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到了锦毛鼠白玉堂“寄柬留刀”的故事,而今天的这一篇文章,我们则来一起看一看有关白玉堂的另外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比“寄柬留刀”要小。

被赐死的一代名将(白玉堂题诗杀命)(1)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白玉堂“题诗杀命”的故事,那么,白玉堂他究竟题的是什么诗,杀的又是谁的命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话说太监总管郭槐由于“狸猫换太子”案败露被杀之后,他的侄子郭安接替了他的位置,郭安与郭槐一样,都不是良善之辈。郭槐之死,本是罪有应得,可是郭安却把怨恨都转接在了陈林身上,一直寻找机会要除掉陈林。

被赐死的一代名将(白玉堂题诗杀命)(2)

果然,郭安找到了一个机会。仁宗皇帝看陈林年事已高,且时常患咳嗽之疾,于是就派遣小太监何常喜去给陈林送人参药酒,以便让陈林调养身体,可是,就在何常喜去给陈林送药酒的路上,正好被郭安碰上了。

郭安是小太监们的头儿,所以他很容易就从何常喜的口中得知了此事,于是,他立刻感到机会来了,最后,在郭安的威逼利诱之下,药酒就变成了毒酒。郭安本以为这次陈林必死无疑,可谁知多行不义必自毙,陈林未死,他却先赔掉了性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赐死的一代名将(白玉堂题诗杀命)(3)

原来,郭安威逼利诱何常喜在药酒中下毒的事情,恰被白玉堂撞见了,白玉堂向来是嫉恶如仇,再加上他天不怕地不怕,于是,在截下了小太监何常喜之后,便返回至郭安的住所,一剑就要了郭安的命,这就是白玉堂的“杀命”。

至于白玉堂的“题诗”,则要从忠烈祠说起。忠烈祠是仁宗皇帝在得知“狸猫换太子”冤案之后,为了纪念舍命保护李娘娘的宫女寇珠而敕建的,它就建在皇宫内院之中,而白玉堂“题诗”之所在,正是忠烈祠的内的墙上。

被赐死的一代名将(白玉堂题诗杀命)(4)

白玉堂在墙上写得很明显,于是当仁宗皇帝进入忠烈祠之后,立刻就看到了它,上面写着:“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炉香。”仁宗皇帝问诗是何人所写,可在场的所有人却都难以回答,不过,仁宗皇帝却立刻又联想到了郭安被杀之事,所以,聪明的仁宗皇帝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猜测:题诗的就是杀人的,杀人的就是题诗的。

最后,仁宗皇帝将“题诗”之事以及“郭安被杀案”,一并交给了开封府。包拯通过对何常喜的审问得知了郭安被杀的真相,于是一五一十地上凑给了仁宗皇帝,仁宗皇帝虽对夜入皇宫者十分不悦,但当他得知杀人者是在惩恶除奸、行侠仗义,竟不禁暗自夸了一句“也算是个好人”。

被赐死的一代名将(白玉堂题诗杀命)(5)

也正是由于仁宗皇帝的英明,才使得白玉堂后来归顺了朝廷,至此,白玉堂个人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而朝廷也多了一位栋梁之才。这就是白玉堂“题诗杀命”的故事,他心高气傲的个性让他闯了祸,但他侠肝义胆的凛凛正气才是最重要的。白玉堂有缺点,更有优点,所谓“瑕不掩瑜”,白玉堂终究还是一位为了“惩恶”而献身的英雄。

欢迎关注历史新篇,历史趣事无限,新篇喜闻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