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六种灵性真理(人生的才智和灵性要符合自然之道)(1)

人生,想要幸福,就别让功利心太重。如果爱贪慕虚荣,为了个人的私利就把朋友当垫脚石,当傻瓜的人,不会有人喜欢的,身边也没有真心朋友的,因为他把对他真心的朋友都利用完了,身边就只剩下那些勾心斗角。这一种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抱着很强的功利心。对他们而言,所有的关系都是利益交换的筹码,是为满足个人私利服务的。但他们可能忘了,没有哪个朋友会愿意一直被当成傻瓜。有很多时,好久不联系的同学和所谓的朋友突然联系你肯定没好事。功利心强的人一般较有心机,也大不会选择与一般人做朋友,人、事以利取之,敬而远之!生活,不是秀场,花拳绣腿终究抵不过一地鸡毛的纷扰。生活更像一个顽皮的小小孩,稍一疏忽就会让你诚惶诚恐,不得安宁。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试着调节,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就可以发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几米说:“有时候你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是自己站歪了。”可见,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并非就是真实存在的。自信心很重要,可以撑起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因为自信,所以热爱。良好的精神气,练就了敏锐的嗅觉,从而嗅得柴米油盐的味道,闻见泥土的芬芳,觅得花朵枝叶的馨香。因为自律,所以自信。生活因为有了欲望才会有动力,但是过于强大的欲望会让我们失去自我,学会把控自己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拥有驾驭生活的主导权,而不是被动地服从生活。精密而细致,是为精致。真正的精致,就是一边安然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一边沉浸着古典音乐的优雅和抒情;一边欣赏着草木拔节的风姿,一边听闻着孩童的嬉闹欢笑。真正的精致,就是在朴素的生活中删繁就简,远离不必要的琐事和压力,专注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定期对房间大扫除 ,清理出一些可有可无的物品,整理出不穿的衣物捐赠给需要的人 ,适时地拒绝那些没有意义的聚会邀约等。真正的精致,就是在断舍离中减轻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回真实的自己。真正的精致是有味道、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它是高度的自律的再现。净简而理智的生活方式,是精致生活的路径。时间如波浪,大浪淘金,最后留在身边的一定是珍贵的!在这个繁华俗世中,有太多的功利之人,他们自我,自私。在他们的人生字典中,就是唯我为大。为了自己的利益,宁可不要人格,工于心计走捷径,追名逐利,欲望膨胀,不惜一切满足实现自己的功利。许多人的功利和急于求成,都因为他们看得不够远。做人做事真诚踏实最重要,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通过功利心巧得,想要真正成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一句古话说得好,淡中生耐久。养性,养常性,立志,立恒志。孜孜不倦,是磨真功夫。坚持不懈,是养真习性。似有意若无意,炼的是真人品,无论好与坏能应对得起,培的是大容量。放下焦虑、功利,就像观日出,要等很久才看得到旭日东升那几秒钟的最美,我们又在急什么呢!都说灾难就如同一面照妖镜,在这次疫情面前,有人拿命捐,有人拼命贪;有人为了拯救生命负重前行,有人为了金钱坑害人命。有人在发国难财,有人却倾尽所有去帮助那些我们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他们就像黑夜里的一束光,让我们看到希望。让我们冷掉的心一点点再次温暖起来。我想谁都知道,我们国家1998年的抗洪挺过来了,2003年的非典挺过来了,2008年的雪灾挺过来了;如今的武汉,只要我们万众一心,这场灾难一定会过去的!愿春天早来,枝头满春,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正义和正直永远不会贬值,人人做到善良,无私,不求大爱,只要问心无愧,只要人人有爱心,人人有责任心,在大的灾难我们都能过去,大爱,正直永远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幸福和成功,是这个世界最难以量化的东西,只盯着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人,注定走不了太远。愿余生内心丰盛安宁,不苦大愁深,少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对每个人真诚,对每件事充满热情,相信这世上的一切事情都会慢慢好起来。梁文道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而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正是来自这种时刻。”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浮躁功利了。所有的事物都可分为三六九等,人和人之间少了感情的链接,多了利用和交换。功利性太强的人,有时不择手段,有时失去自我,以功利为首要,牺牲他人,造就自己。周围的人久而久之,就会生厌。如果这个人是领导,更是糟糕,大家都跟着疲于奔命。如果这个人处在上升期,他会“干掉”与他竞争的人。