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祭鱼”的“祭”在这里是“吃”的意思,处暑的节候“鹰乃祭鸟”,霜降的节候“豺乃祭兽”,其中的“祭”也是“吃”的意思。水獭吃鱼,鹰吃小鸟,豺狼吃小兽,这些残酷的自然法则,古人视为祭祀。因为古人在祭祀神灵和祖先时,也是要杀掉猪、牛、羊这些动物的,祭祀之后才轮到自己享用。水獭、鹰和豺狼捕猎成功之后,先杀而不食,古人便认为它们是在用猎物祭祀。

惊蛰的动物有鱼吗 惊蛰的时候会有(1)

水獭喜欢捕食淡水鱼。图中的水獭正躺在水面上休息。

“獭祭鱼”是惊蛰的节候,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从季候特征上说,惊蛰时应该听到雷声,民俗认为惊蛰如果听到雷声,当年就会有好收成。江南一带流行的谚语“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相反,未到惊蛰之时就有雷声,当年就不会有好收成,所以又有“未蛰雷,人吃狗食”的谚语。

惊蛰时除了“獭祭鱼”以外,还有“鸿雁来”和“草木萌动”两个节候。可知惊蛰时节也是草木萌发,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时节。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节日节气》中华书局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