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的可恨,大家都可以理解,正是因为他,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他,势如日中天的大秦朝覆灭了;因为他,我们举世闻名的大秦兵团玩完啦。

那么二世皇帝的可怜又在何处呢?

三皇五帝尸骨(还原历史雾霾中的)(1)

连环画里的死前胡亥(秦二世)

(2)秦二世死于巨婴症

心理巨婴症,是一种成年人的非正常心理状态。它是指那些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心理症状表现为偏执分裂、非黑即白、你死我活、你我不分、把想象等于现实等等,而其中最原始,也最可怕的,当属全能自恋。

通观秦二世的一生,我们至少可以推出一个结论,他这辈子极度信任两个人,就如同婴儿信任母亲。始皇帝在世的时候,他信任父亲。始皇帝驾崩后,他把对父亲的情感转移为对赵高的极度信任。

影视剧照

爸爸在这儿啦,他妈妈在哪呢?史料中还真不知道秦二世的母亲是谁。我们有必要推理一下这位母亲的情况。

一般而言,在秦汉体制下,王后或者皇后都比较低调,对政治干预很少。但是在儿子登基之后,特别是儿子幼小即位,围绕太后就形成一股政治势力,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母后干政、外戚擅权。而胡亥即位前没有他母亲的消息,即位后依旧没有音讯,这就不是简单的奇怪,而是异常了。

因此,我们可以推想胡亥的母亲早亡。要证据吗?要的。话说,胡亥、赵高、李斯三人组,完成胡亥登基称帝之后,赵高与李斯就对立干起来了。胡亥信任赵高,因此他曾写信要求老臣不要怀疑赵高的忠心。

信件内容记载于《史记.李斯列传》,“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这里的“少失先人”可以理解为始皇帝的离世,也可能包括母亲的早逝。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始皇帝特别宠这个小儿子可能是因为娇妻早亡,也可以理解何以二世时期没有太后势力的情况。

三皇五帝尸骨(还原历史雾霾中的)(2)

雄才大略的始皇帝

胡亥对父亲始皇帝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一来可能是父亲对自己的特别爱护,二来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前者是父子之常情。后者更是如此,不要说是儿子对父亲,就是外人对始皇帝也是敬佩不已,比如比始皇帝小三岁的刘邦就是始皇帝的铁粉,之后始皇帝四大谜案的揭秘篇,我会写到这个问题,这里就不浪费篇幅了。

始皇帝死后,赵高劝诱其销毁遗诏,取代扶苏,抢班夺权。一开始就被他一口否决。胡亥说:“父皇的安排是当然的事情。明君知悉臣下,明父知悉儿子。父皇去世,不言封赏诸子,我作为儿子没有多话的余地。”可见,胡亥是没有什么政治野心的,即使当了皇帝后,也对政治没什么兴趣。

或许是与父亲的感情太深,胡亥多年来目睹始皇帝兢兢业业,为天下之事操碎了心,而当大功告成之时,却遭受病痛折磨、到处寻医问药,不得解脱。在巡游路上,突然撒手帝业,葬于黑暗阴森的墓穴之中。这种贴近父亲的情感,胡亥早早地生出生命苦短的强烈感受,即位后多次显露出生命苦短、及时行乐的心理倾向。

三皇五帝尸骨(还原历史雾霾中的)(3)

“指鹿为马”的故事

胡亥对始皇帝近乎痴狂的爱戴和信任,在始皇帝死后,移情转移到老师赵高身上。胡亥与赵高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君臣、师生、亲友的性质,甚至就是父子的情节。这种绝对的信任,常人是不会出大事,但胡亥是帝王,就容易出事。

比如,他诛杀兄弟姐妹,断绝亲情的行动,就是听赵高的。他本有意释放蒙毅,并重新启用,赵高反对,他就放弃了。他身居宫中,却不见群臣,让赵高代替自己与群臣联络,视赵高为自己的唯一代理人。

当李斯等老臣要清楚赵高时,他选择站在赵高这一版,下令将以李斯为首的老臣们入狱,交赵高审理。结果可想而知,李斯屈打成招承认陷害。胡亥拿到赵高的报告还相当高兴,认为自己差点被李斯骗了。

“指鹿为马”是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但是从胡亥和赵高的特殊关系来看待,又有了一丝耐人寻味的味道。在绝对的信任中,胡亥已经变成了一个盲目的傻子,不仅没有执政的能力,也失去了常识。

让自己成为秦始皇唯一血脉的胡亥——继承者秦二世,最终被赵高所杀,至此始皇帝无后。

三皇五帝尸骨(还原历史雾霾中的)(4)

秦二世

秦末农民起义,天下动乱。巨鹿一役,秦军主力被消灭,起义军逼近关中。赵高发动政变,命令弟弟郎中令赵成(宫廷警卫大臣)、女婿咸阳令(咸阳地方长官)领军入宫,逼迫二世自杀。他知道是老师赵高要自己死,但是只求见赵高一面,没有得到满足,只求活命也不得,唯有选择自刎而死。让人不禁感叹,他的一生如此信任赵高,即使死到临头,也没有改变对赵高的依赖。

还原历史雾霾中的“始皇帝”的四大案已经写完,最后还缺一篇大揭秘的文章,我将在近期完成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