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xy汪纯

论及法国历史上,女性对文化、艺术、乃至政治的影响,蓬皮杜夫人数一数二。至今,仍至少有一种发型、一种颜色和一种玫瑰以她命名。

蓬皮杜夫人(Marquise de Pompadour),原名叫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Jeanne-Antoinette Poisson),她的法律意义上的父亲是一个税务官员,在她四岁的时候因为被控贪污逃到了德国。但是让娜的母亲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却还过得挺好,因为她有一些有钱有地位的情人。让娜的高情商应该是从母亲那儿学来的,她实际上的父亲是谁只有她母亲知道——反正他也无关紧要。

让娜的母亲在她的教育上不惜工本,在很多贵族女孩都被扔到修道院随便受点教育的时代,让娜的母亲专门给她请了家庭教师教授诗歌、古钢琴、绘画和歌舞——事实证明这是最好的投资。

后来还出现了一个传说:9岁的时候有个占卜者说她以后会成为国王的情妇——这多半是事后的杜撰,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这本来也是让娜和她母亲的愿望,因为在18世纪甚至从更早开始,做国王的情妇就是一个回报丰厚的职业。

总之,国王听说了她的美名,她也常在精心打扮之后出现在王室打猎时会经过的那条路上。1745年,我们的女主角认识了路易十五。这一年,路易十五35岁,他的王后已经42岁且已经生了7个孩子;而这边埃蒂奥斯夫人是24岁的美少妇,有一个女儿。3月,她搬进凡尔赛宫,5月,她宣布跟丈夫分居,6月,她得到“蓬皮杜侯爵夫人”的封号,以及国王赏赐的宅邸和徽章。不像有些得意忘形的情妇,她对王后非常尊重,也努力跟王子公主们搞好关系。这赢得了国王的信任,而王后也觉得,既然国王总归会找个情妇,还是找个像蓬皮杜夫人这样识做的比较好。

以看似不经意的,迂回的方式,吸引他人(尤其是国王)的兴趣和爱慕,这可以说是蓬皮杜夫人一贯的风格。她没有把自己的目光盯着国王,而是故意忙别的事让国王注意到她。她规划建造了路易十五广场(今天的协和广场)、巴黎军校以及小特里亚侬宫;她资助出版《百科全书》;她保护了法国大主教本来打算迫害的魁奈(重农学派创始人);她组织了一个剧团,建造了好几所剧院,吸引了众多一流表演者,在她的领导下演出最能吸引国王欢心的剧目,共演出了62部歌剧、戏剧,以及122场芭蕾舞剧;她成为洛可可这种风格的赞助者和代言人, 她还成就了著名的塞夫勒Sèvres瓷器厂,塞夫勒瓷器的经典粉红色因此被叫做“蓬皮杜粉”。国王目之所及,不是看到她的美颜肖像,就是看到带有她标志性风格的建筑、装饰品、发型、颜色……

蓬皮杜夫人真实身份(绿茶婊中的战斗机)(1)

塞夫勒瓷器的经典粉红色被叫做“蓬皮杜粉”

蓬皮杜夫人真实身份(绿茶婊中的战斗机)(2)

蓬皮杜发型

她做的每件事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效果也非常好,于是她就把这个风格一直贯彻了下去。到最后,她做这些事情有几分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有几分是为了吸引国王,她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在吸引人这件事上,蓬皮杜夫人非常有技巧,看上去似乎毫不费力,但她自己知道事实远非如此。她感慨说,自己的一生必须像个基督徒一样,不停地拼搏无法停歇。

她也学习参与政事,一方面这是作为一个情妇保证自己和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一方面也让她成为了一个更有魅力的情妇,你想啊,一个贵妇人能跟哲学家们谈笑风生,还能和国王谈论政治,一看就跟外面的妖艳贱货完全不同了。

