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1)

有句老话叫,“不经厨子手,难得五味香”。

这句话赞叹了厨师对味道的奉献,同时侧面表达了中国人的味道价值观。

香,被认为是菜品好吃的标准之一。

因为对香味的热爱,人类也乐意花费时间去做深度挖掘,在现有的烹饪调味体系里,香味大概分为了三个派系:油香,料香和发酵香味。

油香最为直接,来自于动植物的油脂,但其实油香并不只是油脂本香,大部分的香味来自于他体内蕴含的芳香物质,以及他在高温下激发出的食材体内的芳香物质。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2)

常温能承载,高温能激发,油脂靠这两个技能跻身香味排行榜的榜首。

一般来说,植物油比动物油从味道上来说略有逊色,烹制本身香味欠缺的食材时,用动物油去搭配,会明显提升成品香味。

料香,包括花椒大料茴香籽儿为代表的香料,以及“炝锅三兄弟”葱姜蒜这样的小料。

能被选作专门用于增香的材料,是因为他们体内丰富的酮类、酚类、醛类等芳香物质。

但这其中由于个人口味的差异,同一个味道,有人认为是香味,有人却把他归为“臭味”。

典型代表就是香菜,虽然以香为名,但却收获了不少黑粉,甚至有“香菜抵制会”这样的团体存在。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3)

发酵香,发酵香味对中餐的影响有着决定性作用,从酱油和白酒在中国的地位上就能看得出来。

发酵香以酱香和醇香为主要代表,霉菌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还有发酵原料一起,在时间的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变幻过程而形成的最终味道。

又因为不同产品,在发酵时所处的环境,地理,气候的不同,产出了带有明显差异的特有味道。

以上的香味,发生并成熟于烹饪之前。在烹饪过程中,也会有新的香味被即时创造出来。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4)

例如有名的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与蛋白质,在高温无酶的情况下,产生的复杂反应,最终得到独特的风味和色泽。

咖啡,蛋挞是美拉德反应最杰出的产物。

还有中餐中常用的糖色,其实是焦糖化反应,单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的环境下,温度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脱水与降解,从而带来颜色上的褐变反应。

形成了独特的微苦味焦香,需要多说几句,糖色在颜色正合适的时候,是有微苦味的,使用的时候,再跟上一把糖,中和下苦味,这样效果最好。

还有更直接的化学反应,例如做菜时加了酒和醋,乙醇和乙酸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具有明显香味的乙酸乙酯。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5)

啰里八嗦说了这么多,怎么操作才能让我们炒出来的菜更香呢?

香味获取的办法,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利用温度。

温度能够有效的提炼香味,既然是提炼,自然就是去杂提纯的过程,去除异味,提纯香味。

温度的提升会造成食材的失活和形变,对内部味道因子的保护就会降低,更多的外溢通道被打开,就会有更多的味道被释放。

同时,温度的升高还会加速分子运动,进一步缩短了味道释放的时间。

为了严谨,在以后的文章里,我都会用温度代替以前所说的“高温”。

因为看评论,总会有朋友出现理解的偏差,认为我所说的相对略高的温度,就是绝对意义上的高温,对食材营养和身体健康都会有影响。

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略高的温度能够提高味道获取的效率,而不是说非要锅烧红,油冒烟的程度。

是我的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让朋友们误会了。

本文里,笔者以个人的经验之谈,总结了几个经营香味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6)


方法一:堆积香味

前面提到过,各类香味,长处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堆积越多,香味层次越分明。

例如炝锅,经典的葱姜蒜搭配,热油赶走硫化物的炝辣味,本味的葱姜蒜香味就会有了发挥的空间。

一部分挥发到空气中取悦我们的嗅觉,一部分则溶于油脂,紧贴食材,满足味觉对香味的喜爱。

在基础版本之上,把辣椒酱,豆瓣酱,黄豆酱等等都可以在炝锅的时候下入,把不同的酱香味萃取出来,为后面的调味做准备。

也包括发酵调味料中的酒,醋,酱油,直接炝可以带走发酵所产生的异味,醇香,醋香,酱香得以更高效地为菜品味道去服务。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7)

