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这个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事情早已没有稀奇的了,但是以前呢?他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鸿雁传书的方式源于哪个历史故事(传回一位气节大使)(1)

鸿雁传书。据记载,汉武帝汉元年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苏武出使匈奴时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苏武抵抗无效被流放到北海牧羊,这一来就是19年,直到后来汉昭帝继位,两国结为姻亲,这才和好,但是当汉朝使节来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就谎称苏武已经死去。接着,在之后的一次机会中,当初和苏武一起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见了汉使并且告诉了他苏武的情况,两人便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当单于听后大吃一惊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也因这不卑不亢的气节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也被传为美谈,这一只虚拟且并不存在的大雁也成为后来中国邮政的象征的雏形。

鸿雁传书的方式源于哪个历史故事(传回一位气节大使)(2)

烽火传军情,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就在城墙处设立烽火台,利用火与烟来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燃柴草,传说狼粪燃烧时会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比白天的火光更加容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也会被人称为狼烟。当发现有敌情或者天子召唤各地诸侯的时候,燃起烽火,台台相传,就比派遣使者快的多。早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系统就已经很完善了。

鸿雁传书的方式源于哪个历史故事(传回一位气节大使)(3)

但是也有不恰当利用烽火的君王,就是西周的君王周幽王,他昏庸无道整日寻找美女,后来得一美女名叫褒姒,他非常喜爱,但是褒姒整日绷着脸,从来都不笑,有人进谏说点燃烽火台,可以让美人一笑。周幽王立刻拍手叫好,吩咐士兵点燃烽火,半夜中满天火光,邻近的诸侯立刻带着兵马赶到京城,却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急忙忙的跑到细山,但是却没见一个敌人,反而城中歌舞升平,众诸侯满脸惊讶,这是周幽王才叫人告诉他们:“辛苦了,你们回去吧,没有敌人!”诸侯就各自带兵回去了, 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过了不久真的有敌军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以为还是玩笑,均不予理会,于是周幽王失了天下,这就是不恰当利用烽火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鸿雁传书的方式源于哪个历史故事(传回一位气节大使)(4)

同样是传递信息,善于利用就可以获救并且得到好的名声,但是利用不恰当就是引火自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