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他的生花妙笔,勾勒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不过,不知各位发现没有,这位伟大皇帝的一生,跟“宦官”有着不少的关联。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1)

比如,秦始皇真正执掌权力,就是在于他平定了宦官嫪毐之乱。而他的遗诏被篡改,导致无能的胡亥即位,使得秦朝在灭亡的道路上踩死油门,也是宦官赵高一手促成的。

而在翻阅史书时,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历史中,“宦官”这个群体的存在感,似乎一直都不高,在史书上基本看不见他们参与政治的记录。直到秦朝之后,宦官才开始干政。那么,宦官的历史到底是从何而起的呢?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2)

我们有理由确信,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的时候,宦官就已经存在了。原因很简单,“宦官”这个词,原本指的就是专门服侍国君的保姆,或者在宫廷里打杂的仆人。

这一点上,从宦官的古称“寺人”就能看出来,也就是“侍人”。所以说,有宫廷就一定会有宦官,而宫廷这么大,什么脏活累活总不能完全叫宫女来干吧?所以必然会有几个男性的。

但是鉴于后宫女人多,叫几个健全的男性进去,难免会惹出事来,所以,“阉人”就诞生了。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3)

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一点,宦官和阉人完全是两种情况。上面我们提到了,只要是宫廷里的男仆,都能叫做宦官。而在先秦时期,其实只有国君和后宫的贴身仆人才需要阉割。

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他就有一个宠臣叫做竖刁,这位竖刁为了能天天伺候齐桓公,就主动把自己阉割了,然后进宫做了一名宦官。而他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名阉人。

如果你在宫里的地位,和国君、国后没啥交集,就是个扫地的或者报时的,那其实完全不需要受这些皮肉之苦。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4)

不过这个时候,估计不少朋友会开始好奇了。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使是个扫地的,如果长得够帅,也难保不会被后宫里瞎溜达的女人看上,到时候真的不会出事儿吗?

呃,只能说以古代那个思想开放程度,出事儿就出事儿了吧。要知道,“大贤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就是他的母亲和叔梁纥“野合”来的。而秦国的宣太后,当年就在宫中跟义渠王有了两个孩子,也常常会养男宠,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5)

不过有一说一,到了秦始皇时期,他的母亲赵姬跟宣太后也差不多,但是那个时候秦宫的尺度就有点紧了,吕不韦把嫪毐送给赵姬做男宠,也得假装把他阉割了才能送进赵姬的身边。

当时的秦廷对于此事也依旧没怎么搭理,甚至还允许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有自己的封地。只是后来嫪毐犯上作乱,才被秦始皇镇压杀死,可见当时的风气有多么“开放”。

但“阉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彻底和“宦官”画上等号的呢?是从东汉时期。《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中载,“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从此之后,除了皇帝,就再也不会有男人能完整地进入宫廷了。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6)

为什么要搞这种“一刀切”呢?这个问题学界仍然在讨论着。有的人认为,这么做是因为儒术的“三纲五常”等思想在当时占了上风,汉廷对于后宫那点不清不楚的破事儿忍无可忍。也有的人说,这个举措与汉朝的宦官干政问题有关。

说到宦官干政,估计就有不少人会突然想起来,从东汉往前算,似乎上一次宦官作乱已经要追溯到遥远的秦始皇时期了。而秦始皇那次赵高作乱,利用的正是秦二世胡亥还只是个小孩子,无法正确驾驭自己的权力。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7)

到了东汉时期,历史不但再次重演,而且还重演了很多次。东汉皇帝的年龄普遍都比较小,由太后临朝兼管国政。对于太后来说,她一个女人,对付朝臣当然会有点应付不过来,能信得过的只有娘家人,也就是外戚。因此,东汉时期的外戚问题非常严重。

但皇帝再小,总有长大的一天。对于小皇帝来说,外戚把持朝政,不肯放权给他,实在可恶。而外面的朝臣呢?皇帝也信不过,鬼知道他们是不是外戚的人。那谁能信得过呢?只有那些陪他从小玩到大的“保姆”,也就是宫里的宦官。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8)

因此,东汉的小皇帝经常会把他的权力分享给宦官,利用他们来扳倒外戚。这也就是东汉时期宦官干政极为频繁的原因之一。

宦官被硬性要求阉割,这个规定和东汉的宦官问题结合起来一看,就显得颇有些微妙了。一方面,宦官必须要被阉割,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自己的直系子孙后代,拿到了权力也没法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宦官没有后代,所以他们自然是在活着的时候更加肆意妄为的折腾,要钱财要权力,反正这些也没法留给后人。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9)

当然,一些势力非常大的宦官,还是可以把手上的权力和钱财托付给后人的,比如曹操的祖父曹腾就是个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他捡过来的。

因此,陈琳在替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时,骂曹操的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这两个也都是宦官)并作妖孽”,然后骂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乞丐携养”,一副完全看不起他的态度。而曹操也没法说什么,只能抹着汗表示骂得对,骂得没错,然后领兵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10)

说到曹操的祖父曹腾,估计有的人会注意到,陈琳在骂曹腾时,说的是“中常侍”,而不是“太监”。可是在我们的印象里,太监和宦官完全是画等号的啊?那到底什么时候,“宦官”才叫“太监”了呢?

首先,在早年间“太监”一词与“宦官”不是等同的。因为“宦官”的意思只是皇帝的侍从、奴婢,而“太监”,是彻头彻尾的高级宦官,是专门管理宦官的。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11)

唐朝时期,唐高宗李治将“殿内省”改组为了“中御府”,意思就是内务部门,专门处理宫廷的内务事,而中御府的最高长官,其官职为“大监”。在古代,“大”与“太”可以共通,所以叫太监倒也无可厚非。

最早的“大监”其实也不是只有宦官才能担任,但是像这种部门,被宦官完全掌控也是早晚的事情。

到了明朝,明代官方将太监管理的内务部门划分为了十二个监,只有各监的负责人才能被称为“太监”。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12)

比如号称“太监之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是掌管皇帝公章的,基本可以相当于皇帝的第一发言人。而“东厂提督太监”所管辖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明朝特务机构“东厂”。至于“太监”再往下的职称,则分别叫做“少监”、“监丞”、“侍童”

所以说,在明朝,“太监”这个词是不能随便叫的,你骂某个宦官叫“死太监”,对方大概率不会感到愤怒,要么会兴高采烈,觉得你抬举他了,要么会诚惶诚恐,觉得自己僭越了。

古时候的太监和现在的太监(太监从啥时开始被阉割的)(13)

当然,到了清朝,各位就可以随便骂“死太监”了。因为清朝规定,所有的宦官都可以叫做太监,个人怀疑是不是因为天启年间,魏忠贤的“阉党”实在过于猖狂,搞得大家见到个宦官都要叫声“太监”来讨好,所以把“太监”这个词的含金量叫的“贬值”了起来。

对于太监,可能有不少人会对这个群体观感不佳,毕竟这些人常常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但是归根结底,太监作为皇帝身边的仆人,对于他们的生杀予夺仍然是很多皇帝一句话的事。我们不能片面地将一些事情甩锅到太监的头上,因为太监的权力终究还是寄生在皇权上的产物。在痛骂一些太监祸国殃民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应认真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太监”这种封建奴婢,也能享有如此强大的权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