再比如用混合油,老饭骨的二伯,把香油叫做快乐油,几乎每道菜都会放一点。

做菜时,炝锅的底油里,放一点香油,会让香味成倍的增加。

堆积香味最典型的代表是葱油,小火熬葱,让葱香味溶到油里。

下次烹饪时,出锅前淋上一点,菜品温度能把葱香味再次唤醒,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香味堆积办法。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8)


方法二:倒炝锅

不得不承认的是,香味获取虽然不难,但要留住他们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炝锅往往发生在烹饪的开始,但随着烹饪的进行,香味的保有量会逐渐降低,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在这样的前提下,聪明的厨师发明了倒炝锅的方法,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让炝锅发生在烹饪的后期。

炝锅炝的越晚,香味留住的就越多。

前面提到的出锅前的葱油,或者料油,其实也是倒炝锅的方法。

让菜品离开厨师,接触食客的时候,保持香味的顶峰,是倒炝锅被发明出来的目的。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9)

复杂一点的用法,出现在了以“水煮”或者“清蒸”为开头的菜品里。

因为烹饪过程中的重点是经营鲜味,所以把香味的构建押宝在了倒炝锅这道工序上。

辣椒段,花椒,葱花,蒜末,这种味道激发相对容易的材料铺在菜品上,用一勺烧热的热油泼在上面,滋啦一声,香气就来了。

再灵活一点,倒炝锅用在处理剩菜上。

热菜之前,放一点点油,加点葱花炝香,再把热菜倒进去回锅,把剩菜挥发殆尽的香味补回来。

这一招屡试不爽,我儿子现在被我骗的,觉得只有剩菜才是好吃的。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10)


方法三:留香

还是要处理香味爱跑的难题,倒炝锅目的是在香味跑了以后,把缺失的香味补齐。

而留香,则要简单一点,跑之前就想办法留住他。

这一点,一位风靡网络的东北厨师做到了淋漓尽致。

调制凉菜,主料配料到齐,调味料就位,小料码在最上面,就差那一勺热油激发香味。

热油一泼,还没等鼻子闻到香味呢,拿个盖子,跨叉一下子就盖上了。

焖一会儿,别让他们跑了。

泼油一瞬间,温度的升高,带出了小料的香味,也带来了压强的变化,香味会随着向上飘散。

盖上盖子加个庇护,香味会乖乖的回落到食材上。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11)


方法四:错位搭配

以前跟大家分享的家常炖鱼做法,用五花肉煸出油,再炝锅,或者直接用猪油。

因为大部分鱼类食材,脂肪含量低,鲜味足,香味差。

补充同样是动物类的荤油,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香味。

清蒸鱼,则以纯粹的鲜味为主,补充香味有必要,但不能喧宾夺主,所以采用清油浇葱姜丝的办法。

再有就是补充其他香味,为清蒸鱼专门研发的蒸鱼豉油,就是主要工具,提鲜的同时,增加淡淡的豉香。

还有一个在现有产品上的进阶版,跟大家分享下做法:

用这个复合豉油搭配清蒸鱼,清蒸虾,或者是粉丝娃娃菜,味道都很棒。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12)


方法五:放大增香细节

有的食材,鲜香味都有,为了获得他们就要做出针对性的动作。

例如之前常说的,酱油放两次,第一次炝或者锅边热烹,得到香味。

第二次放,直接淋到锅里,保护鲜味。

各种香味,获取他们的办法非常简单,使用温度就好了,唯一算是难点的地方,就是寻找下此时此刻锅里温度最高的地方。

十三香我们常用,在炝锅的时候,直接把他放在锅里炸一下,香味才最浓。

蘑菇这类食材,尤其是香菇,具有浓郁的特殊香气。

无论是鲜菇还是干货泡发的,先让他见油,蘑菇吃油,等温度上来会把油再吐出来。

这一吃一吐的过程,会把香菇体内香味大部分精华搜罗干净。

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油香,给菜品增香,也给自己添香。

花椒,辣椒其实也是一样的,觉得炒的菜不够辣,炝锅的时候,先炝辣椒试试。

辣味浓郁,香味也被彻底激发了。

学厨的正确方法图解(学厨时师父的劝告)(13)


香味的经营,不是一篇文章两三千字就能写明白,还需要我们在烹饪过程中用心经营。

觉得文章受用的朋友,记得点击关注,别错过后面的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