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秦始皇30岁。这一年他的最后一个儿子,也是他的第20个儿子,胡亥出生了。

胡亥的母亲是谁,史籍上找不到明确的说法。据说是一位体态风骚能歌善舞的西域姑娘,称为胡姬,秉性乖巧,善窥人意,得到秦王政的宠幸。

因为生子这一年是乙亥,其母亲又是西域胡人,所以赢政给这个儿子取名叫胡亥。但这只是小说家言。

赵高与胡亥的故事(赵高游说胡亥读秦亡汉兴史之三)(1)

胡亥画像

不论如何,胡亥受到始皇的喜爱,以至批准这一个儿子独自随自己巡游天下,这与胡亥的母亲受宠是分不开的。胡亥子以母贵,因此格外受宠。

胡亥本人也聪慧乖巧,招人喜爱,据史书记载,胡亥继承皇位之前有不少好的品格,如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重士等等,在言谈中也显露出对父母恭敬孝顺。

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秦国灭掉了韩国,也就是策划博浪沙刺秦的张良的祖国,这也是秦始皇喜爱胡亥的另一个原因吧。

赵高是赵国人,在赵国宫中长大,被阉割做了宦官。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高因是阉人,来到秦宫继续做太监。

赵高与胡亥的故事(赵高游说胡亥读秦亡汉兴史之三)(2)

赵高

但他不甘心这种卑微低贱的社会地位,下决心努力奋斗往上爬,因此用功读书,熟悉掌握了秦的法律及治狱,引起了始皇的注意。

又通过接近讨好秦始皇的爱子胡亥,进而做了胡亥的老师,赢得了胡亥的信任与欢心,两人的关系极为密切。

当秦始皇帝第五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巡游天下时,赵高与胡亥一起随行。皇帝出巡,中枢权力机构也随之从咸阳城外移,这样赵高就处在最高权力的核心之中。

始皇在病危之际,让身为中车府令兼管符玺令事的赵高写了给长子扶苏的遗诏。这对于赵高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始皇崩于沙丘之后,赵高将遗诏揣入怀中密而不发,更谈不上派信使去上郡,他开如阴谋策划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

当天他对胡亥说:“皇帝驾崩,没有留下封诸子为王的诏令,而只留下了赐给长子扶苏的玺书。这样,扶苏返回咸阳后就会被立为皇帝,而你却连尺寸封地都没有,这该怎么办呢?”

赵高与胡亥的故事(赵高游说胡亥读秦亡汉兴史之三)(3)

胡亥与赵高

胡亥一时没有明白赵高的意图,只好说:“是的,我听说,明君知臣,明父知子,既然父亲临终时没有遗命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诱惑胡亥说:“并非如公子所言,当今天下之权,人们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丞相李斯的手中。希望你好好考虑。再说臣人与臣见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而道哉!”

胡亥沉思良久,喟然而叹说:“现在皇帝驾崩,尚未发丧,丧礼未终,怎么好为了此事去求丞相啊。”

赵高一听此言,知道胡亥答应了自己的大计,但心中还有疑虑,就又开导说:“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意思是说时光啊时光,短暂的来不及谋划,要像携带干粮骑着快马赶路一样,千万不要耽误了时机。

赵高与胡亥的故事(赵高游说胡亥读秦亡汉兴史之三)(4)

胡亥进谗言

不过赵高也感觉胡亥说的有道理,没有李斯的参与,此事难成,就对胡亥说:“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

老蒋评论说:赵高为谋胡亥继位,可以说是心机算尽,不遗余力。

他为什么这样做呢?秦始皇给扶苏的遗照其实是想让扶苏继承皇位,这对赵高个人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赵高与蒙氏家族的关系并不好。赵高曾经犯罪,蒙恬的哥哥蒙毅要依法处死他。由于秦始皇的干预,赵高没有伏法而死,但赵高对蒙氏家族产生了深刻的仇恨。

赵高与胡亥的故事(赵高游说胡亥读秦亡汉兴史之三)(5)

况且蒙恬兄弟与公子扶苏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扶苏继位,重用蒙氏兄弟则是毫无疑义的。而对赵高来说,这是大难临头。所以赵高从心里不愿扶苏继位。

同时赵高与扶苏的关系与赵高与胡亥的关系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赵高和扶苏没有任何特殊的关系,而和公子胡亥也就完全不同了,他是胡亥的老师,深得胡亥的宠信,而且经常把朝中的秘密向胡亥透露。

二人的关系至为亲密,如胡亥继位,赵高不仅仅是飞黄腾达,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朝政,这就是说赵高实际上就可以掌握朝廷大权,可以为所欲为。赵高的人生目标就是这样。

再说胡亥,虽然他内心并没有继位的准备,但在赵高的挑唆之下野心迅速膨胀,帝王之尊的诱惑实在太大,胡亥愿意为此涉险一试,即使付出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何况还有赵高愿意为他做马前卒,所以二人一拍即合。

赵高与胡亥的故事(赵高游说胡亥读秦亡汉兴史之三)(6)

胡亥与赵高阴谋篡位

事实上,如果胡亥不答应这件事,赵高的这场矫诏政变也是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下去的。所以把这场政变的罪名只放在赵高一人身上也是不公平的,最起码是不准确的。

下回请看老蒋读秦亡汉兴史之四《巧舌如簧》。

蒋国良,改于2018.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