这样势必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功利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不是你的,莫强求。星云大师认为,做人要有企图心。但是,不要太功利,毕竟名利身外物,是你的,就是你的,你可以推辞,可以顺手而得,但不是你的东西,你还求他,与他人争名逐利,就有点过份了,失云了做人的根本。在这个社会中,要弘扬的是正义和公平公正,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利的人。这个社会,是要弘扬正能量的,莫因为功利,而失云了公平公正,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甘为人梯的人,也是需要大家认可和尊重的,在看待功利上,我们都应该看到在这上面付出的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有时成功,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这需要团队精神。曾国藩说过:利可共而不可独。你要想成事,不依靠团队是不行的,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在这个社会,团队中,你只是其中一份子,或者有时很重要的一份子,不要太过于功利,把团队能忽略掉,这样,是不会长久的。做人,要低调,要谦虚,要德高望重,并非计较个人的名利,一时的得失,换来长久的不信任,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人们的认可,得不偿失。我劝世人,莫为名利迷惑了双眼。还是真实一点,让自己走得从容不迫,“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境界?追逐名利本身没有错,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物质衬托,才能得到一种舒适自在,如果连最起码的物质都解决不了,谈何人生质量,更谈不上人生追求。但是一个人不懂得把握适度,在虚妄的追求之中丧失本性的时候,磨灭的也是天生的那一份灵性,最终不但让自己失去更大的利益,还会丧失那一份灵性,错失了更大的一份造诣。有句俗话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心是教化出来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很珍惜老祖宗的教诲,五千年教育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还有效果,代代都出圣贤人。我们现在为什么遭这样的难?家庭、社会的问题很多,因为不学老祖宗的教诲,学的是功利,“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国在争利;家在争利,儿子跟父亲争金钱,兄弟告上法院。所以从小增长孩子的功利心,这是毁了他的一生。但现在全世界都强调功利主义,甚至很多地方幼儿园就开始教竞争了。整部《论语》没有教一个争,“君子无所争”,教让。教忍让,脾气才控制得了;教谦让,才不会傲慢无礼;教礼让,才懂得恭敬他人。一个孩子处处恭敬人,处处跟人结善缘;一个孩子不懂得礼貌,处处跟人结恶缘。所以这个忍让、谦让、礼让是非常正确的教育。刚刚提到,可能一个心态对人生的整个成败、兴衰非常关键。人,每个缘分是自己招感来的。所以真明理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负完全的责任,他就不会去怨天尤人了,反而他懂得什么?自我反省。一个人遇到事情懂得自我反省,就增长经验,可能就化危机为转机、化悲愤为力量。但是假如一个人怨天尤人,都是指责,那很可能没事都变有事,小事都搞成大事了。我们看这句“颓惰自甘”。人,怨天尤人的人,容易颓隳自甘,自甘堕落;放纵欲望的人,容易自甘堕落;包括懒散的人、没有责任感的人,容易堕落。因为放纵欲望,欲似深渊,一定掉下去。那懒散的人,“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一个人每天睡觉睡到早上十点、十一点才起床,然后又不去找工作,在那里玩电脑,玩物丧志,结果就变成“贵族”。那个贵族叫“月光族”,每个月都花光光。还有一种叫“白领族”,白白领父母的退休金,自己很懒散,没有责任感。这都是“颓隳自甘”的情况。刚刚讲到这些现象,真的遇到这样的年轻人、小孩,容不容易处理?所以这个时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事实上很多问题为什么难处理?都是很严重了才重视,所谓“病入膏肓”,才觉得很严重。假如能防微杜渐,就不可能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比方说一个人很重视养生,他有没有可能得重病?一个人很重视孩子德行的培养,他的孩子最后行为会脱轨吗?比方父母很用心地爱护这个孩子,陪伴他成长,孩子第一次说谎,那个眼神一不对,马上父母就及时教育了。比方孩子第一次偷钱,脸上看不看得出来?小孩难免会起贪念,但是很用心的父母,看到这些征兆,可能他第一次偷钱就严重处罚,他以后不只不会偷钱,看到钱就很警惕。这就是防微杜渐,整个传统的教育特别重视预防,而不是已经形成很不好的习惯,然后再来调整。从前有一个人叫方仲永,他天资聪明,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来才华横溢的诗篇,而且他的诗主体分明,非常具有欣赏价值,可谓是一个神童,就连乡里的秀才都常常请他作诗,并且还会给他一些银钱。这本来是一个挺好的事情,既能发挥自己的聪明天性,又能以此谋取一些福利。这个时候,他贪财的父亲认为既然有利可图,那干脆就把他变成一棵摇钱树,批量生产,以此谋取利益。也正因为这一个教育方式的偏颇,忽视了对于他天性的发掘以及沉淀,让他失去了必要的累积过程和修身习性。后来的方仲永,逐渐的以赚钱为目的去写诗,最后荒废了才学,他的那一份写诗的灵性早已经被磨灭,写出来的诗早已没有了灵魂,已经毫无新意,更没有价值了。任何一个天生有趣的灵性,当沾染了太多的功利时,就会被磨灭的体无完肤,了无踪影。有的时候抛开功利,保持一份心性的纯净才有德行修养的深度,才有人生灵魂的干净。