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

  1. 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下图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2)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 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C.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 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3.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A. 66°N,110°E B. 67°N,110°E C. 66°N,130°E D. 67°N,130°E

下图为某时等太阳高度线分布示意图。其中A点为60ºW,虚线为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一段,该日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2º。据此完成下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3)

4.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A. 15º N B. 20º S C. 22º S D. 22º N

5.A,B两点

①图示时刻太阳高度相同 ②图示时刻地方时相同 ③季节相反 ④该日昼长时间相同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6.图示该日

A. 北京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 B.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C. 广州昼短夜长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被植物遮档地的树影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4)

7.该地位于()

A. 45°N,110°E B. 21°34′N,110°EC. 45°N,130°E D. 21°34′N,130°E

8.这一天()

A. 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 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我国文昌航天城点火发射升空,并于4月22日12时23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下面与“天舟一号”升空时间基本吻合的是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5)

10.“天舟一号”从升空到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 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C. 全球昼夜时差变小 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6)

11.下列地理事物的数据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的是

①北寒带的纬度范围

②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

③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

A. 地方时相同 B. 昼长相同 C. 气温相同 D. 太阳高度相同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7)

1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 12点 B. 15点 C. 18点 D. 21点

14.该日悉尼和广州( )

A. 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 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下图示意某日某时刻L1、L2两条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8)

16.此时北京时间是

A. 0点 B. 6点 C. 12点 D. 18点

16.L1的纬度最可能是

A. 0° B. 30°N C. 60°N D. 90°N

17.L1和L2的纬度差最可能是

A. 20° B. 40° C. 60° D. 80°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产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这就 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9)

18.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 清明、惊蛰 B. 立冬、立春 C. 小雪、小寒 D. 雨水、处暑

19.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是

A. ①小雪或大雪 B. ②立春或立秋 C. ③春分或秋分 D. ④芒种或大雪

20.当切点位于③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 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达到最大值C. 长江口的流量达到最小值 D. 南亚盛行西南风

下图为某男士度假时在当地正午前后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提示:一般成年人的身高是脚长的7倍,)。据此完成下列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0)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1)

21.该度假地大约位于

A. 51°N,73°E B. 9°N,73°E C. 10°S,75°E D. 23.5°S,75°W

22.此时,度假地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飓风多发,暴雨成灾 B. 盛行东北风,晴天多C. 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D. 附近大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23.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非室内采光面积较大 B. 黑龙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C. 黄河中游段含沙量大 D. 意大利正值多雨季节

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如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2)

24.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A. 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 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C. 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D. 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5.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 乌鲁木齐(43°N,87°E) B. 武汉(30°N,114°E)C. 哈尔滨(45°N,127°E) D. 成都(30.5°N,103°E)

图中矩形阴影示意某楼盘,“太阳光”示意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楼盘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据此回答下列下面小题。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3)

26.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 杭州 B. 拉萨 C. 重庆 D. 北京

27.该地该日昼长约

A. 9小时40分 B. 10小时20分 C. 12小时40分 D. 13小时20分

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下图为漏刻示意图。

地理常识100题含答案(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4)

28.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A. 昼夜不断更替 B. 太阳高度变化 C. 昼夜长短变化 D. 存在黄赤交角

29.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A. 18时 B. 19时12分 C. 19时28分 D. 21时

30.下列地区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的是

A. 上海 B. 北京 C. 哈尔滨 D. 拉萨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D、D、B

【解析】

1. ​图中 N 为北极点, A 、 M 、 B 位于地球表面, NP 为经线,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根据 1 个纬度差约为 111 千米, MN 之间纬度差为 23° ,则 M 点纬度为 67°N 。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地方时为 12 时时太阳位于 M 地的正南方,影子朝向正北方, D 项正确;夏至日时, M 地发生极昼现象,地方时 0 时太阳从正北方升起,影子朝向正南方而非正北方,故 A 项错误; 5 月 1 日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地区日出东北,日出时影子朝向西南方而非正西方,故 B 项错误; 10 月 1 日时,太阳直射南半球, M 地正午时太阳位于 M 地的正南方,影子朝向正北方而非正东方, C 项错误。 故选 D 。 2. 图中 N 为北极点, A 、 M 、 B 位于地球表面, NP 为经线,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根据 1 个纬度差约为 111 千米, MN 之间纬度差为 23° ,则 M 点纬度为 67°N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若 AM 为昏线, 67°N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 23°S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纷飞为北半球秋季, A 错;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为北半球春季, B 错;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 C 错;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为北半球为冬季, D 对。 故选 D 。 3. 根据上题可知, M 地纬度为 67°N ; M 地日影最短时刻为 M 地地方时 12 : 00 ,而此时北京时间为 12 : 40 ,相差 40 分,即经度相差 10° 。北京时间指 120°E 的地方时,时间比 M 地早,所以 M 地经度为 110°E 。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4~6.【答案】C、A、C

