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仰望星空,祈求窥探时间流逝的秘密,他们根据日月天体运行的天文周期,创造了“年、月、日”等时间概念,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并以此规范农耕生产和指导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第五大发明”的一项中国原产记历方式,持续使用的时间已超过2100年。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与春分、夏至、秋分并列的四大基本节气,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冬至后,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了,所以在这个蕴含着阴阳转换的节气里,成了自古以来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化的时间刻度(1)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根据日月天体运行的天文周期及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制定的记历方式

冬至,又称“冬节”,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时间上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中。而冬至的“至”既有到达、结束的意思,又有极致的深意,即冬藏之气至此而极,表示阴寒在冬至这天达到了极致,阳气始至,天气最冷,有“黎明前的黑暗才是最黑暗”的意味。故也称“亚岁”,重要性仅次于除夕,在《汉书》中有“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的记载。所以民间流传着“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习俗,给长辈父母送鞋,也为了接纳更多的吉祥如意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化的时间刻度(2)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是二十节气中的四个基本节气

其实冬至节气,甚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确立,都与天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大约公元前20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观测鸟、火、虚、昴四星在黄昏时分南中天的时间,最终确定了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四个基础节气。此后又结合星象、日月运行的位置等,并与天气状况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关联起来,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补充了余下的二十节气,由此二十四节气最终被确立。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化的时间刻度(3)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被古人视为阴阳二气转换的一天

但把冬至当做节日来重视,还是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冬至这天黑夜达到最长,白天最短,这种变化被古人视为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在汉朝时,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如《后汉书》中所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其意是冬至这天是人们“安身静体”的日子,朝堂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聚一堂。而到了唐宋时期,冬至又增加了祭天、祭祖的仪式,这一天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而老百姓则要向逝去的祖先尊长祭拜,如张志真所著《冬至祭》一诗中所写的那样,“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同时还需向父母长辈拜节,敬献鞋袜。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化的时间刻度(4)

北方广大地区流行冬至这天合家围坐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当然冬至这天的习俗,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有饮食上的特别习俗。当然南北方是存在些许差异的,不过期盼吉祥如意的心愿一致。冬至这天,北方多数地区的菜谱是饺子,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和“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至于饺子的来历,相传跟医圣张仲景有关:东汉时期,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很多因寒冷而生冻疮的百姓,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布施给百姓,老百姓吃后冻疮很快就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来吃,由此成了习俗。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人家,饺子都成了冬至这天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诗人乔金龙在《冬至到》中写道:“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化的时间刻度(5)

老北京流行这冬至节吃馄饨的习俗,吃掉“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

而在老北京则流传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馄饨才是老北京冬至的传统美食。清代富察敦崇在其笔记《燕京岁时记》中曾记道:“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而馄饨成为老北京冬至的节令饮食,据传跟汉朝时,北方匈奴频繁南下劫掠边疆有关,老百姓恼恨匈奴部落中的浑氏和屯氏首领凶残,便用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谐音“馄饨”食之,祈求战乱平息,老百姓安享太平日子。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化的时间刻度(6)

江南地区广泛流行中着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有着家庭和谐圆满之意

至于南方,由于“北面南米”的饮食习惯,南方人更喜欢在冬至这天吃汤圆、用汤圆祭祖,这一习俗大约形成为明清时期。在南方,冬至又被称为冬节,这天必须要做的事,就是吃“冬节圆”,也就是汤圆。冬至的前一天,人们会把滤干的糯米浆揉成了团,一家老小围在一起,搓汤圆。据说,这大大小小的汤圆,就是一家老小的象征。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也就是江南流传的“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当然也可以拿来互赠亲朋,而且汤圆之“圆”,有“团圆”、“圆满”之意,所以冬至吃汤圆便有了家庭和谐与吉祥的寓意。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和习俗: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化的时间刻度(7)

冬至之后,只有经过了三九寒冬,才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冬至这个阴阳转换的特殊节气,北方人咬一口饺子,破阴而释阳,暖尽心头寒;南方人吃一粒汤圆,企盼家庭团圆,万事吉祥,虽是“北面南米”,但各擅胜场。而当我们透过冬至的习俗,去看待背后蕴藏的生活智慧时,顿时会为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仪式和温暖人心的情愫而潸然泪下。但冬至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既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寒冬的开始,又是奔向腊月走向岁末的开始,但世间万物,也只有经历了从十一月开始的数九寒冬,才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