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

同学,进群了吗?

伴随着花样百出的录取通知书而来的,除了愉悦的心情,还有一个熙熙攘攘的新生群。有人不堪吵杂,果断屏蔽的同时,也有人在里面斗图水群,玩得不亦乐乎。

新生群的本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交流平台,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取经讨教,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能及时获取信息和贴士。有时还能在里面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增强归属感。

但是,这凝结着美好愿望的新生群,却在不知不觉间被添了油、加了醋,发出一股又油腻又腐朽的酸臭味。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

掺进来路不明杂质的新生群,真是分分钟让人不想上大学了。

新生群的丑陋油腻八大招,你曾经中过几招?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3)

爆照是假,勾搭是真

“新人进群请爆照”

油腻新人群最常规的套路,莫过于一见到有新人进群,就大喊的那句“新人进群先爆照”。

死死盯着群人数增长的学长,就像衙门前十二时辰驻守的小吏,一见到头像或昵称像是个女生的新人进群,就开始大肆起哄要求爆照。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4)

如果觉得这只是一种略显粗暴的欢迎方式,小新同学不禁为你的天真烂漫捏把汗。

爆照是虚,强撩是实。你以为爆照只是为了大家熟悉,拉近距离。实际上,动机不纯的人可能早已为你的外貌打了分,盘算着要如何扮演好学长的角色,伪装成性格好的帅哥学长,引诱入世未深的学妹飞入他的捕虫网。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5)

我呕了,你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饿狼上身的学长。同样在暗处守候的,也许还有内心打着同样的小九九的学姐。一些主动疯狂爆照,暗示自己单身的学弟学妹,心里大概也有将自己迫不及待地推销出去的想法。

堂堂新生群,成为目的暧昧不清的婚恋交易批发市场,真不知是线上红娘网站的悲哀,还是关注学生优生优育工作的辅导员的磨难。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6)

认识美女是新生群的目的吗?是我我也踢。

当然,这嘴皮子游戏也并非毫无价值的。有的人还没开学,已经在新生群里勾搭上,在一起了。

这种社交童话,我们只能祝愿他们有个幸福美满的结局。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7)

大学微商第一人

“二手洗衣机了解一下”

初到学校,对环境和交际都一无所知的新生们天然成为了各种兼职电话代理、电器代理的猎物。

在搬宿舍的一片混乱中,伺机而动的校园大使们开始以关心学弟学妹的生活为由,在宿管阿姨的火眼金睛之下以各种花样潜入宿舍楼,开始一年一度的割韭菜运动。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8)

这波运动,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新生群里,广撒网让大使们的收割效率更高。

他们先是跟新生唠嗑聊家常,在以活泼的表情包和勤恳的态度赢得学弟学妹的信任后,终于渐渐露出了真实的意图。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9)

以前递的是花花绿绿、美术水平不咋地的宣传单张,里面印有大小家电的价格,跟大润发的每周优惠指南有九成相似。现在发的就是零成本、但情深意切的销售广告了。

这一届师兄师姐,卖的东西更丰富:

卖“刹车有点旧的自行车”“质感很好的电热水壶”“八成新排插”等二手货品是为自己的旧投资回点血,只要东西定价合理,也算是两家欢喜。

但是,以小号进入新生群钓鱼卖电话卡、英语报纸、银行信用卡的,就是赤裸裸的新生专享推销套餐了。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0)

做个新生群管理员,真不容易啊

让学长学姐不卖东西是不可能的,新同学们在大学的第一课,大概就是学会辨别良莠,学会拒绝吧。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1)

吹水装逼,请出门转右

“也不知道你们水平怎么样”

“语言艺术就是一切”的新生群里,总有一群看似实力超强,不屑与普通同学为伍的活跃分子。

在他们的言语间,明显流露着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试图在素未谋面的时候,以气势压倒对方,赢得全群的焦点。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2)

比tony老师还要耀眼的巨星,就在新生群里。

新生群就是一面镜子,让你知道当年有多弱智。爱吹牛的人,上至老学长,下至小学妹,跨越年级阶层,不分你我

关于吹牛的内容,在运动领域分布最广泛,颜值、智商次之。

吹牛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直接说自己厉害的是一种,常见的名头有“五角场库里”“大学城安东尼”“x大吴彦祖”之类的,也有进群就大肆宣扬自己看不起本专业,大二一定要转走的类型。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3)

还有一种,是以表情的方式表达自满情绪的。

那些每句话结尾都带着哭笑不得emoji的人,表面是在谦虚,为自己营造人畜无害的谈话态度,其实还是在透露着自己的嫌弃,仿佛在说,“和你们说话,真的好费劲啊”。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4)

小新同学一个小建议:那些打球真正牛的人,第一句对白总是一样的——“我不会打”。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5)

我是进了个卧底接头群吗

“dbq,bhys,drl”

