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中有很多恐怖的故事,其中最反人伦的是“郭巨埋儿”,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郭巨埋儿真实事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郭巨埋儿真实事件(现象在现代还会有吗)

郭巨埋儿真实事件

二十四孝中有很多恐怖的故事,其中最反人伦的是“郭巨埋儿”。

贫穷的郭巨无力既奉养老母亲又养育年幼的儿子,便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告知妻子“母亲只有一个,儿子还可以再生”,将儿子带到山上要活埋,离谱的是妻子还和丈夫一起挖坑。可怜的儿子还在恳求父亲不要将他活埋,但郭巨不为所动。

坑挖好了,神奇的事发生了,坑里出现了一坛黄金,还贴心地替郭巨想好了黄金怎么样合理合法的持有,上书“天赐孝子郭巨,民不可取官不可夺”。

于是,不论之前的剧情如何狗血如何血腥如何反道德,最终总是大团圆结局。郭巨夫妻抱着金子带着儿子下山,与老母亲阖家欢乐的生活了。

乡邻们纷纷传颂,这是孝子啊,感动天地的孝子!

鉴于这个反人类的孝感天地的故事太过于反智,与我们优秀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符(我至今不理解为什么二十四孝里的故事会被用以道德模范的作用进行歌颂和传播),勉强能让人接受的是另外一个版本的“郭巨埋儿”的故事。

家贫又孝顺的郭巨看到老母亲总是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年幼的儿子,自己却饿得奄奄一息,郭巨心如刀割,便将儿子哄出门外,做吃食奉养母亲。饥饿的儿子在外找食过程中不幸溺水身亡,妻子痛不欲生,郭巨安抚妻子,不要哭了,我们偷偷将孩子埋了,不让母亲知道,不然母亲会愧疚痛苦,妻子含泪与郭巨上山埋儿,坑挖好后,出现一坛黄金,上书“天赐孝子郭巨,民不可取官不可夺”。接着一声惊雷炸响,儿子活了,郭巨夫妻带着儿子与黄金下山,与老母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乡邻们纷纷传颂,这是孝子啊,感动天地的孝子!

这个故事中好歹勉强能看出点母慈子孝、夫义妻贤的意思(当然与现在的价值观还是不符合的),好歹还是人的故事,人没有被物化,最终的大团圆结局也是符合“好人有好报”的普世价值观,老天爷奖励了一坛黄金,财富自由了,日子自然就美了。

之所以会突然想起这个故事,是因为听到了一个故事,有点感慨。

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想到了一件好事,幸好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幸好6个月前是个乌龙,如果你现在真的怀孕了,那日子就没法过了。妻子感慨道,是啊,幸好没怀孕,不然就活不了啦。

丈夫是一个公司的中层,年薪几十万,妻子照顾家庭,就近找了份工作。买了房还未交付,租房住,年龄已经步入中年。

这对夫妻的收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离开家乡在外打拼,年轻时都是岁月静好的样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故也就多了起来。

父母开始衰老,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先是丈夫的母亲确诊癌症,几乎花了这对夫妻大半的积蓄后,手术还算是顺利,因化疗的痛苦,母亲很抗拒,但最终也还是磕磕绊绊的完成了。

提着的这口气还没来得及松开,丈夫的公司出事故了。市场环境不好,资金流出现问题,公司开始裁员,首先从年龄大、职务高的开始,丈夫处于随时被裁的风险中,就算不被裁还要担心下个月的工资是否能正常发放。由于年龄大了,找新工作也很不顺利。

雪上加霜的是,剩余的积蓄购买了某公司的理财,结果暴雷逾期,血汗钱眼看着就要打水漂,马上面临交房,装修的钱没有了。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不,生活从来不会按常理出牌。

在理财暴雷的当月,岳母确诊癌症晚期并转移,已经无法手术。医生职业的告知,只能采取免疫加靶向药治疗,并且治疗能否起效果也只能看天意。常规医保能报销的药物几乎没用,能用的药品全部都是自费,不治将只有3-6个月的生命,治疗也许能延长一两年。妻子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辞掉工作专心带妈妈求医问药,钱如流水般划走。

妻子将妈妈接到身边照顾并治疗,病情暂时看起来没有再急速恶化了,一家人每天焦心等待,期盼奇迹的降临。

这个时候,丈夫又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母亲术后一年复查,手术切除部分情况暂时还好,但是发现了肝功能损伤,要注意观察。因为长期照顾病人,父亲便和母亲闹了点矛盾,恰巧这时家族中的两位长辈接连过世,父亲便抛下母亲去奔丧了。母亲于是打电话给儿子哭诉,控诉自己的不幸和儿子的不孝。

接了电话,这位丈夫只好和公司请了长假,回家安抚父母亲,并代替自己的母亲去奔家族长辈的丧。

出发前丈夫突然有感而发,幸好今年没有怀上二胎,是个好事啊。

这个勉强够到“中产”的家庭眼看着就要破产了。

压倒中年人的可能是一场疾病,不行就两场;又或者是一次失业。

都说中年人最苦,放眼望去满眼都是依靠你的人,没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中年人承担了太多太多的压力和苦难,而且都只能独自忍受,要哭也要躲起来。在父母面前,还得保持笑容满面,一切都很好的样子。让他们知道实情又能怎样呢?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倒还要再费心去安慰。

回到文章开始的“郭巨埋儿”的故事,这2个故事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但其本质还是一样的。

故事都是发生在当时时代中的普通百姓身上,都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养育更多人口,为了生存只能做出取舍。

当然,现代的“母”是广义的“母”,可能是孩子的养育成本、可能是生活资料的积累(比如房子)、可能是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做出的投资(比如学习、旅游)、可能是家庭应急资金(比如重疾治疗)等等等等。因为这些存在,现代人同样选择了“埋儿”,不生育或者是少生育。

古人的故事给了一个大团圆结局,老天奖励了“孝顺”的孩子。长在红旗下的我们都知道,等待天降黄金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奋斗,并且期盼那么一些好运罢了。

都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像那位丈夫一样,硬是从一地鸡毛中找到了一根比较绚丽的,为没有二胎而高兴。只要不放弃希望,生活还得继续,或许前路就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中年人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