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每当晚饭后,倒垃圾是我的日常操守:一手抓餐后,一手抓杂物。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过了元宵节,传统意义上的新年就成了旧年,又到了年后搞大扫除的时候。

这年头,垃圾也升级了,如同家长里短一样:少,则是新闻;多,则是生活。垃圾桶外满目疮痍,什么沙发、桌椅;电视机、洗衣机;衣服、窗帘;盒子、罐子;报纸、杂志;高尔夫球杆,凋零的鲜花,还有舍得、五粮液、威士忌酒瓶等,诸如此类,看着也是心疼:这么好的东西就被革命了,还如此坚决?周遭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句网络流行语叫“断舍离”,它是吃瓜群众的一种处世态度。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生命中无缘的人;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不就是收拾屋子、整理房间、摆正位置,说得这么玄乎干嘛呢?是的,除了舍不得扔掉我这张老脸外,其余说的全是扔!扔!扔!

断舍离到底是什么鬼(断舍离究竟是什么梗)(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的“断舍离”修到哪级?睹物念旧,是每个人生命过程中特有的情感之一。生活的多维性是由无数个选择所构成,而且是不断精进的过程。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整理出来一大堆平时用不到,但是又很舍不得丢掉的东西,细腻的你踌躇再三,最后,还是纠结地缩了回去。你看看你家里的每一件物品,哪样不是你选择让它进来的?你做出的每个选择,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你家里的每样物品,当初就象燕子衔泥筑巢,都代表着你的形象与品位。要“断舍离?”很难的我跟你讲,因为有些东西是真的舍不得!就像我家的“三五牌”台钟,那还是老单位内卷时摇号得来的,老而不朽,死而不僵,至今运转了四十多年还在嘀嗒不停。

只有真正经历过困苦的人,才会从骨子里对物质产生敬畏感!我们这茬人,年少时正处于经济匮乏的年代,到日后长大成家之时,都深感用度之艰难。从小的方面说,一只脸盆、一只热水瓶、一只搪瓷杯,都是家中的刚需,一旦磕碰,心疼又肉麻。那时候的上班族,穿着工装,一双老K皮鞋,骑着老坦克,戴着鸭舌帽,迎着朝阳,送走晚霞,还时不时挥动下手臂,看一看走得不怎么准时的手表,唯恐他人不知道自己是工人阶级。

或许在这个世界上,最公平也最让人无奈的恐怕就是时间了。为了抓住时光的影子,人们总是喜欢把一些没用的东西赋予特殊的意义。与这些物品紧紧黏在一起的就是对旧时光的依恋与不舍。

说来惭愧,我不是传说中的那种凡尔赛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退休前在国企上班,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那种上海爷叔。以前有许多银行卡,有单位发的,有跟风办的。过去二点一线,现今宅家蜗居,问我自己,真的需要那么多张银行卡吗?还有,台式电脑从联想WIN95,到惠普,到戴尔,到笔记本,到平板,换了一茬又一茬;还有旧数码相机N只,旧手机N只,旧手表N只......,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一路用来,相伴了大半辈子。现今,早已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如VR眼镜,AI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纳米模块,元宇宙等尖端技术,日新月异。这一些,除了留着做文物,还想做啥?

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人一世,物一世。几十年之后就静静地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无影无踪,这也是所有人的宿命,留作一、二件念想的物品足够了,其它不用的东西,适当的时候需要“断舍离”。唯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清新,通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