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起重机工业发展历史和工程机械的发展非常类似,从50年到现在,也历经了四个阶段。

虽然目前是徐工机械、、和柳工为龙头企业,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却不是这个格局。

80年代之前主要是在苏联技术的影响下仿制苏联品牌,同时有了一定的技术认知和技术基础,并在这一段时间尝试了第一次自主研发,也形成了几个自己的品牌。在80年代之前,汽车吊领域是由北起,长起,浦沅,徐工四大家族把控的。

后来有了两次技术引进,80年代初的日本技术和90年代初的德国技术,经过这两次技术引进,国内汽车起重机技术才夯实了功底,这时候虽然技术上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鉴于我国的经济体量,汽车起重机和工程机械,重卡领域一样,都没有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仍是外资品牌的市场。

进入新千年之后,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汽车起重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也刺激着厂商生产出质量更高、性能更强、安全性更好、更能满足工作需要的产品。国内多家汽车起重机厂商进行并购重组,以、、徐工、柳工为新主力军的国内汽车起重机行业进入自主研发阶段。外资企业也开始纷纷和国内企业合作,合资。历经十年,国内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2010年之后,是洗牌阶段,国内品牌趁着几个经济周期和国外的经济危机,彻底将外资品牌挤下了神坛,国内企业也淘汰了几家老牌的起重机企业,逐渐形成了目前这种徐工,中联带领下的百家齐鸣的市场状态。

机械财经将通过四到五期的文章,详细和大家追忆一下汽车起重机的发展历程,让大家回顾一下,汽车起重机领域,我们是怎么从有到无,从弱到强发展起来的。

与机械财经在介绍的重卡,工程机械发展史类似,我们也将起重机的发展史分成四个阶段

早期工业体系阶形成段(1958年-1979年),

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80年-2000年),

大力发展阶段(2001年-2009年),

走向世界舞台阶段(2010年至今)

这一期我们介绍早期的工业体系形成阶段。

前言

我国汽车起重机的发展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的。在起步阶段主要是在苏联技术的支持和影响下,测绘和仿制苏联品牌,有了一定的技术认知和技术基础,并以点带面,通过技术分享,技术/人员输出等方式,发展了多个品牌。

在这个段也尝试了第一次自主研发,在某几个机型基础上延伸出了不同系列的产品。

在80年代之前,汽车吊领域是由北起,长起,浦沅,徐工四大家族把控的。这四大家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关联,毕竟还是国家调度生产,国家调度研发,所以相互帮助都是经常的事情。

北京起重机厂

1953年,北京起重机器厂前身北京市机械厂仿制成功"少先式"轻型起重机。该机除用电动卷扬起吊货物外,转向与行走均靠人力。

1957年8月,北起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装在国产解放牌汽车底盘上的K32型3吨和装在捷克斯柯达706底盘上的K51型5吨汽车起重机,当年生产7台并通过鉴定。这个时期一汽解放的在苏联的支持下,完成了经典机型CA10批量生产,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汽车起重机的发展。

1958年,北起在K32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Q51型5T汽车起重机,并开始批量生产。同时也试制成功了30T和100T的箱型双梁桥式起重机和3T电动汽车起重机。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1)

北起基于解放CA10底盘的Q51汽车起重机

鉴于北起在起重机领域出色的成绩,1958年正式定名为北京起重机器厂。北起不辱使命,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台5t、8t、16t、20t、100t汽车起重机,16t、25t、40t轮胎起重机均诞生于北起。

1962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15T电传动轮式起重机

1964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16T电传动轮式起重机

1967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8T液压汽车起重机。也标志着北起在液压零部件上的技术实力。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2)

8吨汽车起重机,基于老黄河JN150底盘

1976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100T电动桁架臂式汽车起重机。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3)

100吨汽车吊

老牌的北起曾经非常的辉煌,曾经北起产品用户遍及全国各地,是同行业中唯一批量接受军工订货的厂家,其中轮式起重机累计销量同行业第一,市场占有率曾经一度达到16%-20%,并出口东亚、南亚及非洲。

在60,70年代,北起在整个机械工业里都是比较重要的公司,历任国家领导人都曾视察过北京起重机厂。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也曾经有比较著名人在此工作和奋斗过,比如刘少奇之子刘源。还出了一位山东省省长,李昌安。

到了2000年代之后,北起和其它几家北京机械类公司一起合并成立为京城重工,后来又变为京城机电控股有限公司,虽然起重机业务市场占有率下滑了,而且起重机也不再北京京城的主要业务,但是北起一直为起重机行业输出人才和技术。北起后来的发展,机械财经后面几期会介绍到。

长江起重机厂

就像一汽援建了二汽一样,长江起重机厂也是在当年的三线建设运动中,由北起的员工,南下泸州组建了长江起重机厂。长江起重机厂1964年开始筹划的,1965开始建设,并成立了长江工程机械现场指挥部,当时北起的李宝树任总指挥。长江工程机械现场指挥部负责茜草三个工厂的建设,包括长江起重机厂(北京起重机厂搬迁援建)、长江挖掘机厂(辽宁抚顺挖掘机厂搬迁援建)和长江建筑机械厂(上海打桩机厂搬迁援建)。后来上海打桩机厂改在湖南常德建了浦沅工程机械厂,上海液压厂搬迁援建到茜草,才有了长江液压件厂。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三长"开始分家,才有了后来的长起、长挖和长液。

1970年,长江起重机厂为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主动承担了研制16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的任务,全厂备战100天,于同年6月自行设计、研制成功2台Q2-16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开创了我国制造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的先河。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4)