做学问的时候,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致力研究,如果在修养道德的时候,还不忘记那些成功与名誉,必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读书的时候如果只喜欢附庸风雅,吟诗咏文,必定难以有所收获。古人云: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性灵以全身。一个人的才智和灵性需要符合自然之道,用自我真性情去衬托和培养,才能够真正的深入和发掘。如果只是当做一时谋求财富的资本,那么这一份灵性便会更快的磨灭。因为一个人处心积虑的想从这个世界上赚取利益,必定会刻意迎合世人烦扰喜好,处心积虑的生活,最后适得其反,就如同方仲永一样,最后丧失了写诗的灵性。大家对中医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了解,在中医方面,德行越好的人医术越好。就是因为他的德行好,没有把太多的功利心,没有刻意的去迎合,也没有刻意的去赚取利益,他们的内心有一份纯粹,所以说医术必然更加精湛。而那些一味的以名利为目的的行医,最终一定会被自己的功利心所禁锢。一个人在社会上受诱惑久了,心里就会受到功利的浸染,充满机心,一味的处心积虑,甚至突破道德的底线,这一切的结果都会让自己的灵性污染,最终丧失。庄子就说这样一句话: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通达生命实情的人,不去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通晓寿命实情的人,不去做对寿命无能而为力的事情。保养身体一定要具备物质条件,物资有余而不能保养身体的人也是有的。保住生命必须先让形体不要离去,形体不离而生命已经死亡的人也是有的。世俗之人,有许多东西是超出自己个人能力和欲求范围之外的,明知能力有限,还费尽心机的去追求,最后不免陷入烦恼之中。要想真正的通达生命,必须要抛开这一切的执念,才能保持人生中最好的灵性,最终才能有更高的造诣。所谓功利心,指一个人对名利的欲望, 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功利心”一词褒贬不一,做人完全没有功利心,就会失去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但功利心太强却不一定是好事。当任何事情都和功利心挂钩,计较得失,你也会失去很多东西,譬如爱好、生活的乐趣、纯粹的快乐、自己的初心。所谓功利心,指一个人对名利的欲望, 也可以理解为进取心,“功利心”一词褒贬不一,做人完全没有功利心,就会失去目标和前进的动力,但功利心太强却不一定是好事。当今的社会风气浮躁,有些人急功近利,迫切的想要“脱贫”,明明知道升职加薪至少要几年的时间,却希望刚工作就能赚大钱,久而久之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在大学里,不少大学生热衷于考证,将证书视为就业的敲门砖,为了考试求职而学习,不可否认有些资格证在以后的就业中有作用,但盲目跟风考证,要花很多精力,不如多花时间在本专业上钻研。当求学的意义变得功利性,也对我们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追求短期利益,想赚快钱,很容易迷失自我、误入传销组织。当任何事情都和功利心挂钩,计较得失,你也会失去很多东西,譬如爱好、生活的乐趣、纯粹的快乐、自己的初心。新书上市后,经常有人问我写作有稿费吗?赚了多少钱?销量怎么样?也有人想知道怎么出书?但很奇怪,没有一个人问,你坚持写作多久了?为什么写作?似乎大家都很关心结果,不太在意过程,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候越是看重结果,心里负担太重,反而不会成功。其实我不太喜欢听到:“要是我也会写东西就好了,业余时间就可以赚钱了”这样的话。这个世界上不是很多东西都能用金钱衡量的,也误解了我们这些写作之人的初心。也许她们只看到一个行业表面的光鲜亮丽,却从没想过背后的付出与心酸。平心而论,作为资质平平的普通人,想靠写作来赚钱真的太难,作为职业发展就更不用谈了。即使出过书,也不一定会火,但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是对写作者的一种鼓舞和认可,刘同之前出过很多书,都没有火,到《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才被很多人熟知。还有人跟我建议,你应该去写长篇小说,现在鸡汤文都过气了,而且小说被翻拍还有影视版权。我确实也很羡慕会写故事的人,因为自己不擅长,可是仔细一想,我不能为了迎合大众和赚钱,改变自己的写作的初衷,写作是为了表达,是写过自己,写给感同身受的人,不是为了任何人。以前我也会看重阅读量和粉丝,常常觉得很灰心,但当你享受这个过程,抱着平常心,坚持做一件事时,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功利心太强,会让我们心态浮躁,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一件事,还不够努力就想看到结果。有一个关于挖井的故事。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作新的尝试。如此这番,两人工作了很久,终于拙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水源,而巧者虽然不断地更换地点,终究还是一无所获。功利心太强的人,为人处世也会显得目的性很强,招人厌烦,很难交到真心朋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交朋友变得有些功利,只想结交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公司里都是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包括现在一些男男女女谈朋友,只是为了满足荷尔蒙的需求,想要撩人,却不是真的喜欢。