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斯的神话讲解(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不常有)(1)

01.

传说仓颉造字后,天上下起了粟雨,鬼怪夜夜哭嚎。

古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说是文字揭示了造化的隐秘,人们便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诈伪萌生,舍本趋末。

人们“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放弃脚踏实地耕作,转而操弄刀锥,刻划文字……上天知道饥荒将会降生人间,于是下起了小米雨。

而鬼怪们因为有了文字画像,像被踩住影子一般,可以轻易被抓住,于是夜夜哀哭。

文字像是一把钥匙,将混沌的民智打开,人心变得复杂诡谲,衍生出不耕作的食利阶层;又像是一种封印,让魑魅魍魉无处遁形,束手待戮。

文字曾经是阶级的产物,所以文字的产生不代表文明的进阶,而更有可能是阶层固化的手段之一。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字进入网络传播时代,识字成为一项基本技能。

很难说清楚,现如今浩渺的文字信息到底是激发了人的能量还是封印了人的能量。

国家有国别划分,人类有阶层划分,而文字自然有思想格局划分,这些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会识文断句的人,并不一定能看见文字背后隐秘的排斥,他们往往照单全收。因此他们时而平静,时而狂乱,时而亢奋,时而低沉……

他们不明白这种泥沙俱下的文字背后的错位,分不清这是一句口号,还是一句格言,或者是一句广告,或者仅是一句空洞的废话,因此活得虚妄、拧巴又痛苦。

他们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文字的甘霖并以此为荣,却不知那其实是入骨的毒药。中了文字的毒,毒杀了自己。

西西弗斯的神话讲解(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不常有)(2)

02.

印度25岁以下年轻人有大约1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青年人群体。这1亿人对未来有着极大的世俗欲望支撑起来的野心:

“我不再想成为这个国家的总理了。”

“我想要领导全人类,我想要到外太空去,我希望人类能成为一个多星球存在的物种。我想领导火星。”1

——问题是他们的国家似乎并未准备好设置那么多总理的职务给他们,而外太空也许并没有那么多等待被统治的行星。

西西弗斯的神话讲解(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不常有)(3)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我们也有星辰大海,也有诗和远方……)

这些虚妄的念头通过文字、影像和口耳相传蔓延在这个国度。这一代印度年轻人是自独立以来最绝望的一代——86%的人曾对未来感到“焦虑”——他们的思想和生命力被文字标语背后的宏大叙事浑然不觉地封印了,并无智解封自己。

不排除有某些天之骄子能实现他们的梦想,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则是必然宿命。

——这时候如果有个“普通人”能对自身现状有清醒的洞察,恐怕只愿埋下头来,耕好自己的地,不看天上的星。

西西弗斯的神话讲解(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不常有)(4)

03.

小时候收割小米,只要抬头看见一望无际的小米,人就立马泄气,再也割不动了,老人家说:“手是好手,眼是孬蛋。

而我们的焦虑、恐慌和种种妄念,甚至虚无感,其实就像割小米一样。

当文字携带了太多虚妄的信息滚滚而来,我们抬头看了美丽的远方和星辰大海后,误以为下一秒就梦想成真了。

当低下头来,看看现实,却发现小米一棵都没跑——一切恢复到没有尽头的绝望。

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很少能兼容,聪明人干着脚踏实地的活,说着仰望星空的话。笨蛋们把仰望星空当成未竟的事业,面对现实充满焦虑和虚妄。

苦闷的知识分子则往往以为世界上到处是绝望不堪西西弗斯,可现实是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不常有,割小米的阿南常有——西西弗斯永远推不完那颗石头,可世界上没有收割不绝的小米。

你看,面对有尽头的小米都如此,更何况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目光聚焦于浩渺无边“星辰大海”——我丝毫不怀疑这些文字标语除了音韵节奏带感外一无是处。

西西弗斯的神话讲解(推石头的西西弗斯不常有)(5)

回到最初仓颉造字的故事,仓颉造字后人们不愿意脚踏实地耕种了,于是天上下小米雨给那些沉迷文字和思想的人充饥——可如今神厌弃了这个人间,天上没有小米雨下了,普通人还是认清现实,脚踏实地耕种,不然离饿死不远了。

注:调皮一下,我真的没割过小米,但我能体会那种心境,你们知道,文字加工是必要的

1:来源印度作家、记者司妮达·普拉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