在收到信后,让人去裘丽琳房间窗户正对的马路边来回走上几趟,以此表示情书已经收到。

只是,就在他们互通书信期间,玛丽•罗丝已经帮裘丽琳安排好了婚事,还收了男方聘礼,并且也在开始准备裘丽琳的嫁妆。

眼看自己的婚事就要被安排,裘丽琳坐不住了,直接离家出走,和周信芳私奔到苏州了。

巧的是,周信芳把裘丽琳安置在苏州后,就一个人又回了上海,准备第二天的京剧表演。而裘剑飞在得知自家妹妹不见后,直接就带人追捕周信芳去了。追到苏州后的第二天,他才发现周信芳人在上海,于是又风风火火回去了。

结果,其实他妹妹还在苏州,而周信芳则是误打误撞助攻了自己一把。

不过,就算裘丽琳真的被她哥哥给找着了,她对周信芳的喜欢也不会就此中止。

或许可以说,自幼便在蜜糖罐子里听着母亲话语长大的裘丽琳,只有在遇见周信芳这一刻起,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一个由她自己掌握的人生。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9)

图 | 裘丽琳倩影

在苏州待了两个星期后,裘丽琳便悄悄和周信芳回了上海,两人一起租了房子同居。

期间,裘丽琳不是没想过和家里人联系,她写过信给玛丽•罗丝,请求她原谅自己的不孝。可玛丽•罗丝仍在气头上,并没有回复她。

家人的沉默以及周信芳所收到的威胁信件让裘丽琳渐生害怕心理,她担心,家里人会对周信芳下毒手。于是,为了自己和周信芳的安全,她特地请了律师,让他在上海几家有名的报刊上登报声明:“

本律师受聘于裘丽琳小姐担任其法律顾问,本律师的当事人已经成年,依法享有法律规定之公民权利,任何人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和侵犯其合法权益,否则本律师将依法提起起诉……

简单来说,这则声明其实就是在告诉玛丽•罗丝和裘剑飞,她的婚事,她的人生,她自己做主。

对此,他们很快就做出了回应,直接就在裘丽琳刊登启事的报刊上声明:裘家和裘丽琳脱离关系

但骨肉情深,哪有母亲,能真的不要自己的女儿?

或许,父母有的时候会以“为你好”的名义来“绑架”孩子,但确实,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着想,而非为自己。尽管他们有些做法会把儿女们推得越来越远,可再远,也是至亲,是血浓于水的家人。

既是家人,那就不会真的抛弃彼此。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0)

1929年,在周信芳与刘凤骄正式离婚,并且打算迎娶与自己已育有三女的裘丽琳时,裘丽琳的家人们也松口同意了两人的婚事,玛丽•罗丝还悄悄给裘丽琳有着6万元的钱庄存折。

都说母爱如水,温柔隽永,但其实,玛丽•罗丝在裘丽琳的人生中也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她的爱,除了温柔之外,还有深沉。

在家人们以及孩子们的见证下,周信芳和裘丽琳在四川新亚酒店举行了盛大婚礼。

婚后,两人的生活既是甜蜜的,也是忙碌的。

周信芳几乎每天都需要去表演,演完一出,又要开始准备下一出,鲜少时间能够在家中。而裘丽琳则担任起了自家丈夫经纪人兼助手的工作,除了日常照料周信芳的生活起居之外,还会为他打理好工作上的事情,让他能够毫无顾忌,在戏台上大放异彩。

于裘丽琳而言,能支持爱人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上发光发热,是她最大的欢喜。

就算到了国家水深火热之时,裘丽琳也是继续站在周信芳的背后,与他一起肩负起救国重任。

她既是周信芳的贤妻,也是周信芳的守护神,这一点,从一开始便确定了。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1)

图 | 结婚照

在家人还没有同意他们二人婚事之前,裘丽琳便经常跟着周信芳去戏院里。本来她只是想跟着去看周信芳唱戏,却没想到,这戏看着看着,反倒看出了戏班子的端倪。

裘丽琳知道周信芳是戏班子里最红的名角,但他工资却很少,入不敷出。对此,她一直想不明白,可来到戏院后,她发现了,是戏院的财务政策有问题。

于是,裘丽琳开始为自家爱人打抱不平,主动和戏院老板谈判,重新拟规则。她要求:周信芳的工资必须和戏院三七分账。同时,她还放话:“钱的事情以后我裘丽琳管,你有什么事情都要经过我。

她知道周信芳不擅长处理这些事,所以并不打算让周信芳知道。台上事,她插不了手;台下祸,她一人解决。

在她的“威压”下,周信芳所得工资果然比之前多了不少,甚至还拿到了戏院的分红——金条。后来,两人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剧院,周信芳继续担任主演,而裘丽琳则负责财务,为周信芳管好所有钱。