【解析】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极昼期间,极点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没有变化,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根据题干可知,该日南极点太阳高度为 22º ,南极点有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2°S 。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5. 读图可知, AB 两点的太阳高度为 0° , AB 位于晨昏线上,根据太阳直射 22°S 纬线,说明 A 点的纬度为 68°S ,且 68°S 有一天极昼, A 点太阳高度为 0 ,故 A 点的地方时为 0 时; B 点的纬度为 68°N ,且 68°N 有一天极夜; AB 位于同一经线圈,故 B 点为 12 时。 AB 两点位于不同半球,故季节相反。综上所述,故①③ 正确,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6. 根据上题可知,太阳直射 22°S ,夏至日北京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 A 错误;太阳直射 22°S ,但不能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B 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广州位于北半球,故昼短夜长, C 正确; 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不能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故不能确定地球公转速度, D 错误。 故选 C 。

7~8.【答案】B、C

【解析】

7. 一天中太阳最高时为当地正午 12 点,此时北京时间即东经 120 度地方时为 12 点 40 分,(经度相差一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可以得出当地的经度为东经 110 度,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图中显示了太阳高度为 45 度,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为 21°34 ′ N 。综上所述,该地位于( 21°34´N , 110°E ),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8. 根据材料上的信息,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可以判定该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 对;太阳距离地球较近, A 错;江苏省各地昼短夜长, B 错;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 错。 ​故选 C 。

9~10.【答案】A、B

【解析】

9.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时间为北京时间 2017 年 4 月 20 日 19 时 41 分,此时距春分日已近一个月,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大约为 7° ,排除 CD 选项,再依据发射的北京时间,可以计算出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经线的度数约为 85°W ,排除 B 项,故选 A 。 10.“天舟一号”从 4 月 20 日升空到 4 月 22 日与“天空二号”交会对接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春分与夏至日之间,故公转速度变慢, A 错误;太阳直射点北移,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扩大, B 正确;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昼夜时差大, C 错误;赤道至 8° 之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D 错误。

11~12.【答案】D、B

【解析】

11.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黄赤交角目前约为 23°26' 。太阳直射回归线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此时产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为 66°34 ′,极昼极夜的范围为 66°34 ′至 90° ,发生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为 23°26 ′,北寒带指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的地区。故①正确;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为 66°34 ′,②错误; 晨昏线与地轴夹角最大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由于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故此时两者夹角等于黄赤交角,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范围为 46°52 ′,④错。故 ABC 错误, D 正确,故选 D 。 12. 同一条经线地方时才相同,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地方时不同,故 A 错;从图上可以看出,同一纬线上各点在同一天经历的昼弧相同,昼长相等,故 B 正确;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纬度之外还有海拔、坡向等因素,故同一条纬线上各地的气温不一定相等, C 错;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高度相同,但太阳高度在某时刻由正午时刻所在点向东西递减, D 错。 故选 B 。

13~14.【答案】C、A

【解析】

13. 据图可知,航班起飞时,由夜入昼的晨线与赤道相交于 75°E ,所以 75°E 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6 时。又因为 75°E 是东五区的中央经线,所以 75°E 经线上的地方时即为东五区区时,东八区的区时比东五区早 3 小时,所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 ( 东八区区时 ) 为 6 时 3 小时 =9 时。 9 小时后飞机抵达广州,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9 时 9 小时 =18 时,故 C 正确, ABD 错误。 14. 读图可知,此日南极圈内大部分为极昼,极昼范围和纬线圈的切点约为 70°S ,故太阳直射点位于 20°S 附近,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据此判断: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两地的日出均为东南方向。故 A 正确。 B. 此日,悉尼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树影朝向南;广州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正午树影朝向北。故 B 错误。 C. 正午太阳高度 =90°- 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当地纬度的差值)。广州大致位于 24°N ,正午太阳高度 =90°-44°=46° ;悉尼大致位于 34°S ,正午太阳高度 =90°-14°=76°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故 C 错误。 D.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广州的昼长短于悉尼的昼长。故 D 错误。 故选 A 。