朋友之前总吐槽,她身边里有个白莲花,想断绝往来吧,又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对方就是交朋友特势利、功利心,想从别人身上索取,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对你好,没有价值了就甩到一边。这样的人也挺可悲的,你不真诚待人,谁有会真心对你呢?工作中功利心太强,容易失去积极性和热情,越是急不可耐越是快不了。对于从事销售行业的人来说,销售产品时求心太重,很难被顾客所接受,会感觉你只是想自己卖产品赚钱;而当你真的从ta的角度出发,根据顾客的需求推荐产品,对方觉得自己受益,订单的成交机率会大大提高。功利性太强的人,往往过得不幸福,他们爱抱怨爱索取,喜欢走捷径,没看到利益不愿意付出,急于求成,总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人生在世,在这个功利的世界,还是要点功利心的:但功利心太强就走偏了方向,凡事都要考虑周到,什么都要比较,没有人情冷暖和烟火气,失去了那份难能可贵的平常心,无法镇定自若地面对困难。功利心遍布生活各处,看一本书就希望自己变得博学,结交名流就暗自盘算能有多少利益,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为自己谋利的捷径。可功利心太重的人生,往往是爬的越高,摔得越惨。幸福和成功,是这个世界最难以量化的东西,只盯着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人,注定走不了太远。而做任何事都以功利心反复衡量,只会在成功必经的起伏之中,毁掉自己。很喜欢电影《熔炉》里的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功利心像一味猛药,能让人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但也会给生活注入无尽的悲凉,等来人生的灾难。愿余生你我都能记得自己为何而出发,少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没有任何事物是生来就妙用无穷的,那些看似无用之物,也可能在突然之间,生长成繁花似锦。庄子:无用之树,庄子在《人间世》里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木匠带着弟子来到齐国,看到一棵被世人当做神树的大树。 观赏的人像赶集似的涌来涌去,木匠却瞧也不瞧一眼,大步走过。 弟子觉得奇怪,便问木匠为何对神树视若无睹。 木匠说:“这树,用它做船会沉,做棺材会烂,做屋门会腐,没有任何用处。” 弟子听了,感叹道:“那不就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才得以存活,长成百年难遇的神树啊。”这棵树,正是以无用的姿态,成为了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道家这样认为:有用未必有利,无用未必无利。有用的事情大家往往趋之若鹜,而无用之物的价值却被大大忽视。庄子所说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也就是这个道理。苏轼的父亲苏洵,专门讲过苏轼名字的来历。“轼”指的是车厢前端的一块横木。人坐在马车上,如若颠簸,便可以扶住这块横木维持平衡。对一辆车来讲,轼似乎没有什么用处。但苏洵说,这个字,是他对于儿子,最大的期望和祝福。我们看到,苏轼的后半生不是在被贬谪,就是在被贬的途中。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的深陷囹圄无法自拔过,反而豁达的寄情于诗书画的美妙中,终成一代宗师。谁敢因为苏轼的一生没有赫赫政绩,而说他庸碌无为呢?这就是无用之用。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空看起来是湛蓝的,可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很多事情,眼下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无用,其实可能才是大用。越无用,越珍贵,蔡康永写过一篇文章,说中国父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有什么用?孩子说:我想学舞台剧。父母问:这有什么用?孩子说:我在想太阳为什么会燃烧。父母问:这有什么用? 最后蔡康永在文章里讲,他觉得万分庆幸:“我从没被爸妈问过这个问题。”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就是这样一个崇尚“无为”思想的流派。“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在庸庸碌碌的世俗之外,寻得一篇精神的净土。天行有常,万物皆有自然之理。人类的天真,好奇,单纯,质朴,都不该成为过度苛求欲望的牺牲品。有所追逐,必然有所失去。老子讲“无为”,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周,也就是庄子,则提出了“逍遥”论。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不懂的人,不必解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世间人总要做许多看似“无用”之事,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然而,正是这些事,终于创造出给人温暖,令人惊叹的大美。莫言说过:“读书最大的用处,便是没有用处。读书,音乐,亲情,爱情,清风,明月。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无用,但他们却是人类对生命最好的诠释。我们的人生,不是一次受雇于人的短工,而是一次向阳而生的旅途。不要时时刻刻,都以有用和无用的尺度,去丈量原本无限的生命。庄子:太刻意追求的东西,只会离你越来越远。