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开背经25:见无生灭,所见不变,能见不灭,王等极为庆喜

要背诵的这段经文如下: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 ,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 ;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 ;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否?王言:不也 !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注音:波斯匿nì王,慈母携xié我谒yè耆qí婆天,有童耄mào否,末mò伽qié黎lí等,踊yǒng跃欢喜。


又是难熬的一天,心脏处闷得厉害。早课之后也挺好,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上午吃完上午饭后,从坐在坐垫上开始,打算背诵经文,结果不舒服。打算诵一遍楞严咒,好像效果不明显,打算再诵一遍,结果还没诵到咒文的部分就溜号了。心里想怎么办呢?一边敲木鱼一边诵一边观想,终于算是把心摄住了,快到结束的时候,听到了哭声,我的心一软就不用心观想了,就这样受着吧。起身拜佛,大概十几次就不拜了,回来再打算打坐,还是难受,脑袋糊了巴图地背了一会儿,一句也记不住,干脆出门去寺庙烧香拜佛求菩萨吧。整整熬了一天,这种感觉我太熟悉了,已经习惯了,就这样受着吧。尽量让自己心情平静,不起波澜,做事不着急,就不会晕倒走不动路。直到晚上做完晚课才恢复了一阵,现在又开始难受起来。“忍十分难受,消一分业障”,是自己的冤亲债主,逃也逃不掉,慢慢就习惯了,若真是清净之身,何来苦痛烦恼,根源还是在自己身上。

楞严经卷三详细讲解(楞严经中的十番显见之三)(1)

生死为生灭,此见精却为不生不灭,既为不生不灭,又何关生死呢?和“识精”一样,“见精”同样可以放到二种根本中,“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 ,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已经很明显了,真心本来面目,本自具足,只是从无始来就遗忘了,而今如来开示道:“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明心见性”的“性”是不是就是这个“性未曾皱”的性啊!?从“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到现在的“证知此身,不生灭性”,让人大开眼界,恍然大悟,“身心泰然”,哈哈大笑,“踊跃欢喜,得未曾有。”那么,不生不灭离我们很遥远吗?是不是有一种身系宝珠而四处寻觅的感觉呢?“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读这句“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时,不妨想想这个问题,妄见中有真见吗?妄心中有真心吗?

“汝眼见时,心分别否?”此恒河水“宛然无异”啊!“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经文这才背到十番显见的第三番,就感觉很多话都可以一生受用了!甚至生生受用!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我开始觉得有许多经文都不自觉地冒出来了,虽然今天的情绪和感觉犹如江水波浪翻腾,可是这里有没有不灭的“见精”呢?

大快人心,原来那些永恒的,只是一时遗忘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