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一天下午,北京琉璃厂荣宝斋。

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的电影(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1)

50年代末的琉璃厂

位于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是一家老字号店铺,主营文房四宝,也收购各类书画古玩。这一天,几名伙计正在店里忙活,就看到一个背着包袱的年轻小伙子走了进来。店里的伙计也算是见多识广,见这名小伙子穿着破旧,进店后四下环顾,显得有些胆怯,就明白他应该是穷人家的孩子,不是来买字画的。

果然,小伙子犹豫了一会儿,慢慢走向了收购柜台,小声对伙计说,自己是来卖字画的。说完,小伙子打开了包袱,但里面并非什么字画,而是一堆碎纸片。伙计凑到跟前看了看,碎纸片上确实有字,但要说这是“字画”,有些太勉强了吧。

不等伙计开口,这名小伙子忽然说:“我想卖1000元……”伙计以为听错了,赶紧问:“什么,你说1000元?”小伙子点了点头,丝毫没有可以还价的意思。

1963年的10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那时候猪肉大约8毛钱一斤,普通学徒月工资只有20多元,普通职工月工资在30元至60元之间,8级工一个月才能拿到90多元钱。

所以,这一堆碎纸片报价1000元,店里的其他人都愣住了,他们纷纷围上来,议论纷纷。小伙子不太好意思了,涨红了脸不知道说什么好。伙计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也明白,字画古玩这一行当,一个字值一千元都有可能,无价之宝多着呢。

伙计并没有赶走小伙子,也没有嘲笑他,而是先让他坐下稍等,这么大的价钱要找专家来看看才行。


伙计要找的人,是书画鉴定大师杨仁恺先生。

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的电影(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2)

国家文物局“七人鉴定组”,左三为杨仁恺先生

杨仁恺先生是书画大家,解放后担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平时一直住在沈阳。杨老先生每次来北京办事,都不喜欢住宾馆,而是直接住在荣宝斋。鉴定书画作品,杨老先生绝对是首席专家。

这一天,杨老正好住在荣宝斋,此时正在睡午觉。伙计轻轻叫醒他,说前面来了个小伙子,一堆碎纸片要价一千元。杨老一听,也有了兴趣,敢这么要价,说不定真是好东西。于是,他起身来到前面,顺手拿起了一片碎纸。

杨老只是扫了一眼,不禁脱口而出两个字:“米芾!”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意思,杨老轻声问他:“你从哪儿来?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年轻人赶紧回答,自己来自哈尔滨,这堆碎纸片是家传的,父亲还因为它们丢了性命。本来一直珍藏着,现在自己考上了大学,家里太穷,才拿出来换钱的。

说完这番话,小伙子又强调了一次,这堆碎纸片要价1000元。杨老笑了笑,扭头对伙计说:“照价收下!”之后,杨老还专门叮嘱小伙子,回家之后再看看,如果家里还有这样的东西,再拿过来。年轻人拿着1000元钱,高兴得连连点头,好像害怕伙计后悔一样,匆匆忙忙就离开了。

见年轻人已经走了,杨老赶紧整理这堆碎纸片。看似杂乱无章的碎纸,杨老一片片地拼在了一起,越拼越高兴。这堆碎纸还没拼完,杨老就兴奋地叫来伙计,让他马上去请老朋友张珩。张珩也是文物界的权威人物,且非常喜欢米芾的字,他来了之后只看了一眼,就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

两位文物界的专家趴在桌子上,一片一片的拼接,很快就让碎纸片显现出了真面目。他们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竟然是米芾的草书卷《苕溪诗》。


这堆碎纸片,是百分之百的国宝。

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的电影(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3)

《苕溪诗》局部

因为战乱,《苕溪诗》早已从故宫遗落民间,失踪了很久。万万没想到,它竟然在此时忽然现身。不过,拼凑之后发现,全卷中有8个字残缺。后来,这幅字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经过修复之后,把缺字勾勒补齐,让这件珍贵的文物重现光彩。

小伙子留下的那堆碎纸片,不仅拼出了《苕溪诗》,还拼出了其他三十多件作品,其中包括苏轼的《题李公麟三马图跋》、陈珀的《自书诗》等珍品。小伙子的这个包袱,简直是一座文物宝库,1000元就买了下来,实在是太值了。

那么,这些国宝怎么就成了一堆碎纸片,小伙子是怎么得到的呢?这其中,还有一段传奇往事呢。

原来,小伙子名叫官保,他的父亲名叫官非其,曾是张学良手下的一个副官。当年官非其跟着张学良来到西北,就觉得东北军大势已去。“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软禁,官非其认为自己前途渺茫,就悄悄离开部队回到了东北。

