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逼真的服装化妆和道具,严整的城坊布局,让人耳目一新的语言,高度还原了万国来朝、歌舞升平的盛世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人物身份分析(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何监原型)(1)

贺知章

除了服化道的考究,剧中人物也皆有原型。其中看似垂垂老矣不得志的何监,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他不仅得到了善终,一生还是顺风顺水,既有天子赏识,又得高朋满座,可谓人生赢家。

最长寿的诗人 为官五十载得善终

我们所知道的贺知章,是留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人贺知章。殊不知,他还是经历初唐、盛唐的四朝元老。

贺知章年少时就以诗文成名,大概三十六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并高中状元,是浙江史上第一位有所记载的金科状元。

唐朝进士跟后世不同,录取人数极少,很难考中,素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贺知章三十多岁就能中进士科状元,绝对属凤毛麟角。

更为难得的是,在五十就算高寿、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贺知章活到了八十六岁,在唐代那可要算是真正的老寿星了。

更更难得的是,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做了50年的官,别人都是伴君如伴虎,他却一直是皇帝跟前的红人,连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有什么事都要听听他的意见。

开元十三年的时候,唐玄宗准备率领百官前往泰山封禅,但祭祀时间一时难以决定。朝堂上,一派大臣主张清明封禅,一派主张开国之日封禅。当唐玄宗询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时,贺知章来了一句,封禅之事贵在一颗为民之心,何必拘泥于时间呢?这个建议非常有见地,既解决了祭祀时间的问题,又夸了唐玄宗一心为民是个贤主,深得帝心。之后一路高升,唐玄宗又让贺知章兼任太子右庶子、太子侍读,这可是未来国君的班底,寻常人抢都抢不到。

贺知章86岁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中遨游天宫。醒来后他算算,在京城待了快50年了,或许真的该走了,于是他打算辞官归乡。

长安十二时辰人物身份分析(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何监原型)(2)

少小离家老大回

尽管很不舍,但唐玄宗还是批准了贺知章的辞职信,并做出了细致的安排:为贺知章的宅子亲笔提名“千秋观”、把贺知章的儿子提拔成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以示皇恩,更大的荣耀是“帝赐诗,皇太子、百官践送”,为贺知章摆酒宴践行。这才是皇恩浩荡啊!

84岁遇到李白 送他“谪仙人”称号

盛唐之际,人人都爱贺知章。上至皇帝亲族,中是百官士大夫,下至和尚道士下里巴人,论朋友圈,贺知章说第二,无人敢说第一。

尽管结识的达官贵宦不计其数,但是贺知章最赏识的却是才华横溢而没有功名的李白。

贺知章在84岁的时候遇到了李白,可以说是他人生中遇到的最后一个知己。那时的贺知章是太子的老师,既有官职,又有声望。而此时的李白,尽管已四十多岁但还籍籍无名。

李白得知老头是当朝权臣贺知章后,就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与贺知章看,贺知章看到开头写了“蜀道难”三个大字,一下被吸引了。再往下看,诗句的开头更是引人入胜: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贺知章一看这诗歌的气势,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整首诗,读罢激动地拍着李白的肩膀说:“你就是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哪!走,我们喝酒去!”

此后,李白的“诗仙”称号便随贺知章之口传遍朝堂四方。最终因为贺知章的举荐,李白做到了翰林待诏。直到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才把过于狂放不羁的李白“赐金放还”,给足了贺知章面子。

李白一生放浪不羁,素以高傲而闻名,很少有他称许的人,但对贺知章,他却尊重备至。在李白长安生活的三年中,他和贺知章、崔宗之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在一起饮酒作诗,时人称他们“酒中八仙”。

不拘小节 这样的贺知章人人爱

除了是官员和诗人外,贺知章还是一个书法家。他擅长写草隶,作品被当时的爱好书法之人争抢收藏,但是迄今为止他的书法墨迹很少,传世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听说还有一些作品流传到了日本,他的书法对晚唐和宋人的影响巨大。他的草书《孝经》艺术成就极高,是唐草中今草与狂草桥梁之作。

长安十二时辰人物身份分析(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何监原型)(3)

孝经

大唐是一个开放的盛世,涌现出了无数诗人和佳话。包容、浪漫、潇洒是这个朝代的底色。贺知章身为朝中大员,但并没有沾染官场习气,生活中不拘小节。

贺知章爱开玩笑,没事就爱喝两杯小酒,常常一个人不乘船、不坐车,骑着一匹马,醉醺醺地在长安街上信马由缰地走。有次因为醉酒直接掉进井里。吃瓜群众围上前,唯恐老人家零件有了闪失。谁料贺知章摔那么惨却在井中鼾声如雷。杜甫甚至为此作诗“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在唐朝这个不缺才华的年代,贺知章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做了几十年太平官,尽忠职守,毫不懈怠;他喜好交游,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亦与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交好。

若以现代标准而论,贺知章就是典型的健全人格,智商情商俱佳,心理健康,教养修养双优,故被时人评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