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想回家住”。老伴坐在那老掉牙的木椅上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1)

“五一”节,趁着孩子们放假,我和老伴回了趟老家,已经十二年没在老家住了,但是感觉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温暖甚至有些亲热,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留下我童年时的快乐,青年时的踌躇以及成年后的披荆戴月。

院子里长的到处是野菜,显得有些生机,又显得有些颓废。院中的一切都是数十年更迭变化的记忆,留下从童稚到花甲之年漫长岁月的无限回忆。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2)

上图的这张四联柜子是我50年前的作品,那时初学木工,记得那天晚上做这个柜子的柜门,不小心,把手碰了一个大口子,流血不止。想找大夫去包扎一下,走到大夫家门口,看人家已经熄灯睡觉了,站在那门口犹豫了一会,没叫门,转身回家了,第二天,大夫的老婆满街里逢人便说:昨天晚上不知怎么回事,他家门口有一大滩血。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3)

上图有点乱,看见那个躺柜了吗?在上世纪70年代那可是非常流行的物件,也是我结婚前自己制做的,这个躺柜的所有木料都是姑姑家支持的,那时我们家穷的是真正意义的家徒四壁,写到这里,姑姑那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不胜感慨,人常说睹物思人,那物件真的就是永恒的记忆。

记得这躺柜的制作对我这个初学木工活的新手真真是个考验,单是把那些两米多长的窄木板粘成一整块就决非易事,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老婆对这个躺柜喜爱有加,每天都擦拭的明亮如镜,一如她那爱干净的性格。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4)

灶膛里的火烧的木柴噼啪噼啪的作响,看着那熟悉又有点陌生的烟火,徐徐升腾的热气,仿佛又回到终日劳作烧柴做饭的从前。锅里面热着从城里拿回来的包子,原计划也是中午在老家吃饭,前一天特意准备了比较省事的包子。

古老的,沿袭了几千年的点火做饭方式似乎已渐行渐远,夕阳晚霞少了袅袅炊烟的陪伴,也显得有些孤寂。现代化的进程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许多以往,越来越多的场景成了记忆中的往昔。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5)

这个土坯炕,即使在我们村里恐怕也没几个了,尤其是那宽宽的椿木炕沿,光滑如镜,喜爱有加。现在倒是不舍得扒掉它了,晚上的一灶柴禾,就是一夜温暖的被窝。等到老了,归来时,它或许还是个实实在在的宝。

院子里一阵大喜鹊的鸣叫扰乱了我的沉思,抬眼望去,一对大喜鹊站在柿子树上对着屋子鸣叫,似乎我们的到来扰乱了它们的平静,如此,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对大喜鹊确实很有好感,记得那年儿子“五一”结婚,春天院子里不高的杏树上竟来了一对大喜鹊搭窝住下,还产了一对小喜鹊,那年,为了不惊扰这家喜鹊,树上的杏都没摘。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6)

这对木箱子是老伴的陪嫁,四十多年了,完好无损。当年也算是比较讲究的物件了,因为它下面带有箱托,当初也是老婆的心爱之物,不知老伴现在看到它会作何感想。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7)

对于城市好还是农村好,老伴和我意见是相左的,我是坚定的老家派,声称将来死也要死在老家,在心底从没拿城里的楼房当家。尽管在城里我和老伴有单独的一处住房。

老伴则不然,感觉她真的抛弃了老家,多少年来她对老家只字不提,似乎老家是她的伤心之地而无可留恋。也许是冬天冻了冰的水缸让她心寒意冷,也许是夏日的阴雨湿柴让她难以为炊,也许坑洼泥泞的道路让她行走艰难,也许日晒雨淋的田间劳作让她心生厌倦,也许……。

如今,新农村的建设让这一切都变了样,村里所有道路都实现了硬化,家家通了自来水和天然气,冬天都是用电取暖,如今,过个麦秋就如同去小卖部买趟东西那么轻松。翻天覆地,今昔非比。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8)

老伴认真地拔着院里的野菜杂草,我说:“别拔了,过些天还这样。”老伴不理,继续她手里的活,似乎极力想把院子恢复成以前在家时的模样。

夕阳西下,赶往回城的路上,车水马龙。这次的老家之行,让我最不可思议的是老伴态度的转变,180º呀!坐在那老掉牙的木椅上竟然说出“还是想回家住”这样的话。

我有些奇怪,但很快又自我否定,因为,从一进门看她摸着那棵粗壮的香椿树说:这树长的真快呀!栽的时候只有手指粗。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9)

就是那一刻,从她那表情,从她那爱怜的眼神,再看她拔院子里野菜杂草是那么的认真,我就感觉到了原来她对老家的眷恋,也是那么深情。也许,在她心里从来就没改变过。

想回老家住,谈何容易呀!今年暑假过后,二孙女才刚上一年级,任重而道远啊!

你都忘不了你的老家(你还眷恋你的老家吗)(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