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通背拳与陈式太极拳(流传在山西洪洞的无极通背缠拳)(1)

洪洞通背拳又称无极通背缠拳,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拳种。明洪武年间大槐树移民,由广济寺和尚陈卜大师,移民至河南,又由清朝乾隆年间郭永福带回老家。通背缠拳文经磨砺,经过数代人及武林拳师的钻研编创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背缠拳从传承到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完善具备上百路缠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在洪洞习练者众多盛行时,一村乃至一乡,清朝1863年至1931年由一代拳师郭清秀将通背缠拳进一步研究,并同时在河西一带授徒,使通背缠拳更上一层楼。

“无极”乃无穷无尽,无边无岸,永无边缘是也!通者;即四面八方、四通八达,来往无阻也!背者,脊背也!故曰通背之意乃为:气沉于丹田、力发于背。而通于周身。缠即缠绕之意;周流无息,攻守无止。拳论曰:“精存于内,气行于身、神通于背、功成于恒。”

此种拳术共有九个母式套路(俗称108势排子)其中内含顺缠、逆缠、顺绕逆绕,得手而缠,随手而绕,以缠绕求进求化,以小力胜大力询四两破千斤之法。它象“数理化”中的定义公式一样凯称此拳万变之母。另有行拳诸类;二十四势套手,缠手套手,四大名手(即扳搂扶挒)套手,“八大金刚”(即扳八着、搂八着、扶八着、挒八着、肘八着、炮八着、掌八着、腿八着。”套手,七十二拿,三十六跌等套手,还有气功,以及多种传统器械等,乃为“108”大势九排之子。此拳108大势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轻沉兼备,内含刚柔,周身相随,气势贯通,练拳时须平心静气,身神意念专一,时快、时慢、时进时退,切忌死硬亦不可无力,招数清晰节奏分明。似太极而快于太极,若长拳而慢于长拳,高低相辅,左右旋转、前后攻守、时喜时怒。正如拳论所曰;演时起伏翻江海,波澜状阔会风云。重如泰山轻如云,劲功撼山玄通神。”此举的演练风格与战略要求止在此中、久演自可省悟其中玄妙,而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而行拳之类的演练风格,则要求显然不同,“俗称快拳。”它删去了108势中的付势、而招法清楚、连贯实用,动作紧凑,拳脚密集活泼,要求攻敌不露形、露形不为能。它即讲究后法制人的内家拳法,更重视外家拳的主动进攻。拳论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俗名叫做:“彼攻打主攻。”而“虚实配合,诱彼轻进而制彼”的连续进攻,俗名叫:“主攻打破攻。”拳论歌诀中云;彼若守门不出征,虚实并用引彼行敌若不识此中计,连环攻敌定成功。拳论又曰;缠缠绕绕是正宗,侧身而进是根本,臂如藤条刚柔共,闪警巧取快如风。这就是无极通背缠拳的战术指导思想。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无极通背缠拳除了有它以上所说的战略和战术思想之外,另有它势法多变、招数系统,临阵善用的战术手段,其歌决如下:远用手、近用肘、不远不近使按手、高棚低搂平扶手,不低不高丘挒手。另有内四法,外四法之说。外四法即:手眼、身步法。内四法为气功。拳论曰:气沉丹田为玄功、气通百会为轻功,气通涌泉为重功、气行两臂为静功。

洪洞通背拳与陈式太极拳(流传在山西洪洞的无极通背缠拳)(2)

山西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樊汉武先生与六合拳第三代掌门人曹凤岐先生交流

拳师简介:樊汉武,洪洞县万安镇樊村人,出生于1940年1月10日,由于出生于武术之乡,自幼受武术熏陶,和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时就在刘振飞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无数基本功训练,是洪洞通背缠拳第八代传人。

樊汉武先生是中国武协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还应邀担任过中央电视台康龙杯武林大会洪洞通背拳评委,北京人文大学传统拳教练,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武术系客座教授。几十年来,他传授的弟子有数千名,其中有不少外国的武术爱好者。为通背拳在我国的传承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了特殊贡献。

60年代拜洪洞通背第七代传人许方庆师父门下习练洪洞通背拳,后随赵国华、张三和、吴基昌、张桂昌师父学习太极、八卦、形意、面掌,得到几位师父的身传口授,深得其精髓。

70年代在张希贵老师的组织下前往太原,多次与省队参加表演通背拳及参加全省观摩赛,并拿到了优秀奖。

1980年回临汾后,到河南焦作教授通背,1984年在河南省体委参加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编著出版了《无极通背拳》一书。

1990年5月7日,在临汾地区首届民间武术比赛中荣获第一名、传统拳第二名、枪术第三名。1991年在临汾开办荛都武馆任总教练。1992年到北京技术开发处给吴彬、刘普等汇报洪洞通背拳。1994年创办黄河武校任校长兼总教练。1995年被评为临汾市武术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特聘为临汾市杨式太极拳协会名誉副主席。

2000年5月,获山西省老年人武术表演和通背拳类男子个人最佳奖。2003年被北京人文大学武学院聘任为传统拳教练。2005年洪洞代表队到登封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全队拿到了好成绩;同年,由门惠丰、阚桂香老师的安排在北京体院给武院专家汇报演讲洪洞通背拳。2007年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代表拳种演示通背108势,荣获特殊奖。

樊汉武先生从事武术工作五十年来培养了数千名弟子,在北京人文大学工作期间,培养的几期学员参加了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全国比赛,取得了七金、两银、一铜;推手在2008年取得了两金、三银、两铜;山西鞭杆荣获一金、一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