同年12月长起又自行开发、研制成功Q2—6.5型6.5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

1971年长起采用解放CA30越野汽车底盘,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越野汽车起重机Q2—7型液压汽车起重机。 同年,长起研制成功第一机械工业部军工重点新产品Q2—321型32吨全液压汽车超重机。

读过机械财经关于我国重卡发展史的人可能还记得解放的CA30型越野车是以苏联的吉斯157型为基础设计,大概是1959开始批量生产的,所以说汽车起重机的发展一定是伴随着重卡的发展而发展的。

后起之秀长起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尤其在液压起重机上,曾一度给起重机里的贵族北起制造了很多的竞争压力。

1975年至1976年,为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长起迎来了第二个转折,发展方向开始偏向大吨位的液压起重机。

1976年12月,长起研制成功我国首台QY65型65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中大吨位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创出了一条新路。

1982年长起成为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液压汽车起重机的专业厂和重点骨干企业,跃居同行业"四大"骨干企业行列,成为国内首家中大吨位液压汽车起重机研制生产基地。

长江起重机厂虽然是在老大哥北起的支援下建立起的,但实力上绝对不亚于北起。之后的发展路线也非常有时代特色。在80年代和利勃海尔合作,引进利勃海尔技术;90年代并到了长江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又与美国美国特雷克斯公司(TEREX)合资;2012年四川长江起重机公司隶属于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这几个节点和路线可以说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的发展路线。

浦沅工程机械厂

上面说过了,上海打桩机厂在三线建设中原计划南下到泸州。但是最后改变了主意,在1968年从内迁到湖南。

当时北起,抚挖,上海三厂相邻场地矛盾较大,因此上海的工程机械厂决定远走他地。1968年7月24日一机部正式批准"长建"厂改迁湖南常德,定名为浦沅工程机械厂。厂址选定后,老厂长赵加胜同志带领一批艰苦创业的职工队伍,在常德樟树湾这块荒山野岭上进行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5)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6)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7)

浦沅工程机械厂,在长沙这片工程机械沃土上发展迅速,在1972年试制成功了QY8汽车起重机。在1973年开始投产。

浦沅生产的武陵牌汽车起重机经常参与到国防,北极科考等项目中。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8)

浦沅的武陵牌汽车吊

浦沅工程机械厂一直在变革中成长,终于在2003年8月30日,建机院、、浦沅集团、浦沅有限公司实现了四方重组并购。当年这个并购也成为工程机械领域广为流传的新闻,亏损中的浦沅工程机械厂被并购后第一年就扭亏为盈,盈利甚至达到过去十几年的总和。

从1973年正式验收投产,到2003年并购给长沙时止,浦沅厂经多次厂名的变迁,浦沅厂名最终从湖南省国有企业名单中消失。

徐州重型机械厂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现今的徐工是在1989年由当时徐州的 "三厂一所"(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合并而成。

其中的徐州重型机械厂就是专业生产汽车吊的。目前汽车吊仍旧是徐工重要的业务,并且也已经持续多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这和悠久的历史底蕴也有很大关系。

该厂始建于1943年5月,原名为鲁南第八兵工厂,位于山东省莒南葫芦沟,最早称为华兴铁工厂,当时是一个修理简单枪械和弹花机的兵工厂。1953年5月,工厂从新海连市新浦(现连云港市)迁至徐州,与徐州实业公司铁工厂、大力铁工厂合并为徐州农业机械厂。1953年生产出徐州市第一台工作母机——35吨倾斜式冲床,1954年开始生产双轮双铧犁

1957年开始生产塔式起重机,工厂从农业机械开始向起重机械发展,也开始了徐工的起重机领域辉煌的历史。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9)

1962年,徐州重型机械厂接受一机部五局下达的Q51型5吨汽车起重机的研制任务。这种一图多厂的研制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即一套图纸多个厂家生产。所以徐工Q51和北起的Q51非常的类似。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10)

1963年,Q51型5吨机械式汽车起重机研制成功。此后近20年间,徐重都是以Q51为主导产品。这期间也生产了Q2-10型10吨液压汽车起重机,Q2-5H型5吨液压汽车起重机。

1976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全液压起重机QY16

汽车起重机最多有几根轴(汽车起重机中的四大家族支撑起我国起重机工业早期发展史)(11)

从195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薄一波视察徐州重型机械厂,提议将该厂名更改为"徐州重型机械厂"开始,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2004年9月。可以说是四大家族中保持的最好的一家了。在这期间徐州重型机械厂一直深耕起重机领域,尤其是液压汽车起重机领域。在80年代初期也随着潮流,引进了日本和德国技术,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在80年代合并成徐工集团后,徐工的汽车起重机也一直引领行业发展,可以说是四大家族中保留的最完成的一家了。

后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国汽车起重机的起步时代,最开始的技术基本都有苏联技术的影子,那会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比较流行,工程机械领域的技术基本上都来自天工院和长沙工程机械研究院,一套图纸出来可能会分给很多厂家去生产,所以那会很多厂家的产品也都非常的类似,产品比较单一,很多产品也都是参与到国防,国家重大建设中去。民用基建市场规模较小,所以汽车起重机发展的比较慢,从事汽车起重机的公司也比较少,基本是以北起,长起,浦沅,徐工为主,到了70年代泰安、柳工、蚌埠等机械厂开始投入到汽车起重机的生产研发。再到了80年代随着各个领域的技术引进,汽车起重机也有了多项重要的技术引进,这才扩展了我国汽车吊的产品线。机械财经也将在下一期详细介绍汽车起重机领域技术引进的历史。

点击关注,下期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