一个人不要刻意去求财,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财自然也就来了。“名利”这些东西不要刻意去找它,要等着它来找你。就好像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去追一匹野马,当你种满一片草原的时候,马自然会过来其实人生的才也是如此,很多人费尽心机的去追求一些东西,不但无法完成,反而让自己自己遭受灾祸,而有一些人却在无心之间,引导自己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事物。世界万物的玄机,是非常高深而且无限的,而我们的认知却是有限的。在我们的认知层面,只是主观的去追逐客观的财富,这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有一个人问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就说:“你苦心经营那么多年,有了今天的成就,对于您来说,成功的方法是什么?”这个时候这个企业家就说:“成功是因为我没有想着去成功。很多人听了这个回答的时候都是一头雾水,感觉特别诧异,这一个回答在很多人看来似乎都有一些装X的体现,但是世间万物的规律,正是存在于这一句话之中。这个企业家就说:“我没有想着去成功,至少不是每天把心思全部放在成功上,我想的是每天要把事情怎么样才能做好。”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想着功名利禄,想着成功,那么他就会丧失专注的一个精神,而且一个人太过于功利化的时候,会模糊了他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就好像太过于功利化的人,总是太过于小气,一个人没有舍就没有得,在与人相处的关系上,你成天想着财只进不出,那么你怎么能够成功呢?“财”是需要流动的,有进有出,才更合理。一个人整天想着“要发财”“要成名”,那么当他背负着太多的欲望时,言行必然会有失偏颇,太过于功利化,包括他做事的方式也是总是带着目的去做,这样的人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反观一个人,如果他没有想着去成功的时候,内心是一种淳朴,在道家思想中,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无为的境界和状态。无为而无不为,你才能发挥应有的能力。有心栽树树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多少人的无心之为,让他们更加安稳的去专注于当下的事物之中,才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惊喜。国学智慧《菜根谭》之中说: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著意避祸,天即就著意处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没有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会在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一个阴险的人虽然刻意的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总会让他在刻意逃避的时候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的玄妙手段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世间万物是围绕着客观的规律去演变和存在的,而我们主观的认知想改变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所以说个人主观的智慧再高明也又该如何,反而会因为自身的愚昧而自食其果。《庄子》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梓庆用木头制作鐻,做完之后,很多人都惊叹这是鬼斧神工的境界。鲁候看见之后就问他:“你是用什么道术做成的?”梓庆说:“我是一个工匠,也没什么道术,但是有一点,我在做鐻之前,平心静气,斋戒三天,没有功名利禄之心,没有是非好物之情。斋戒七天,木然不动,忘却了自己的外在形体,专注于精义之间。走进山林,观察禽兽的形貌,在完整的放在架上,然后着手雕刻,就这样制作的东西就被称为鬼斧神工。”任何一个事情,当你摒弃自我外物,达到忘我的时候,才是自然天成的境界,一切能够恢复到天然,保持一种淳朴,这种境界才是无与伦比的鬼斧神工,做成的事物才有异于俗物的境界。所以说专注于当下的事物当中,忽略你所追求的那一份功利心,一切自有意外的收获。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增添了一份浮躁,这种浮躁越来越体现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功利、更加势利、更加自私,而忘记了个人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没有谁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那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更加能显示出这个社会团体的温暖和温馨来。泰戈尔曾经说;功利是一部机器的目的和检验机器价值的根据,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那都是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一生是烦恼不断。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迫切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骨子里的不自信揣着浓浓的功利心,蒸腾出一碗腻歪歪的心灵毒药。共勉!作者;青苗,