和一般人想象中的情妇有所不同,蓬皮杜夫人还有点性冷淡。她曾回忆,有一次“国王重重地下床,说她像一条死鱼”。她也曾尝试一些当时认为可以“助兴”的食物,结果也没什么效果。于是,从1751年开始,路易十五和蓬皮杜夫人就不再同床,路易十五找到更年轻的情妇,而蓬皮杜夫人却没有离开凡尔赛宫,她仍然留在政治和权力的中心。

在大臣和贵族中,蓬皮杜夫人有自己的朋友也有敌人,每一个政治决策都是权力博弈的结果,而蓬皮杜夫人对国王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一切都跟蓬皮杜夫人有关。她扶植起舒瓦瑟尔Choiseul公爵作为她意志的执行者,她的弟弟阿贝尔也因为她被封为马里尼侯爵(Marquis de Marigny),巴黎的警察局长和邮政大臣是她的密友,发生任何重要的事情她都会首先知悉,事实上她能够影响官员任免、贵族领地的得失,如果她愿意,她可以罢免一个部长或者换掉战场上的一个将军(这两件事她都干过)。

在奥地利试图把法国拉来帮它打仗的时候,花了大力气来游说逢迎蓬皮杜夫人,他们果然达到了目的,奥地利的特蕾莎女王因此给蓬皮杜夫人送上厚礼以示感谢,其中包括一副贵重的绘画,上面嵌有77278里尔的珠宝。在敌对一方,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把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奥地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和蓬皮杜夫人放在一起,蔑称为“裙子陛下”,这三个人中另外两位都是正儿八经的女王,而蓬皮杜夫人只是国王的情妇。后来,在腓特烈二世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曾通过伏尔泰,向蓬皮杜夫人示好,试图让法国撤军,但蓬皮杜夫人没有答应。

蓬皮杜夫人真实身份(绿茶婊中的战斗机)(3)

蓬皮杜夫人cos狄安娜女神

英国和法国之间,暗自较劲已经很久了,但是当时并没有大打出手。当普鲁士和奥地利开战,英国就和普鲁士达成了防卫联盟,而法国和奥地利结盟。欧洲大国之间再次大打出手,一打就打了七年。不仅在欧洲大陆打,海外殖民地也在打。问题是,这七年当中,法国在欧洲战场消耗巨大,而英国却在海外殖民地的战场上占尽了便宜。

这场战争对于法国来说,首先是一场根本不需要打的仗,到最后则是一场灾难。

因为这场战争,法国丢掉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东岸,基本上失去了整个新大陆(想象一下,一个跨国企业除了总部以外全球所有的分公司都被竞争对手吞掉了是什么情况)。

战争结束后第二年,1764年的春天,蓬皮杜夫人就因病去世,终年42岁。她生前善于投资(国王对她很慷慨),拥有很多产业,包括爱丽舍宫和塞夫勒瓷器厂等等。但蓬皮杜夫人唯一的女儿在她之前已经病死了,于是她将自己的财产留给弟弟-马里尼侯爵。蓬皮杜夫人还专门在遗嘱中吩咐弟弟:“要和我一样,继续资助和保护法国的学者和艺术家们。”

伏尔泰称赞蓬皮杜夫人“有一个缜密细腻的大脑和一颗充满正义的心灵”。虽然七年战争让法国损失惨重,但是因为蓬皮杜夫人和知识分子/舆论界的关系一直很好,确切地说整个文化界的意见领袖们对蓬皮杜夫人都是吃人嘴短,不可能对她有一句非议。生前她遭到的少数非议来自因为她入不敷出的政府和食不果腹的底层。

至于路易十五,继续和他的新情妇风流快活地活到1774年,虽然他死后成为了法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但也算是寿终正寝。而他的继任者路易十六和皇后安托瓦内特,并没做什么大恶却被拖下王位还被送上断头台,错就错在有这二位坑后辈的前任。那句著名的“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就是路易十五对蓬皮杜夫人说的,果然一语成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