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版权归迪士尼后,新拍的三部口碑着实一般,尤其是《绝地归来》基本是毁了。但另一方面,衍生的剧集则是收视口碑双赢。《曼达洛人》两季精彩不说,新出的《波巴费特之书》属于《曼达洛人》的衍生,同样口碑不俗。

乔治·卢卡斯是黑泽明的迷弟,《星战》很大一部分上采用日本剑侠片的元素,融入东方神秘主义,然后再合上西部片的风格。所以说老《星战》是大杂烩,也没问题。而随着时间沉淀,电影外的 大量的小说、动画、游戏让星战的世界更广大,星战世界的多元性,让星战不仅是“光剑”。

外国人眼中的星战电影(什么是电影的质感)(1)

《曼达洛人》证明了,离开了带有神秘色彩的绝地武士,“星战”故事也可以有很好的延展,故事甚至可以更精彩。《曼达洛人》是披着星战科幻风的西部片 公路片,《波巴费特之书》则是西部片 黑帮片。

外国人眼中的星战电影(什么是电影的质感)(2)

不管是观看《曼达洛人》还是《波巴费特之书》,都不由得想起一个词,质感。质感这个词如今似乎用的非常多,比如经常形容什么什么设计很有质感,某某数码产品、马克杯什么的也很有质感,甚至看篮球,会觉得麦迪打球的观感飘逸潇洒,行云流水捕捉痕迹,但相比科比,要位、背身、晃动、投篮,轻盈流畅,但一招一式干净利落,充满力量,就感觉科比的球技比麦迪要有质感。

外国人眼中的星战电影(什么是电影的质感)(3)

所以有时候用到最后我也不清楚“质感”啥意思了。

百度词条这么解释“质感”: 在绘画、版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中,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明暗及相应的笔触、刀法、用光,可以真实地表现出对象所具有的特殊质地,如皮肤的柔嫩或粗糙、首饰的光泽、玻璃的透明、钢铁的硬重、丝绸的飘逸等等,使人产生逼真之感

以电影而论,

《星战前传》就没有质感,宏伟精美,但缺乏真实战争和战斗的力度。

《黑客帝国》的观感也不叫质感,过于酷炫丝滑。

《美国队长2》就很有质感,具有谍战电影的紧张情节,以及拳拳到肉的打斗,相对的《钢铁侠》系列、《雷神系列》就没有这种具有颗粒感的情节画面。

总结下,动作戏展现出的力度(战斗的表情,动作的真实,合乎环境的反应),人物在环境中表现出的情感(惊恐、紧张,悲伤),场景的真实(建筑的材质,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完整,路人群体角色行为的丰富),构成了所谓质感。

之前有写到过:

科幻作品是自带美学光环的。外在的表象就是浩瀚的星空,威严的建筑,宏伟的飞船,还有华丽的机甲装置,那种存在于宇宙时空间的故事,天然存在一种史诗气质。内在的,则是在更宏大的视角下,展现出面对虚无的思辨,面对毁灭的勇气,星空下的爱情,战争中的友情,可以说科幻世界很容易营造出一种崇高美学。

这种科幻美学可以表现为那种“太空歌剧”,也可以衍生成一种“西部太空”。说回《曼达洛人》和《波巴费特之书》,呈现出的画面,辽阔荒凉的荒野,喧嚣杂乱的酒馆,都极具真实感,但科幻题材中那些夸张机器、古怪的外星民族,又多了不一样的观感体验。动作戏,不似那种飞天遁地,更像老派动作片那种硬汉场面。这就很有质感。

假如没看过星战电影也不妨碍观看。《曼达洛人》丁贾伦可以想象成一位西部游侠,完成任务时因自己一时情感影响救下了一位孤儿,而后为了给孤儿找寻归宿,又是一番冒险,中途再路见不平做几件侠义之事。这种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日本剑侠片《带子雄狼》。话说《星球大战4》在叙事上也是借鉴了黑泽明的《战国英豪》。

外国人眼中的星战电影(什么是电影的质感)(4)

《波巴费特之书》中主角波巴费特,则可以看做是一位曾经叱咤江湖的豪侠,遭到意外后侥幸逃生。重新学习自我成长,然后重出江湖成为一方枭雄。这类故事,不管是放在西方的西部片,还是东方的武侠片中,都毫不违和。

《曼达洛人》是西部片 公路片,《波巴费特之书》是西部片 黑帮片。

再衍生一下,去年的科幻大作《沙丘》。《沙丘》也是属于我观念中的有“质感”的那种类型。

外国人眼中的星战电影(什么是电影的质感)(5)

电影《沙丘》中所展示的那种科幻史诗的美学令人惊叹,具有未来工业设计感的飞船,或者是具有古典风格的建筑,那种巨大且静默中所产生出的压迫感,让观众感受到故事本身对权力追逐的紧张。

《沙丘》的主题也是一个古典故事。不管是人物情节还是世界设定。比如主人公所在家族卷入权力斗争而被灭门,男主人公实为天选之子,然后联合其他部族进行复仇反抗。尽管是高科技的未来,打斗却又还原为冷兵器的斗争。

外国人眼中的星战电影(什么是电影的质感)(6)

为《星球大战》正本溯源,除了剑侠片、西部片,还得加上《沙丘》。

有意思的是,电影《沙丘》中的沙漠、巨兽、香料、沙漠土著,在《波巴费特之书》里又都有体现。这之间是不是又一次承袭致敬?

不过说真的,相较于《沙丘》那沉闷的叙事节奏,《波巴费特之书》和《曼达洛人》要好看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