15~17.【答案】B、A、D

【解析】

15. 读图, 30°E 太阳高度为最低值,即 0 点。 150°W 太阳高度是最高值,即正午 12 点。 30°E 与 120°E 相差 90° ,相差 6 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是 6 点,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6. 读图,根据上题可知, 30°E 为 0 时, 150°W 为 12 时, L1 纬线上 6 时日出、 18 时日落时间,且根据 L1 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变化可知,该地昼夜平分, L1 曲线应是赤道,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17. L1 应是赤道, L2 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 L1 、 L2 纬线之间, L1 和 L2 两纬线可能在不同半球,纬度差可能是 70° 10°=80° ,故 D 正确, ABC 错误。 ​故选 D 。

18~20.【答案】B、D、B

【解析】

18. 地球上的某一地一年中有两次昼夜长度相同的机会,这两次时间一般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由二十四节气分布可知,立冬、立春关于冬至对称,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故 B 正确, ACD 错误。 19. 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反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所以①表示二至日之后的第二个节气大寒或者是大暑,②表示二分日后的第三个节气立夏或者立冬;③表示二至日;④表示二至日前的节气芒种或者大雪,故 D 正确, ABC 错误。 20. ③处切点位于 66°34 ′,表示二至,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达到最大值,太阳不一定直射北回归线, A 错, B 对;长江口的流量不一定达到最小值, C 错;南亚不一定盛行西南风, D 错。

21~23.【答案】B、A、D

【解析】

21.该图是正午前后拍摄的照片,显示是北京时间 15 : 08, 可判断该地在 120°E 的西侧,较 120°E 晚了 3 : 08 ;即可判断该地经度是 73°E ;由图示可以看出,影子长约为脚长的 4 倍,而题目告知身高为脚长的 7 倍。设脚长为 a ,则身高为 7a ,影长为 4a ,那么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H 则为: 21. 所以 H=60° (大约) 图中显示日期为 1 月 1 日,则太阳直射在 21°S ,因此四个选项中的纬度只有 B 选项 9°N 能满足正午太阳 H=60 度。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22.度假时间是 1 月 1 日,是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此时晴天多,降水较少,飓风较少, A 对, B 错;日影达一年中最长的一天为太阳直射该地时,而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C 错; 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 错。 故选 A 。 23.1 月 1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非室内采光面积较小, A 错;此时北半球冬季,黑龙江小麦播种季节是春季, B 错;黄河枯水期,降水少黄河中游段含沙量小, C 错;意大利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 D 正确。 故选 D 。

24~25.【答案】A、B

【解析】

24. 根据“暑假”“中国 M 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应该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 - 正东 - 东南 - 正南 - 西南 - 正西 - 西北。因此,从 M 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 N 地间,太阳在东南方向;从 N 地返回至中途点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 M 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去 N 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巾,在东西向的路段时,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故 A 正确, BCD 错误。 25. 根据题中“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 5 : 40 、 19 : 10 ,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 13 小时 30 分钟,据此推算出当地地方时的日出时间为 5 : 15 ,再根据北京时间 (120°E)5 : 40 与当地地方时 5 : 15 的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 114°E ,故 B 正确, ACD 错误。

26~27.【答案】D、D

【解析】

26. 该地地方时 12 点时,阳光从正南方向射向阳台, 12 时的阳光与图示太阳光夹角为 40° 。因太阳在天空中自东向西视运动的速率为 15°/ 小时,故图示时刻该地地方时应为 12 2 小时 40 分 =14 时 40 分。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 20 分,经度相差 5° ,当地经度为 120°E - 5°=115°E ,故 D 正确, ABC 错误。 27. 以二分日阳光照射情况入手分析。二分日昼长为 12 小时,日出正东,只有太阳升到东偏南 40° 时,阳光才能照到阳台。也就是日出 2 小时 40 分后,阳光开始照射阳台,直到日落,照射时间长为: 12 — 2 : 40=9 小时 20 分。该日太阳照射了 10 小时,比二分日长了 40 分,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长了 40 分,全天应该长出 80 分。故此日昼长应为: 13 小时 20 分。故 D 正确, ABC 错误。

28~30.【答案】C、B、B

【解析】

28. 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及“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更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每天 24 小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而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综上分析,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 29. 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 60 夜 40 ”的白昼时间大致为 14 小时 24 分钟。由所学知识知,正午 12 点将白天平分为上午和下午,故该日下午白天时长为 7 小时 12 分,故该日日落时刻为: 12 点 7 小时 12 分 =19 时 12 分。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30.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敦煌相似的地点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四个选项中北京与敦煌的纬度最接近,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故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