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种事物的出现,能像互联网这样,极为深刻的改变了并且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包括阅读,也在此列。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空前方便。从此阅读远离了图书馆和书桌,脱离了空间的限制。也摆脱了纸质书重量的束缚,成为一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的事情。

然而人性的一大陋习,越是容易得到的,越不懂得珍惜。古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当阅读像空气一样随手可得,也就越来越多的改变了它的本质,由学习,变为消遣。

如果说在PC机时代,网络阅读还算是快餐文化,那么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阅读充其量就是零食。滋味可能很好,但不能当成正餐。吃多了,还会影响健康。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网络阅读越来越多的占据人们的时间,成为一种习惯。或者,应该称之为浏览,更为适合。

是的,不是阅读。因为我们通常没有专注的在 读,只不过是在 看。为了填满不太繁忙的时间,一边做着其它事情,一边在看。

等候时在看,乘车时在看。喝咖啡喝茶时在看,吃饭时也在看。甚至走路时,上厕所时都在看。可就是没有了专注的阅读时间。即使是特意的网上读书或是学习,很大可能也是听着歌,听着剧,或者开着聊天。

看,只是在看。没有走心,没有投入精力去思考和品味。因为根本没有时间。就像我们吃零食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营养。

人在做事的时候,其节奏是有惯性的。当你习惯性的几秒钟滑动一次页面,就很难停的下来。而阅读,是需要思考的。需要时不时的慢下来,停下来,给大脑以时间去理解,消化,吸收。

可这注定是一个快节奏的,并且还在不断加快节奏的时代。时间太宝贵了。大数据,AI分析,精准推送,一次次的技术进步,都在想方设法的争取流量,抢夺(不如说压榨)人们仅存的碎片时间。

精雕细琢,小火慢炖不适合这个时代。少有人能保留出大段的时间,去慢慢的感悟,体会。人们更需要大快朵颐,快进快出,直接了当。太过精细的味道刺激不了味蕾,填鸭式的进食最适合不过。

快节奏,相伴的就是肤浅。不需要语言精美,只需要通俗易懂。不需要什么深刻思想,只要内容光怪陆离。甚至内容的充实都不需要,只需要标题的惊世骇俗,博人眼球,来吸引你点进来就好。

三心二意,一目十行是基本素质。超过十分钟的专注,就是一种负担。

所以,一切需要花费心思的艺术在消退,比如诗歌和戏剧。而尚且繁荣的,也无不瓦解了宏大精巧的结构,走向流水账和碎片化。比如小说,不见了大开大合或是诗意盎然的叙事技巧,只剩下聊斋故事汇。而相声,也没有了传统技艺的铺平垫稳三翻四抖,成了搞笑段子集。

这个时代是如此的迫不及待。我们已经超越了方向,不再考虑目标,只需要一路狂奔。超越了幽默,不再需要想一想才笑。只要搞笑,甚至恨不得让人咯吱着来笑。超越了阅读,只剩下扫描。看过了就算过了,何必知道意思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读书笔记(互联网时代的阅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