慢慢的,人们还给裘丽琳起了一个称号:铁算盘

不过,这“算盘”也只对外人“铁”,对待自家人,她只有万般柔情。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2)

图 | 周信芳与子女合影

如果说,周信芳这一生的热血都给了京剧,爱情都给了裘丽琳的话,那么,他那满心的忠诚,则是献给了国家。

他常以戏中人之名义,唱戏外人之真情。

1913年,18岁的周信芳曾自编戏剧《宋教仁遇害》,通过演“宋教仁被歹徒刺伤”一幕来批评袁世凯暗杀民主人士宋教仁一事;1915年,20岁的周信芳编演《大汉奸》,怒斥袁世凯卖国复辟一举;1919年,24岁的周信芳感慨于学生们在五四运动中的壮举,特地在丹桂上演《学拳打金刚》,向全中国人民指责那些苟且偷生的卖国贼。

明明只是一个刚过弱冠之年的青年,却怀抱着一腔热血,坚定不移地在报国一路上奋斗。而待他过了不惑之年,其忠诚之意,仍是只增不减。

1937年,日军四处搜捕京剧名角去唱戏,有许多艺人在得知此事后纷纷选择了归隐,除了周信芳。

有人曾问他,会不会因为日本人而不再唱戏,对此,他坦荡回复:“唱!为什么不唱!抵御外辱,战士们有枪,我周信芳有京剧,京剧就是我的枪!

于是,举着京剧“这把枪”的他接连编演了《文天祥》《史可法》《明末遗恨》等一系列抗战戏剧,他说:“我要演文天祥和史可法,哪怕被禁,我也要演,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为我们的民族争取了正义!我要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披着民族英雄“外皮”的他,一日复一日地在戏台上高唱,他想用他那苍劲的嗓音来唤醒人们:身为中华儿女,华夏子孙,怎可像丧尸一般,麻木生活,看着国家落后遭人欺?

待一曲戏终,再独看戏外人周信芳,细想,这般爱国的他,不也是一位民族英雄?

而民族英雄的背后,自然也有一位守护者。当周信芳在为国家呐喊时,裘丽琳便在默默保护他。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3)

由于周信芳多次公开表示抗日的决心,其行为太过高调,引起了特务组织76号的注意。

因此,有一天,76号的领头人吴世宝便想请周信芳去唱戏,但周信芳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没过多久,祸便找上门,他被两个特务给抓去了76号。

这一趟,许是76号的人想给周信芳一个警告,在带他参观完牢房后便放他走了。可裘丽琳不放心,她觉得若是不做点什么,周信芳接下来肯定还会被抓去。

于是,裘丽琳便去向吴世宝的妻子佘爱珍求情,求她说好话,让吴世宝放过周信芳。为此,裘丽琳献出了自己所有的珠宝,还附带了一笔高昂的“和解金”,周信芳这事才算完全解决。

可惜,裘丽琳保得住周信芳一时,保不住他整个后半辈子。

周信芳也同样,他陪着裘丽琳走了大半辈子,却无法与她一起白头到老。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4)

图 | 一家合影

自1965年11月10日起,周信芳接连被上级点名批评,他所编演的戏剧也被批成是“不积极”的作品。

眼看上级多次点名否定自己,周信芳便知晓,灾难就快降临到自己身上了。因此,他早已和裘丽琳通气,两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1966年5月的一天,上海京剧院领头人和两名特殊人员闯进了周信芳家中,直接将他带走隔离。早就对此做好准备的周信芳,还在临走前和裘丽琳对视许久,在与她抱了一会后说:“我走了,你多保重!

那时的他,并不知道此次拥抱即是人生最后一次,若是知道的话,他怕是怎么也不肯放手。

自周信芳被带走后,有关于他的一系列污名冤事被上海各大报刊刊登出来。有称他是“京剧界的南霸天”的,也有说他是“反动老手”的。

而在那风雨浪潮中,就算有人对这些文章有所怀疑,也不敢冒头去为他伸冤。他们只能看着这位昔日风光的名角被押在卡车上游街示众,还穿着肮脏衣服,带着写有“反动权威周信芳”的白色大牌子。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5)

图 | 周信芳与女儿

然而,此景并不是最惨的。

在后来,周信芳的家被造反派砸毁,家里的墙壁都被涂上了墨水,写着“打倒周信芳”五个字。至于他的家人,同样也受了株连。

裘丽琳身为周信芳最亲的爱人,第一个受牵连。她被那些不怀好意之人拖上了卡车,押到一所中学,在里面承受着轮番乱打。

可当木棍和铁管砸到她身上时,当自己被那些恶人扔出去撞到墙,身上血流不止时,她心里担心的仍是周信芳还有自己的孩子们。

尽管在这之前,她已将自己的孩子分别送往了香港、美国、英国去读书,除了次子周少麟没逃过这场劫难外,其余五个,都安全了。

而且,在和四女周采茨分别时,她还曾叮嘱道:“以后但凡收到我给你写的信,无论我写了什么,都不要去做。

那时的她,早已预料到此时的劫难。可她既已预料到,怎么自己不逃?

