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沧桑岁月(忆当年昨夜星辰)(1)

主人公简介:

王茹,生于1950年,湖南湘潭人,现居雨湖区云塘街道。

方汉梅,生于1961年,湖南娄底人,现居雨湖区城正街道。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明

“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银河|想记起|偏又已忘记|那份爱换来的是寂寞”上世纪80年代,这段旋律从台湾传到了大陆。走在湘潭街头,总能碰上几个五音不全的细伢子哼唱两句。

王茹是那个年代的亲身经历者。追星,是直到她年过半百时才出现的词,却贯穿了她的少女时代。

无论哪个年代,永远都有一群年轻人,和他们的偶像。

红艺照相馆里的明星同款

“喏,这是我初中时拍的,侧面剪影角度是跟电影演员学的。”现已70岁的王茹还珍藏着初中时拍的照片,前方灯光投射到脸上,在身后的黑幕布上留下剪影。如此定格,和现在45度角美颜自拍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茹那代人,追求的美,多来自电影海报和报纸,爱好文艺的她,眼光自然投向文艺界。“初中时只有样板戏,看来看去就那么几部,不过总能找到其他途径,看看演员平时怎么穿,我们就怎么学,跟现在明星的私服潮流差不多。” 最近她学了个新词“私服”,她说军绿色帆布包、雷锋帽是那个年代的演员“私服”。没有网络的年代,没有大数据可考证,一个演员红不红,只能从他所带动的“单品”走俏程度判断。

王茹梦寐以求的帆布包,是表兄去北京给她买的礼物。“帆布包自由”难实现,王茹只能实现“照片自由”,她悄悄攒着零花钱,两三个月才能凑齐拍一张照片的3毛钱。

红艺照相馆里,留下了她这一代人的青春。侧影、剪影、手托腮、加花边边框……10来岁的王茹拿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演员照片,要求摄影师依葫芦画瓢给她拍上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茹成了红艺照相馆的常客,哪怕不拍照,她也凑去偷学别人怎么拍“演员同款”,等攒够了钱便去拍一张。

一张照片给当年的追星族带来的快意,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像的,“这个是赵丹、这个是于兰,我最喜欢王晓棠的样子……”历经岁月,王茹对曾经崇拜过的影星还如数家珍。她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明星的概念,只有以影视演员和歌唱演员为代表的艺术工作者,文化大革命后,文艺作品猛增,才给了初代追星者痴迷的理由,“准确地说,我们迷,但不狂热放肆,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咯。”

与其说红艺照相馆里明星同款照片串起的是偶像历史,倒不如说是一部流行文化史。

电影院的“凉板凳”

方汉梅的追星故事比王茹晚了10年左右,上世纪80年代初,20来岁的她在单位负责文艺工作,渐渐发现,偶像越来越“洋气”了。

1983年,方汉梅结婚,丈夫单位分配了一台春花牌电视机,一到晚上家里就挤满了邻居家的小孩,“大人不好意思天天来,借口来喊孩子回去,自己站在我家客厅就不挪步子了。”电视的魅力,对刚从样板戏氛围中出来的人们,是具有绝对诱惑力的。

方汉梅家有电视的第一年,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引发了武侠热潮。两年后,《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迅速火成了“现象级电视剧”,之后的《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等,更是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直到如今,方汉梅还爱看台湾演员寇世勋演的电视剧,“好像一种习惯,当年崇拜他,现在还喜欢看他演。”

方汉梅的丈夫在政府部门工作,电影票作为福利发放,“福利票看的都是最新电影,就像现在的首映。”方汉梅去政府指定的影院——行署大礼堂(现雨湖区车站路城市魔方旁)次数最多,每周都能看上一两场,有了孩子后她看电影的频率也未改变。

“夏季影院降温靠的是每排座位两端石制圆凳下出来的冷风,孩子最喜欢坐上面,不吵不闹陪着我看电影。”方汉梅每次都是抱着孩子一路小跑进影院抢凳子,接着她就可以专心追星了。刘晓庆、潘虹、方瑜、唐国强等演员的崭露头角,不仅开启了中国影视新纪元,也开启了上世纪80年代的追星热潮。

方汉梅自费订阅了《大众电影》杂志,很多人说她浪费,因为别人更愿意将几十元订阅费花在家用上。方汉梅不在意非议,把好看的演员照片剪下来贴墙上,曾经把卧室一面墙都贴满了刘晓庆的剪报,她甚至希望孩子多看两眼,能“长得像演员一样好看”。如今回忆起来显得荒唐,“谁20多岁没做过点蠢事,这才是20岁追星才会做的事。”追赶潮流的方汉梅,敏锐地捕捉信息,影视剧火没多久,她就能穿上刘晓庆同款的碎花衬衫,剪潘虹同款的头发,再给丈夫做一套唐国强同款西装……

那个年代,几乎不出巷子口就能碰上一个“撞衫”的,但没人介怀,每件追星同款都闪着时代的光,每个人都是追光者。

中年人的狂热

上世纪90年代,“追星”有了自己的词义,商家也嗅到了商机,海报贴纸挂历,甚至毛巾和脸盆上都印上明星的脸。当年跟着父母唱《昨夜星辰》的孩子们已是小学生,他们在追星族父母的影响下,将偶像画报、报道剪下来贴在漂亮的本子上,还会整齐地写上歌词等文字。

“追星逐渐和狂热有点沾边了,毕竟改革开放后大家荷包越来越鼓了,不再为吃饭发愁。”王茹说,每一代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偶像,有倾心于文艺偶像的,也有追捧科学家的,其实都无可厚非,那都是一代代人心照不宣的热血和激情。

王茹和方汉梅人到中年后,仍深藏“少女心”。当时湘潭商业演出频繁,王茹和方汉梅从电影电视剧“战场”转战本地商演追星,费翔、张明敏、韩红等明星悉数到访,王茹经常守在售票处,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方汉梅则通过朋友关系“抢票”,30年后的今天,她们经常对着电视屏幕念叨:“这些明星的歌,我们当年到现场听过。”

时过境迁,追星族已经“更名”为粉丝,王茹和方汉梅都说已经落伍,但她们很骄傲曾经追赶过的那些光芒,“所谓追星,就是希望我们能和他们一样优秀,一样绽放光芒。”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