因为害怕被抓回去,他没有回老家,而是躲在辽宁本溪的一所学校,当了教员。抗战胜利后,官非其觉得自己应该安全了,于是决定回哈尔滨看望妻儿。他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之后就和同为教员的涂时安结伴而行。

当时东北也比较乱,两人走走停停,几天后来到了长春。官非其心想,自己还是第一次来长春,不如停留一两天,四处逛逛,给妻儿带点礼物。涂时安也觉得这些天走累了,可以在长春休息一下。

于是,两人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吃了点东西,就出门逛街了。走着走着,两人来到了旧货市场,因为时局混乱,来卖货的人很多,市场里非常热闹。涂时安看地上摆的都是破破烂烂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官非其却很有兴致,不停地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宝贝一样。

忽然间,官非其停在了一个地摊旁,盯上了两堆碎纸片。官非其看了又看,索性蹲下来,和摊主攀谈起来,最后两人达成交易,官非其花了20块大洋,连包袱一起,买下了这些碎纸片。


涂时安都看呆了,20块大洋就买了这些东西?

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的电影(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4)

民国乱兵抢劫财物

当天晚上,两人回到旅馆,炒了两个小菜,坐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之后,涂时安好奇地问,这些碎纸片为啥这么值钱。官非其小声说,其实这些都是皇宫里的字画,能拼接出来,再找个工匠装裱一下,随便一件都能卖个万儿八千的。

原来,当年溥仪被赶出故宫的时候,带出来了很多珍贵字画。后来,溥仪把这些文物带到了长春,伪满洲国垮台的时候,他急着逃跑,这些字画就没来得及带走。那时候一片混乱,乱兵涌入溥仪的住处,想要抢一些好东西。

但是,乱兵基本上没啥文化,觉得画才值钱,字没啥用。所以,很多字都被撕烂扯碎,扔得到处都是。有些人来得晚了,发现好东西都抢走了,就把这些碎纸片装进包袱里,到外面随便几个钱卖了……官非其怎么说也是张学良身边的副官,虽然不太懂字画,但很清楚这些东西非常值钱。

官非其喝了点酒,越说越兴奋,涂时安听得心痒痒,动了杀心。过了两天,他们一起乘火车回哈尔滨,趁着半夜,涂时安把官非其骗到了车门处,陈其不备,猛推一把。可怜的官非其,摔下火车当场死亡。

涂时安回到哈尔滨老家,过完年又回到了本溪,学校的人问官非其去了哪里,他说自己并不清楚。那个时候兵荒马乱,学校的人也没有寻找,几个月后都淡忘了此事。


但是,官非其的妻子还惦记着丈夫呢。

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的电影(1963年穷小伙一堆碎纸片)(5)

民国警察押解死刑犯

过年前她就收到了丈夫的信,说很快就会回家,这一晃都过完年了,怎么还没有消息?妻子担心官非其出了意外,就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本溪的那所学校。

学校领导一看是官非其的妻子,赶紧说明了情况,大家都觉得有些奇怪,就找来了警察。学校里的人都能证明,官非其是和涂时安一起离开的,警察开始追查此事。涂时安毕竟是个教员,一开始百般抵赖,吓唬两次之后,他就全招了。

最后,法庭判处涂时安死刑,直接枪毙了。至于那个装满碎纸片的包袱,则还给了官非其的妻子。

官非其的妻子也搞不懂,丈夫竟然为了一包碎纸片丢了性命。但是她觉得,既然涂时安能为了这些东西杀人,说明这东西很值钱,于是回到家就收藏了起来,从未告诉别人。

后来,官非其的妻子一个人抚养儿子长大,也是十分辛苦。解放后,儿子官保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顺利考上了大学。但是,去上学需要各种费用,家里没有男人挣钱,一直都吃了上顿没下顿,去哪弄这些钱呢?

此时,官非其的妻子才想起来,让丈夫丢了性命的碎纸片,也许能换一些钱。于是,她才把碎纸片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儿子。之后,她把包袱交到了官保的手中,叮嘱儿子这是以后上学的费用,想办法卖掉,不能少于1000元。

官保看着这堆碎纸片,心里想,谁会花1000元买这些东西呢?不过,为了能去上学,他只好想办法去找买家。在哈尔滨和沈阳,很多人看了之后,都嘲笑官保想钱想疯了。官保没有办法,只能来北京试试运气……

假如官保这一次再碰了钉子,说不定就会直接回家,这堆碎纸片,可能就真成了“废纸”。幸好遇到了杨老先生,一下子就看出了这是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