00后有独特的语言系统早已不是秘密了,dbq、ssfd早已出圈,在95后叔叔阿姨那边广泛使用,但真正困难的,是四个字以上的句子。

变化多端的拼音首字母组合,可以幻化出无数种意思,在没有任何语境和标注之下能看懂的,才是合格的同龄人。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6)

drl,还是你们保密工作做得好。

那些看着满屏字母满天飞的大哥大姐们,虽然账号还在群里,精神已经被排挤了。看看00后的聊天记录,真是将文字极简主义发展到顶峰,也将非同龄人隔绝在互动之外。好好说一句中国话,好像有点难。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7)

用字母堆砌而成的沟通高墙,不是老人家们努力爬,就能爬得上去的。95后和00后,终究是两个年代的人。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8)

这是新生群还是黑社会?

“这边是校会,不是院会哦”

本来以为,新生群只有一个,大家和睦相处,谈笑风生。

没想到,表面的风平浪静,底下的水竟然这么深。

在新生群发志愿者招募广告,要注明自己的组织是校会还是院会,一方面可以说是为学生提个醒,另一方面就是赤裸裸的抢人大战了。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19)

更有甚者,还注明加入志愿者能帮进学生会。连学生会都需要内推了?这赤裸裸的乱象,血淋淋的竞争,小新实在看不懂。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0)

本来就对情况不太了解的同学们,只能在群里看到铺天盖地的社团宣传,花样百出的拉人进群,划分自己的地盘,却没有人静下心来,为他们解答疑问,提供有用的信息。

还有这样的新生群,我进了又有何用?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1)

学习很苦,但我不需要心理建设

“大家来看看,这是今天新鲜的青蛙”

除了一心在学弟学妹身上刮油水的,还是有真心诚意关心他们学习的学长学姐。

大学学习还远远没开始,学长学姐们就抱着一颗滚烫的求学之心,以过来人的老到姿态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了。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2)

信息院新生群,早早成为小众版的C语言讨论区,师兄师姐以讨论代码为名,行教师弟师妹做人之实,除去某些自吹自擂的油腻时刻,也算是有益身心的学术讨论。

电影社团群摇身一变成为摄影器材分享群,表面上在讨论业务,暗地里其实在炫富。谁的器材高级,也别管实操水平如何,马上推荐成为群管理员,风头一时无两。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3)

医学院的新生群,突然扔了好几张解剖青蛙的图,吓得毫无准备的新生额头出汗,美其名曰心理建设,但小新怀疑你在搞恐吓,而且有证据。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4)

你的好作息,其实雨我无瓜

“又是我第一个说的早安”

每天清晨一朵盛开的荷花,配上闪闪发亮的“早安”二字,本来是中老年人问候的独特方式,虽然叫不醒群里的年轻人,但只要贴图挂在那里,对群里的年轻人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警示作用。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5)

随着养生风潮的兴起,中老年人的优良习惯也顺利传递到年轻人手中。一个几百人的新生群,在最初的热闹散去时,剩下的就是每天孜孜不倦的早安问好,集体跑步进入中老年。

世界上本没有早安群,新生群人多了,自然就成了早安群。每天在群里问好的人,是优良作息的接班人,是划破QQ群宁静夜空的星辰。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6)

这位同学的起床时间,在群里已经失去竞争力了。

但说实在的,大家连面都没见过,你的作息,我真的不太在乎。也许早安群的存在必要,就在于让各位同学互相了解作息,避免在选择宿友时踩中雷区。

什么,你的舍友不能自选?那小新同学真的想不到,早安群还有什么意义了。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7)

这车速太快,我接受不了

“同学我们开语音吧”

进入新生群,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说第一句话,而是判断那些蜂拥而至的好友邀请,哪个该加哪个不该加

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打了照面也不知道,甚至还可能在饭堂因为插队而吵过架的人,真的值得在好友列表上占个坑吗?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8)

每个新生群都一定有几个特别活跃的人,每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还热衷于组织各种线下面基活动,基本上全级的人就算不认识,也一定听说过ta的名字。

这种同学,可能是天生自来熟的热心肠,也可能是有点小事都要截图聊天记录公告天下的抓马queen。在群里聊天太激烈,一不小心爆发“内战”,群主还得被拖出来赔礼道歉。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29)

还有那些和爸妈每天聊电话都嫌麻烦,在新生群里认识几天却起哄着要语音聊天的人,说好的接电话恐惧、社交距离都被一键磨平。

不过,最刺激的新生social群,还是有学生家长在其中潜伏的那种。

有了这些人后,你永远也不知道,在你语气激昂地在群里发表意见、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的时候,会被多少同学的家长在家族群里截图diss。

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从新生群里窥见)(30)

【欢迎留言讨论】

进了新生群后,

你的入群体验如何?

撰稿 | 隋昊然

编辑 | 秋裤

排版 | 阿明

* 未标注来源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首发于《新周刊》旗下公众号“有间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