答案可想而知,为的当然是周信芳。她了解,周信芳爱国至深,是不会轻易离开国家的,就算想到今时今日之痛苦,他也不会背弃自己的忠诚。

而裘丽琳,同样如此。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6)

图 | 裘丽琳与小女儿

在那期间,裘丽琳也曾被押去游街,甚至会被当众挨打,有好心人不忍看她如此,便提议让她偶尔躲避一下那些恶人,可裘丽琳却说:“我不能避,避开了,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对付周先生的。

在大难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全爱人,牺牲自己。

只是,那时周信芳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虽然知道自己的妻子也遭遇着不幸,可他没想到,那些造反之人会如此狠毒,对着瘦弱的妇女,竟能无情地挥下手中的木棍铁管。

可恶人就是恶人,在时代风浪中,他们的良心早已被冲没了。不仅敢打柔弱妇女,就连孩子,他们也下得去手。

在打毁周家时,他们先是把周信芳的儿媳,即周少麟的妻子黄敏祯给打晕,后又对周信芳的小孙女玫玫下手,将她的头发剪成“牛鬼头”。

就这样,玫玫疯了,被收进了上海市精神病医院。

看着家人病的病,伤的伤,疯的疯,周信芳心如死灰,他说:“数来数去,是我这个老的连累了一家人。

可正如黄敏祯所安慰道:“如果说是你连累了我们,那么又是谁连累了你呢?你又犯了什么罪呢?

周信芳此时之悲壮,怪不得他本人,要怪也只能怪活在了错误的时代。

而且说到底,他不过也只是一个忠诚于国的老百姓罢了。可惜的是,他的这份“忠”,换来的只有悲剧。

在一天晚上,周信芳又一次被人带走。卧病在床的裘丽琳得知此事后,喃喃自语道:“完了。

这一次,周信芳的一切都被剥夺了,曾经所拥有的组织身份,也被撤销,且还被强制扣上了反革命的大帽。

对此,周信芳只能沉默接受,无法反抗。他最多只敢悄悄轻唱起《徐策跑城》中的台词:“湛湛青天不可欺,是非善恶人尽知。善恶到头终有恨,只是来早与来迟……

然而,周信芳所期许的“正义”终究还是来迟了。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7)

图 | 裘丽琳辅导女儿写作业

1968年3月24日,裘丽琳再次被人押去挨打,她的肾脏直接就被打破了。在周信芳书房里躲着疼了三天后,裘丽琳被送到了医院,可医院却不允许她进病房,因为她是“反革命家属”。

无奈之下,裘丽琳只能在走廊上躺着,于半夜离开了这痛苦的世界,享年63岁。

她在临走前,还在和黄敏祯嘱咐以后照顾周信芳的事情。没想到,事情都没交代完,她就这么走了,连见周信芳一面都没有机会。

1969年,周信芳和周少麟先后被释放,那时,没有人敢告诉周信芳关于裘丽琳已逝的消息,他们都对周信芳说,裘丽琳还在住院,医生不给探望。

于是,周信芳每天在家都是以泪洗面,对着墙壁,思念着那早已与他天人永隔的爱妻。

直到1975年,周信芳因心脏病而住院时,他凭着最后一口气,对亲人们说:“你们不用再骗我了,我早就明白了,你们的姆妈去了,她在等我!

她既已不在,那他对这人世,也没什么好留恋的了。只是遗憾,他死前仍是没能等来属于自己的清白。

在周信芳逝世的第三年,即1978年8月时,周信芳的冤屈才被洗白。1995年,周信芳和裘丽琳的骨灰得以合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时隔27年,他们这对伉俪终于重聚了。

周信芳老唱片(万场演出誉满戏坛)(18)

有人说,如果裘丽琳爱的不是周信芳,那她的后半生或许就不会如此痛苦了。可人世间,哪有那么多如果?

况且,裘丽琳早已想过会有时代浩劫的发生,所以才将5个孩子送到外面,而她本人,则选择了留下来,陪着周信芳。

由此足以看出,裘丽琳对周信芳的爱有多深。或许,于她而言,能遇见周信芳便是她此生最大的幸福了。而对周信芳来说,能与裘丽琳邂逅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文 | 千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