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禹治水这个神话故事,我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它讲述了大禹治水的简略过程,可其中过程的艰辛程度却鲜为人知。

大禹治水最后成功了吗(究竟付出了多少)(1)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们的房屋,人们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们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们受尽了苦难,我们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懒懒散散,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为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们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大禹治水最后成功了吗(究竟付出了多少)(2)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当大禹手上的干粮吃完了,只能摘些树上的野果吃,挖些路边的野菜吃。在悬崖峭壁上,他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悬崖十分危险,一不小心就会从上面摔下来,可他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用双手牢牢地抓住峭壁上的石头,四处察看着。在经过森林时,他可能会迷失方向,可能会被毒蛇咬伤,被凶猛的野兽咬伤,走路时,脚上会磨出一个个血泡,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但他全然不顾身上的疼痛,继续前行。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人力物力不断地损伤,人们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比如,在集中治水的过程中,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工具。人们的损失也很大,有的人被山上落下的石头砸伤了,有的人上山摔死了,有的人被洪水卷走了。但是这些人毫不动摇,坚持奋战在洪水中,大禹天天泡在洪水中,指甲也脱落了,腿也被泡烂了,但是他仍然在坚持。

在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们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禹治水最后成功了吗(究竟付出了多少)(3)

大禹治水的读后感示例: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面对洪水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们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和民众一起奋战,不顾个人利益,特别让人们感动的事情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了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治水要疏堵结合,水流光靠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要一味地想着强硬处理,还要学会结合实际情况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为后世称颂,由于治水工程任务艰巨,大禹在外13年间,多次经过家门而不入。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做大事要勇于担当的精神、艰苦奋斗的品格和大公无私的胸怀。

创作不易,烦请点个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