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元年(229),事实上已经掌管江东将近三十年的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孙吴政权,而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的“三国”局面也由此宣告最终成型。相比于曹魏、蜀汉两大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刘备,孙权长久以来一直为人诟病。
首先,曹操、刘备尽管也有家世、血缘等方面的优势,但都称得上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在乱世中有了立足之地。相比之下,孙权十八岁就从父兄那里继承了江东,在位期间有许多贤臣良将辅佐。其次,孙权率十万大军亲征却兵败逍遥津、晚年逼死功勋卓著的陆逊等事迹也都成为了他的巨大污点。除此之外,孙权的后妃们其实也相当惨:其嫡妻精神失常、继室惨遭废黜,皇后潘氏更是死得不明不白。
孙权的原配妻子谢氏生于会稽郡山阴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一带。据《三国志》记载,谢氏的父亲谢煚官拜尚书郎,而她本人则是在孙权之母吴氏的安排下成为了孙权的妃子,且“爱幸有宠”。然而,随着兄长孙策的去世,年轻的孙权成为了新任江东之主,为了巩固自己在江东的地位,孙权又迎娶了自己表兄徐琨之女,也就是自己的表侄女徐氏,并要求作为嫡妻的谢氏屈居其下。
尽管谢氏强烈反对,但孙权并没有因为昔日情谊而做出丝毫退让,于是谢氏从此由抑郁导致了神志失常,最终年纪轻轻就忧愤而死。值得一提的是,谢氏的弟弟谢承是史学家,他曾以东吴为正统撰写了一百四十三卷《后汉书》,且得到了近代文豪鲁迅的高度评价,可惜如今已经佚失。当然,此处所说的并非南朝宋时范晔编撰的那部《后汉书》。
谢氏死后,继室徐氏并没有因此得宠,作为政治联姻的筹码,她始终没能得到孙权的宠爱。建安十七年(212),孙权迁移治所到建业时,因为徐氏善妒而命她留在吴郡,不得随自己一同前往。后来孙权登基为帝,其长子孙登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生母地位低贱,孙登是由徐氏抚养长大的,按理说儿子当了太子,母妃自然应该被立为皇后,但孙权却因为想要封步氏为后而直接无视了徐氏。不久后,徐氏因病去世。
上文提到的步氏便是民间常说的步练师,她生于临淮郡淮阴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一带。尽管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步氏与临终前得以官至丞相的重臣步骘同出一族,其出身还是相当不凡的。相比于性喜妒忌的徐氏,步氏不但不善妒,还经常主动向孙权推荐美人,因此深受后者宠爱。
不过,因为前后只生下两个女儿而始终没有生下儿子,步氏一直没能得到正式的册封。即便如此,由于在后宫中极具威望,宫人都是直接将她称作皇后,她的亲人在写信给她时也都恭敬地称呼其为“中宫”。为了表示对步氏的格外恩宠,孙权更是十余年不立皇后。赤乌元年(238),步氏去世,孙权这才终于找到理由将其追封为皇后。
孙权后宫中在生前就得到册封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皇后是潘氏,她生于会稽郡句章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宁波市一带。潘氏的父亲本是小吏,后犯法被杀,潘氏受到牵连被没入宫中当了奴婢。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权见到了潘氏,并一见钟情,于是直接将其纳入了后宫。赤乌六年(243),潘氏生下孙亮,当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孙权对于这个小儿子格外疼爱,甚至在其七岁时就将他封为了太子。
潘氏本来就得宠,在儿子孙亮当上太子后更是宠冠后宫,太元元年(251),孙权册封潘氏为皇后,这位在位二十多年的皇帝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位皇后。关于潘氏之死,各种史料给出了许多不同说法,《三国志》认为她是侍奉重病的孙权时积劳成疾,随后被宫中奴婢缢杀,但《资治通鉴》却认为是朝中大臣授意加害。总之,潘氏离奇去世的两个月后,孙权也因病去世,二人被一同葬入了蒋陵。
除了上述几位主要妃嫔外,为孙权生下第三子孙和的王氏则是被孙权的长女全公主陷害,在遭到孙权训斥后忧虑而死。从以上这些妃嫔的经历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对待后宫的主要态度:首先,他喜好女色,对于经常进献美人的步氏格外宠爱;其次,他厌恶善妒者,徐氏便是因为善妒遭到冷遇。在感情上,孙权相当薄情,再加上晚年愈发昏聩,这才造成了后来的许多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