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你人生的起始点(应该由你来做主)(1)

一、考上重点大学,却不开心

上周末回家,跟我妈妈闲聊,得知小堂妹高考志愿选定了,是隔壁城市的一所大学。我很疑惑,之前就听过小堂妹高考成绩超过重本线30来分,省城里重点本科那么多,怎么就选择离经济中心偏远的冷门大学?我百思不得其解,而妈妈一句话点中扼要。

“你堂妹觉得那个城市并不好,只是图在录取的学校资助方提供四年免学费的条件。”

我恍然明白,堂妹家境并不宽裕,四年学费对她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可我还是困惑:“那为什么不选择助学贷款,挑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和学校?”

“你这孩子就不懂,你堂叔心气高,不肯给你堂妹去贷款,怕丢人现眼。”

妈妈再一次堵死了我的话头,我也不便再多说。只是隐约中觉得,这并不是个十全之策。

选择助学贷款,并不见得就比别人落后。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选择心中最好的学校远比莫须有的面子更重要。

可叹的是自惭形秽,别人的看法还不知道,自己却卑微起来了。虽说,工作的城市可以重新选择,专业也不一定需要对口,但用四年时间去熟悉一个在未来就没有规划到的城市,沉没的成本是难以言计的。

大学是你人生的起始点(应该由你来做主)(2)

二、长辈要面子,你要的是自由

每个父母都想管控孩子,主要是看被看管的你持什么样的态度。长辈的意见固然重要,但自己的人生应该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规划。

最近热播剧《小欢喜》中的几个高三学生,在学习上被家长盯得紧紧的。

面对高考升学压力,学渣分子方一凡时刻被恨铁不成钢的妈妈董文洁盯着,从小缺爱的季杨杨被空降父亲季胜利的突然关怀,活泼开朗的乔英子则要面对一分钟都不能懈怠的妈妈宋倩的全包围式注视。

对几个高三学生来讲,与其说是关怀,不如说是监督。监督他们努力奋斗,争取考个好成绩。剧中的年轻一辈时刻都想反抗,同学之间互吐苦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学生的你没有一点主见。所有事情都听从父母的,内心憋屈却无法释怀。

就如季杨杨的妈妈搬进新的学区房,看到一墙壁的试卷,画满的是“我恨”这个刺眼的词语。前一个租户,孩子考上了清华,为什么会在墙壁上狠狠地写下这么戾气十足的话语。

这不仅仅是升学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来自家长的“特殊关怀”,被压制却无处宣泄。

大学是你人生的起始点(应该由你来做主)(3)

诚然,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你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敞开心扉向父辈分析利弊。关于助学贷款,事实上,“面子”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刚考上大学那会,我父亲很欣慰,但也苦恼。因为一年的学费就需要6000元,对于一个每月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当时,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在读。我毅然决定,这四年学费先贷款,父亲刚开始是反对的,觉得要求村委盖章,挨不过这面子。

我跟父亲周旋了许久,父亲最后才答应由我自己去贷款。这一路的程序,都是我一人办理。我发现,其实别人并不会因为你贷款而看不起你,反而你考上了大学投以羡慕的眼光。在村里,我是“别人家的孩子”,被称为榜样,即使去寻求帮忙,别人也是十分乐意的。关于“面子”问题,只是自己心里上过不去的那道坎而已。

大学是你人生的起始点(应该由你来做主)(4)

三、我的大学,我做主

很多人觉得我只要考上大学了就能够找到个好工作,只要勤奋了就能获得好成绩。大学思维跟高考思维无异。

实际上,成为大学生更应该有主见,毕竟把握命运的人是你自己,不再是你的老师,更不是父辈。建立主见意识,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走出舒适区,勇于试错

缺乏主见,很多时候是害怕踏出这一步,发现走错了,懊悔不已。正因为懊悔这样的糟糕情绪,迫使我们不敢走出舒适区,永远停留在自认为合适的范围内。

蔡康永曾经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会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所以,当遇到想要攻破的事情时,敢于尝试,不怕试错,你才能有机会在将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可人生最遗憾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原本可以,却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说“好可惜”。

2、设定目标任务,走出迷茫

踏进大学,没有老师的实时指导,你便不知道接下来生活甩给你的题目是什么。高考你只需要答对大部分的试卷,就能一举成功。但大学不一样,成绩并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会发现很迷茫、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熊秉元在《正义的成本》一书中说:有目标比没目标好。做错比不做好。设法改善自己的目标,大致不会错。有目标的好处,是思考上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坐标。

所以,迷茫的时候,设立目标是治本之策。比如,你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大学四年看完800本书,抑或考取几个专业证书。有了阅读考证的目标,你的生活就会有一个参考坐标,有了一个方向,你便不会茫茫然。

3、听取多方意见,学会沉淀

有主见,并不是说在错误的方向还固执己见。我们的人生经验尚未足够,在很多方面我们仍需要听取多方意见。多方意见,并不是所有人的看法我们都要在意,而是我们心中认定的典范形象,也就是榜样。

比如,你可以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舍友小张很爱看书,你可以向他学习看书的方法经验;李师姐在学生会策划能力很了得,你也可以把她当做你学习的对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边的任何人,善于去发现,听取他们对生活、学习的看法,去学习,去努力,沉淀自己。

大学是你人生的起始点(应该由你来做主)(5)

最近电影《哪吒》中有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自己是否有主见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