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我抗日军民先后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不过当时我们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很多武器都是需要外贸和进口,很依赖于国际援助。在抗战前帮助国军组建德械师的德国因为同盟压力,停止援助国内抗战,而当时的英美又是日本的贸易伙伴,选择中立。因此在1938年,国内抗战到了最艰难的时候。而恰逢这个时候当时的苏联决定通过贷款的形式援助国内抗战。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1)

苏联援助的T-26坦克

于是依靠着苏援,国军在正面战场的昆仑关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抗日战场至此进入相持接阶段,可以说苏联老大哥的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国内抗战的压力。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当时的援助并非无偿,当初中苏签订的贸易协议里面规定是“以货易货”,说白了就是苏联给予我们武器,我们拿相应的资源去等价交换。

那当初这笔交易是如何进行的呢?苏联又援助我们哪些武器,我们又拿什么资源去换取武器呢?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2)

昆仑关战役时候的T-26坦克,隶属第五军

苏联援华

从1938年开始援华到1941年结束为止,苏联一共援助国军2.5亿美元物资,共分三次交付(不过实际上仅到位1.7亿美元)。而这一批贷款实际上并非是货币的形式进行,而是通过市场的价格,通过农矿产资源苏联手上换取军事物资,从1938年下半年开始,

国军陆续从苏联手上的购买了将近20个师的装备

飞机924架,大炮1140门,坦克82辆,轻重机枪9720挺,步枪50000支,子弹约1.8亿发,炮弹200万发,炸弹31600颗,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另外还有汽油等重要战略物资。(源自《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3)

漫画中的国军苏械士兵

而这一批物资极大地缓解了国军的武器空缺,特别是在重武器的飞机方面,让当时的国军在正面有和日军一战之力,而得到苏援之后的国军立马将其装备部队,分别装备了“第2、5、13、71和74军”,其中苏械的第五军在昆仑关大破日本刚军第五师团,而74军则是在上高和长沙会战中挫败了日本11军。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4)

松山战役中,远征军的苏械山炮

同时为了加强合作,苏联在这2.5亿贷款之外,还附赠了“援华航空队”和“军事顾问团”从1938年开始苏联志愿航空队就入华和日军作战,截止的1941年航空队归国参加卫国战争,合计派遣1100名飞行员,在4年的作战中,他们先后袭击了宝岛的日军机场和保卫武汉和日机作战,先后有200名飞行员牺牲,但也击落了各式日本飞机500架。而苏联的军事顾问团则是充当着国民政府的智囊团角色,在长沙会战中苏联顾问团就预判出11军的动作,从而确保了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苏联无论是对华援助物资还是人员入华参战,都让处于抗战低谷期的中国抗战迎来了曙光,也帮助当时的国军渡过了抗战最艰难时期。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5)

苏联援华航空队

矿产还贷款

而当时苏联贷款的支付条件,并非是世界流行货币——黄金,而是我们地大物博的国土中的矿产和其他农业和手工业产品资源。当时我们支付给苏军的农矿产品中包含了茶叶、皮革、丝绸、棉花、桐油等农副和初级工业产品,以及锡、锌、镍、钨等贵重有色金属产品等。

而原料清单来看苏联的目的很明确,茶叶和丝绸补充国内同等物资不足,桐油涂在武器上可以防水和防锈(展示我国也大量出口英美)。而有色金属中的锡、锌在航空和武器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钨则是穿甲弹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二战中随着坦克的大量使用,反装甲一直是各国军队研究的课题,而反装甲要靠好的穿甲弹,钨芯穿甲弹则属于穿甲弹的上品,不仅苏联觊觎,当时德国援助国军的时候也同样拿武器来换钨。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6)

在小作坊炼制桐油的抗日军民

和苏联物资从西北的大陆桥进入中国不同,我们抵给苏联的工业和农业原料的一般都是从海上启运,主要是通过香港、桂南和珠三角等港口(桂南会战后港口被切断)从海路经过英国货船给运往欧洲。不过在1941年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后,当时的矿产就只能从陆路分两条线进入苏联,一条线是黔桂线,主要走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不过因为运力所限这条线实际上运送的货物不多,后来则直接走川陕线,从四川到陕北,再从河西走廊到哈密交货。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7)

在西北公路上的援华物资

那么当时我们给苏联一共运送多少农矿产品呢?

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到1945年,当时的中国向苏联连本带利的偿还了:

钨、锑、锡、汞等矿产品53238.74吨;出口农副产品有:茶叶31486吨、绵羊毛21295吨、山羊绒304吨、猪鬃1l19吨、驼毛1026吨、生丝301吨、各种皮货5407000张(出自《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苏易货偿债相关史料》)

这些农副产产品的实际价值超过了的当时苏联的2.5亿美元的贷款总额,而这些农矿产品也很有效的资源了苏联国内生产所需。

抗战苏联援华武器明细 30年代苏联援华抗日(8)

在检查苏械装备的国军高层

不过在交易的过程中还是出现许多波折,一方面是二战开始之后,我们从境外的运输到苏联的农矿产品都是用的英法船只,除了昂贵的运费之外,他们在越南和缅甸等地经常遭到英国和法国殖民者的扣押,其主要原因为当时的特种金属英国也缺,所以也想打当时国民政府的注意。而另一方面,苏联有的时候也会赖账,在哈密和仰光交货的过程中,苏联有的时候会以的超过交货时间、矿产残次为由居首,或者收违约费用。

但整体而言,两国之间的合作还是很友好与和谐。甚至在合作的过程中中苏两国贸易人员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雨田君说

概言之,当时的苏联对抗日军民的援助,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实力,帮助国军在正面战场取得均势,以物易物从中国运送到苏联的农矿产品也极大的加强了苏联的生产,为他们卫国战争胜利,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而此次援助也是中苏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中重要的合作,这也预示着不得人心的日军注定失败的结局……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